安溪茶叶生产发展瓶颈及高质高效技术对策

2021-01-02 18:17杨文俪
中国茶叶加工 2021年4期
关键词:安溪茶树茶园

杨文俪

(安溪县茶叶技术推广站,福建安溪362400)

茶被誉为“世界三大传统饮料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衰老、降血脂等多种营养健康功效,深受消费大众的青睐[1-3]。21世纪以来,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4]。安溪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中国乌龙茶的故乡,2020年全县茶园面积4万公顷,产量6.3万吨,涉茶总产值250亿元,连续十年位列全国重点产茶县首位,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茶业品牌影响力全国十强县,并以1426.86亿元位居中国地理标志区域品牌价值第一位[5]。全县120万人口中有80万人从事着茶业或跟茶业相关的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56%来自于茶业。茶产业是安溪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因此确保其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意义现实而深远。

安溪茶产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数量扩张、质量提升、全面发展、转型升级几个阶段,特别是2000年安溪中国茶都建成以来,安溪茶产业迎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安溪铁观音以其独特的“兰花香、观音韵”名扬四海,在国内主销福建、广东、山东等省,国际上形成以日本、东南亚为主,欧美为辅的外销市场[6-8]。然而在极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制约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1)茶园开垦不科学、过度开垦,严重影响茶叶品质,造成茶园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2)茶树种植和树冠培育不合理,出现植株低矮、枝条稀疏、绿叶层薄、形成对夹叶多等未老先衰和树体加速衰老现象;(3)土壤培肥欠合理,过度使用化肥,施用有机肥严重不足,加剧土壤酸化、板结;(4)生态系统单一、病虫害防御能力下降。文章对安溪县茶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关技术措施,为安溪县茶产业高质高效发展提供思路。

1 安溪县茶业生产发展的问题

1.1 茶园开垦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属山茶科山茶属,具有耐阴、喜温湿、喜酸性土壤的特性[9-11]。园地的选择和开垦是建设优质高效茶园的关键,土壤、气候、地形地势等则是茶园开垦的重要影响因素[12-13]。2000年后受市场的引导,全县茶园面积迅速扩大,新开垦茶园面积达3万公顷,占全县茶园面积75%以上。新建茶园的开垦方式主要为:(1)利用山边田和农田园地开垦茶园,面积达0.67万公顷。该类茶园大多土层浅薄,质地不疏松,下面往往有硬盘、障碍层且难以打通,茶园深垦无法进行到位,只能采用整畦多条行浅栽种植,导致茶树根系无法往下伸长,茶树生长慢、抗旱与抗寒能力弱,常年易遭受旱热与霜冻等气象灾害的为害,造成茶叶产量品质与生产效益低下。(2)采用挖掘机开垦的山地茶园,面积达2万公顷。利用挖掘机开垦山地茶园,虽然建园效率明显高于人工开垦,但易破坏自然形成的整个植被和土体结构,导致土壤稳定性和持水能力下降,富含最优有机质的表土层未能得以充分利用,保肥能力被削弱;同时,为建造较宽山地茶园梯面,所建梯壁过高、坡面陡,易引发地表径流造成严重水土流失。这类茶园生产成本高,持续产出功能弱。

1.2 茶树种植

茶树种植技术是茶树成长和高效成园的关键,茶树矮化密植法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效的种茶方法,具有“三早”效果,但密植茶园对土壤、基肥、品种与排列方式的要求更高[14-16]。安溪县新建茶园多采用矮化密植的种植栽培方式,包括山地茶园双行条植,农田茶园为整畦、三行条植,山边田双行、三行密植。然而,由于密植茶园不合理的园地选择、开垦方式以及施肥等管理方式,造成茶园通风性、透光性、透气性差,病虫害防御能力低、发生频率高;不利于土壤耕作和施肥作业开展,土壤养分供给难以满足茶树生育需求,植株生长细弱,树体容易早衰,茶叶质量降低。

