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 余中亮
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环境污染问题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造成的问题及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就当前农村生态环境而言,水土流失问题非常严重。加上农村环保意识不够强,人们对于保护环境缺乏必要的责任意识,因此对环境更多的是利用和破坏。水土流失造成的就是生态环境平衡被打破,严重影响了生态效益。
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耕地资源的破坏与污染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耕地资源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用于耕地的资源;另一种是尚未开发的资源。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厂数量不断增加,一方面占用了有限了耕地资源,同时监管部门的工作力度不足,也导致工厂生产过程中排放了过多的污染物质,对土壤和空气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工厂生产规模扩大,工厂排放的废物处理不够及时,会造成环境污染。部分工厂为了节约污水处理费用,直接将污水排放到周边的小河或者江水中去,导致周边的水质遭到严重的污染。在水被污染之后,危害范围会进一步扩大,导致大规模的污染,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对于缺水的区域,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对污水进行处理。水资源被污染之后,就会出现大量的杂质和有毒物质,这些物质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由于区域的环境保护力度不足,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发挥,因此环境保护工作和监督管理工作非常不到位,生态环境被破坏得非常严重。
城镇化建设中人类开展的各种违背生态环境的活动是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截至今日,工业废水、废气没有及时处理就排放、无限制的森林植被破坏,都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原因,因此国家和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也会受到一定的破坏。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雨水不能及时被消纳,就会对土壤造成冲刷。如果遇到地面坡度大、土地使用不当、地面植被被破坏问题,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就当前存在的环境破坏问题,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自我的环保意识,同时政府部门应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结合法律的约束作用,引导国家朝着绿色的方向发展。
因此在全面做好环保工作的同时,需要提升对法律的重视程度,积极健全生态文明体制,解决环境保护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为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性,需要提升对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视,具体需要根据区域性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环境检测工作本身可以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从而分析影响环境管理的有关因素,这对于了解环境污染的根源具有重要作用。借助环境检测的结果,可以提升环境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改善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效率。
第一,城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会受到规划方案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为了更好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对工业进行合理布局。在具体的实施工作中,需要提前安排专业人员对当地的环境资源进行全面考察,客观评价环境的承受能力,做好数据信息的全面搜集工作,从而提升决策的科学性。第二,紧紧围绕城镇化建设与乡镇企业发展的要求,建立相应的产业园区,对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从而做好排量的控制工作。
由于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民众接收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加,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但部分地区的民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导致不少民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非常薄弱,无法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进而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另一方面,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手段相对滞后,导致民众存在不同程度的厌烦情绪,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效果。
就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创新环保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第一,将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从而提升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增强学生群体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巩固环保工作的基础。第二,优化宣传教育的内容,以民众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尽可能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环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具体的案例向群众讲述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从而积极转变群众的思想。第三,城镇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城镇化建设的方案,全面指导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与实施,不断提升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邀请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对当地的生态资源进行评估,做好管理层的培训工作,增强领导团队的生态保护意识。
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乡镇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乡镇企业环保意识不够,不具备足够的资金和较高的技术能力,处理环境污染造成的问题,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影响了自身的综合效益。就这一情况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对乡镇企业的产业机构进行科学调整,政府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激发乡镇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引导乡镇企业应用更多的现代化绿色技术用于生产经营,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第二,结合实际情况提升企业的准入门槛,在引进企业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技术、经济实力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客观评价企业可能对周边的生态造成的影响。还应该积极督促企业的管理人员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同时积极革新与改造生产技术,积极解决实际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第三,对企业的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将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法规条例作为重点内容对其进行培训,在培训完成之后还应该重视考核,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执法部门需要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全面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严格监督辖区的企业生产情况,有效遏制各种污染问题的出现。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需要重视公众的参与。积极建立公众参与制度,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切实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提升。就当前而言,尽管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对环境保护工作有了一定的规定,但没有形成完善的系统,存在内容重叠和冲突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全面落实依法治理的理念。
第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需要严格落实。环境评价对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重视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做好环境数据的收集分析工作,及时对环境进行评价,坚持公正、客观的原则开展工作,正确评价企业行为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完成评价工作之后,需要积极听取群众的意见。第二,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环境执法效果与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因此需要加强队伍的建设工作。一方面,保证执法人员的思想素质,执法人员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对环境保护工作有一定的认识,从而能将依法行政的原则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另一方面,管理部门需要及时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总体的素质,重视考核,全面提升执法水平。
以环境实际情况为基准,规范环境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效果。由于部分企业与环境检测部门的勾结,导致了人为问题的出现,严重危害了环境,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需要重视对环境检测流程的管理,避免投机行为的出现。还应该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对参与检测的工作人员进行约束,做到责任到人,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检测的技术和设备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这些技术的出现对于提升检测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我国相对于发达国家在环境检测工作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为了缩减差距,需要及时派出专业人员积极进行出国考察,吸取先进的经验,从而不断提升我国的环境检测水平。在环境检测工作中,为保证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做好数据信息的收集工作,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项目的工作质量。为了减少数据误差,需要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使用先进的设备,同时还应该做好技术人员的引入工作,从而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为了保证环境检测工作顺利进行,还应该及时做好现场的监督和审核工作,提升项目工作的权威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不断提升环境检测的水平,从而提升数据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对此,政府部门需要提升重视程度。客观分析不同地区存在的实际问题,充分利用现代环境保护理念、技术和设备做好环境的评估工作,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合理规划发展模式等方式提升环境保护的有效性,同时还要做好宣传工作,鼓励全民参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