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越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陈永锋
我国的政府在近几年非常重视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与推广使用,在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已经获得食品安全认证的企业必须实施食品源头可追溯,这是政府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所制定的一项重要措施。传统的农产品安全追溯方式主要有电子追溯、标签介绍以及产品合格证明等。当前国内外各个国家都陆续建设了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并进行大量的推广与使用,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主要包括了记录管理、查询管理以及标识管理等内容。国外的一些国家在早几年已经建设了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并已经投入了大面积的使用,不同国家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是基于本国的发展模式,例如欧盟建立官方管控型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美国建立了企业自愿政府强制的系统、日本建监督者统筹型的系统等。近几年来我国正在不断探索适合我国体系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目前提出了政府与企业为主导的追溯体系。但是在全面的推广与应用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寻求对策,提升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推广与使用的范围。
我国在近几年来,已经制定并出台了针对不同类型食品的安全追溯制度。我国在2006年颁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这是我国开展食品安全的追溯工作的标志[1];在2016年,我国务院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食品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在2019年,我国的相关政策中强制要求食品企业将具有国家认证标识的产品实施全方位的追溯。尽管我国的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但是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实际应用与理论演技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
我国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政府与企业为主导,主要的管理部门涉及工业与信息部门、农业农村部、食品安全委员会以及相关的事业单位,近几年不断的扩展规模,追溯的食品种类已经覆盖了蔬菜、水果、禽畜与深加工产品,各项产品的追溯链条也各不相同,当前还没有建立出统一的标准。在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中,使用的追溯技术已经扩展到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Web技术以及二维码技术等。当前政府只在两个食品安全放心使用中配备了安全模块,企业在三个平台配备了安全模块。在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中,对于信息安全这方面的建设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忽略了重要的商业信息安全以及数据安全。虽然当前政府已经出资支持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但是系统在投入实际的使用中时,还是没有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开设相应的功能,企业在上传重要的生产信息时没有得到安全保障。通过分析当前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能够从中发现,追溯系统多,并且互相不兼容,能够追溯到的企业数量很少。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只有不到20家,企业的入驻情况没有达到预期。以企业为主导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追溯的环节不全面,没有达到追溯的要求[3]。
政府是建设食品追溯系统的主要引导者,政府颁布制度体系,明确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食品安全质量,防止出现造假的行为,保障食品市场的稳定秩序。政府科学使用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能够获得食品在供应链中各项环节的详细信息,一旦出现了食品安全事故,就能准确的定位到负责人员,并且及时的回收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产品;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能够准确地获得出现问题的造假,预测风险程度,有效地规避后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能够及时地发布食品安全预警以及抽检信息,引导企业收集消费者提出的意见或建议,采取群众建议,完善食品安全。政府对食品供应链进行全程的监控与管理,能够减少市场监控的成本,避免多段式监管产生负面效果。使用追溯数据,能够形成当地的特色品牌,鼓励当地的食品种植户进行产品的深加工,提升当地特色产品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能力,加强消费者对当地特有品牌的认知度,政府在使用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时,要结合监管部门提供的追溯数据,降低收集单个数据所消耗的人力与时间。
企业建立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要记录产品在出厂后的各项物流信息,市场中的下游企业可以结合上游信息来调整产量与产品的批次,提升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也能降低企业的产品库存,提升企业的市场经济效益。企业使用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收集产品在供应链中关键环节的物流信息,随时地掌握产品的去向,实时的监控与制约影响产品正常流动与供应的行为。系统将生产信息上传至追溯系统中,能够提升企业的自我管理意识,优化产业生产结构与生产规范,从而构建企业品牌信誉。企业在使用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时,要充分运用反馈机制,收集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意见或是建议,积极地采取各方面的意见,优化与改进生产要求。通过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中稳定共享数据,为企业创造交流的平台,互相交流生产经验,实现不同企业的共同进步。除此之外,企业也可以通过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来实现预警分析,当出现了食品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地获取信息,降低外界的负面舆论影响,并及时地制定解决方案[4]。
当前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中存在着实际与理论不一致的问题,在理论上,食品安全追溯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无法发挥出理论中的全部用途,政府与企业加大了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建设力度,也只是有一小部分企业入驻了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中,政府主要起到监管的作用,企业起到防窜货的作用,政府与企业没有有效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所获得的各项数据,也没有结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来追加功能。
政府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主要引导者,也是落实各项制度以及追溯信息的监督者,因此在制定追溯目标的过程中,要引导企业实现追溯标准,为企业能够实现供应链整体的有效追溯提供协助。我国要重视无缝隙的监管理念,发挥出政府的监管作用,邀请企业、消费者等共同地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中。政府在引导企业实施产品追溯的过程中,要建立信息追溯的主体,赋予消费者、媒体等监督义务,加大对违法食品生产与加工企业的处罚力度。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能够实现逆向的追溯,一旦发生了食品安全的事故,政府就可以根据供应链实现各个环节的追溯,明确每一个环节的责任主体,提升监督与执法效率,高效的使用资源,维护食品安全与市场秩序,提升政府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让消费者能够放心购买,放心食用[5]。
在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中的硬件实施主要包括收集设备、处理设备、储存设备以及输入设备,硬件设施能够节省收集资源中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在信息时代,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当今生活中的一项必备设备,通过智能手机的APP客户端来收集数据,在农作物的种植中,使用智能手机中的程序收集种植数据,并上传到数据库中,能够节约购买收集设备的成本消耗[6]。
不同类型的食品在供应链中出现风险的环节不同,通过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根据食品出现风险的环节进行追溯,简化追溯环节,节省追溯中消耗的成本。食品追溯可以简单地分为三种类型:简洁型、普通型与复杂型[7]。在一些罐头类产品中执行简洁型地追溯,追溯环节较少;在茶叶等相关制品中进行普通型的追溯,有部分环节需要追溯;在一些乳制品中进行复杂追溯,这时需要追溯产品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8]。
在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可以建立容灾备份来解决数据的丢失问题,容灾备份主要分为数量级容灾与应用级容灾。在异地建立数量级容灾,重点保护用户的数据信息,避免数据出现丢失与损毁。应用级容灾是在数量级容灾的基础上建立的备份系统,能够随时地保护用户的数据,在出现灾害导致数据丢失时,能够迅速地恢复相关业务。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条例来指导企业与政府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但是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在推广与使用中还是存在着应用价值小、成本高以及数据安全等问题,研究人员要攻克这些问题,让政府、企业与消费者能够从中获利,实现食品安全的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