1.3 茶树树冠培养

在茶园树冠培养上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一是安溪2.67万公顷铁观音中约有70%是矮化茶园,幼龄期未进行分期合理定型修剪,为了早投产、早受益,基本上在茶树定植当年就开始打顶采摘,并以采代剪,导致茶树未能形成健壮骨干枝,分枝多而不壮,树体矮化,树高大多仅有30~40 cm,树幅小,枝条细弱、芽梢瘦小、叶张薄,且树势易早衰(未老先衰),茶叶单产低,质量下降;二是常年采摘的投产茶园,茶农仅习惯于每季茶采摘后,对冠面枝条进行“修面剪”,长期未更新树冠导致枝冠层枝条细弱、绿叶层鸡爪枝、枯枝多,新梢细小、叶张薄,产量和质量严重下降;三是苗农育苗不注重采穗种源的选择,不重视母本园建设及提纯复壮,尤其是来源于老茶树或矮化茶园的母穗,导致品种退化或变异,有的茶园苗木期或幼龄期就长满了花果,严重影响生产潜能。

1.4 茶园培肥管理

施肥是茶园管理的重要农艺措施,也是补充茶树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方式。茶农、茶企缺乏平衡施肥、精准施肥的理念。2005年前,主要施用以尿素为主的氮肥,较少配施磷钾肥,造成磷、钾元素短缺,土壤养分失衡,酸化、板结和肥效下降等问题。近十余年来,多施用氮磷钾三元或二元等比例肥料,造成氮肥缺乏,而磷肥或钾肥过量。同时,长期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导致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镁、锌、锰等中微量元素短缺,也影响了土壤性状、茶树正常生长和茶叶优异品质的形成[17]。

此外,在施肥方式方面,采用直接撒施的方式,导致茶树根系上浮而不向深层土壤伸展;另外土壤长期不翻耕,造成土壤板结、通气性和透水性差,微生物活力弱,茶树根系生长不良、分支少、细根生发量稀疏偏少,吸肥吸水能力下降,从而减弱了正常施肥效果。

1.5 茶园生态修复错位

针对茶园生物多样性低,生态系统脆弱,从2004年开始,县政府提倡进行茶园生态环境建设,根据不同地形地貌和植被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山、园、林、水、路综合治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茶园大生态环境。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的茶园生态修复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度稀植异化为盲目“挖株疏丛”。对现有种植过密茶园,没有根据不同茶园类型,因地制宜改造,而是片面强调“稀植”,挖株疏丛,导致茶山园貌凌乱,既不便于茶园农事耕作,长远看也不利于茶园机械化作业;二是茶树留高,变成了盲目“放养”。政府提倡矮化茶园伏季休茶留高,部分茶农和茶企却盲目跟风发展所谓的“大树茶”,即任凭茶树“放养式”“野化”生长,没有根据茶园立地条件和树势进行科学修剪与留养,导致茶树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失衡,营养生长削弱,生殖生长旺盛,树势衰老快,严重影响了茶叶产量和质量;三是梯壁留草,变成了草茶“共生”。对梯壁和园间杂草未进行科学管控,而是任其生长,影响了茶树正常生长。

2 高质量发展技术对策

2.1 合理划区分级管理,涵养茶园优质产能

制定和实施茶叶生产功能区规划,执行茶叶产区分级管理,将安溪的茶山划分为茶叶核心保护区、茶叶生态修复区和茶叶生态脆弱区。在生态修复区推行茶山茶园“区域大生态-茶园小生态-土壤微生态-绿色技术集成”四个层面的立体生态修复;在生态脆弱区实行适度退茶还林还耕,形成宜茶则茶、宜林则林、宜农则农的绿色发展格局。统筹有效管理茶叶生产区、核心区,涵养茶园优质产能。

重视种质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建立基于国家级良种原产地的茶树种质资源保护核心区,划定保护区并立牌建档,加强对母本园提纯复壮与肥培管理,保障良种的品质。

2.2 因地制宜改园改树,促进绿色提质可持续

制定茶园田间工程分期改造计划,实施“留剪养增冠幅、测土配方施肥、隔年隔行深耕”管理。对种植过密的山地茶园,实施“扩行距降密度”。避免盲目挖穴疏株而断丛,采取隔行减行即挖一行留一行,保持行距达150 cm以上,既不影响园相园貌,又能让茶树之间合理间隔,通风透气,同时便于农事耕作和机械化管理与采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性茶园。

针对山边田、农田土层浅薄浅栽的茶园,由于茶树根系伸展空间受阻,茶树未老先衰,质量与效益低下,实行退茶还耕、种粮种蔬,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具体可采用挖除茶树,捡净树头和树根并移出园外,再进行园地全面耕翻、土壤晒白熟化,以消除土壤病原体,还耕换种。

2.3 科学施肥合理耕作,实现降本提质增效

针对过量使用化肥、长期不耕翻,造成土壤板结和酸化等突出问题的茶园,建议测定茶园土壤元素,根据土壤中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制定施用配方,精准施肥。倡导实施土壤耕作结合、施用有机肥,可采用常年浅耕和隔年隔行轮耕两种方式,浅耕结合追肥进行,沟深10~15 cm;深耕每2~3年隔行轮耕1次,通常结合基肥施用进行,沟深20~25 cm。只深耕不施肥,起不到应有效果,年年深耕却不利于茶树根系的正常生长。另外,加大施肥技术的培训与宣传力度,切实改变不合理施肥理念。同时推行“以产定肥”,减量化肥、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实现绿色提质并增强茶园持续生产能力。

2.4 科学留养修剪茶树,培育良好树冠结构

针对矮化茶园,必须注重茶树留高与留养。建议禁采春夏两季茶或春夏暑三季茶,采摘秋季一季茶,来年立春前采取重修剪,并剪除下部的枯老枝、徒长枝、丛生枝,重新培育树冠枝干,避免茶树形成“二层楼”。对经过多年采摘和轻修剪后的茶园,树冠面上产生许多浓密而细小分枝的茶园,应在春茶前或春茶后进行深修剪,修剪深度以剪去10~15 cm的结节枝层为度。深修剪每隔4~5年进行一次。

对双行条植、茶行距1 m左右的茶园,采用修剪树幅边缘的方式,即剪除茶行间边缘靠近根茎处的枝条,使茶树行间有30~40 cm的通风道。但不应盲目推行大株距的“大树茶”,应根据园地耕作层及品种适度改造,如农田茶园和硬盘层无法打破的山边田茶园,不宜“大树茶”生长。茶园有效耕作层深厚,品种为毛蟹、本山、梅占、大叶乌龙等,可小区域适度发展“大树茶”,但必需进行清蔸亮脚修剪,剪去树冠内部和下部的枯老枝、细长的徒长枝,疏去密集的丛生枝,以培育健壮枝干。

2.5 多措并举培育,恢复茶山生态系统

为改变“秃头茶山”“纯茶园”等造成的生物多样性低的现状,采用多措并举,推进县域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1)全面禁止使用除草剂和梯壁锄头除草,保持梯壁常年有绿草覆盖。(2)梯壁杂草提倡用割草机或镰刀割草,并将割下来的草覆盖在茶园行间,以保持茶园水土,增强土壤肥力。(3)推行茶行间“绿肥+覆盖”模式,套种爬地兰、平托花生等多年生、匍匐性豆科绿肥,以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条件。(4)以农业管理为基础,积极推广物理防控、生物防控措施,做到少用或不用化学药物,严禁使用明令禁止的农药、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危害茶叶质量安全的化学药物,引导茶农严格遵守化学药物施用的安全间隔期,自觉提高质量安全意识。构建茶园“全域生态化+茶山绿化+茶园小气候+地力提升+自然农法”的生态建设体系。打造茶园周边有林、路边沟边有树、梯壁留草割草,茶林相间的生态风貌,形成“全域生态-高标准生态茶园-“三品”基地-名山名茶”的绿色发展金字塔。

3 展望

安溪铁观音发展至今,已成为安溪最重要的民生产业。今后,安溪县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质量兴茶、绿色发展、品牌强茶理念,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筑牢“生态支撑、品质支撑、品牌支撑、市场支撑、科技支撑、文化支撑、资本支撑、产业支撑”等八大支撑体系,加大在产业化建设、领军人才培育、科技研发、三产融合、品类多元发展、金融支持体系、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探索,推进安溪茶业转型升级。增强安溪茶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安溪茶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并为其它产茶区域提供实践经验,共同为促进我国茶产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安溪茶树茶园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茶园飘香
平和白芽奇兰的修剪技术要点
茶树工厂化育苗的关键影响因子探析
幼年茶树如何定型修剪
预防病毒
周宁生态茶园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茶园观色
安溪寿星爱品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