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促“双一流”专业建设

2021-01-02 15:35鲁家皓宋振君范晓燕
科学咨询 2021年6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院校

鲁家皓 张 捷 宋振君 范晓燕

(1.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 201411;2.上海大学 上海 200444)

高职院校作为国家关键的职业型与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引导者,为社会的前进培育了诸多优秀的人才。“工匠精神”在新时期的学校文化建设中是一个重要主题,既有助于提高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又会与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升产生关联。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增长的重要阶段。高职院校要想实现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就要强调“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培育,继而落实“工匠精神”促“双一流”专业建设。为此,笔者给出下列建议。

一、“工匠精神”促“双一流”专业建设的价值

站在广义角度上来看,“工匠精神”与职业精神类似,涉及职业能力;站在狭义角度来看,“工匠精神”便是通过单一化的职业精神的度量而形成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能力的集中化展现,或可称之为职业价值取向。“工匠精神”包含诸多内容,尤其是以爱岗敬业为主的职业道德、以精益求精为主的职业品质和以技术精湛为主的职业能力[1]。换言之,“工匠精神”是积极创新和追求卓越的品格,也是锲而不舍与心无旁骛的人生理想。

(一)“工匠精神”培育是强国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的竞争力与综合实力都有所增强,且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专业技能型人才利用灵活的思维与高超的技术处理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带动国家经济水平的增长[2]。高职院校是培育人才、服务社会及传承文化的一个组织。因此,“工匠精神”的引进在院校专业建设中是重中之重,是适应国情发展需要的。

(二)“工匠精神”是人才培养的有力依据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自主选择行动去满足新形势的要求,是高校迫切需要完成的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在职业教育目标的设置方面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服务作为宗旨,把就业作为导向,争取围绕“工匠精神”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另外,基于学生培养目标,高职院校需要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在专业建设中引进“工匠精神”是有一定作用的,可以成为人才培养的有力依据。

(三)“工匠精神”是学生成长与个体发展的前提保障

最近几年,社会对技能化人才的需求在逐渐增大。怎样培养人才与输送人才都是高职院校需要重点思考的事情。诸多院校依据“工匠精神”优化课程体系和校内外实践流程。现在,网络信息的提取比较便捷。对“00后”学生进行说教是无法达到培育其“工匠精神”的教育目的的。因此,高职院校只有把“工匠精神”和专业建设融合在一起[3],引导学生分析“工匠精神”的本质与作用,调动学生发展为技能型人才的积极性,才可以更好地坚定学生的成长信念,让他们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而努力。

二、“工匠精神”促“双一流”专业建设的有效思路

高职院校的使命与职责,也就是培育“工匠精神”,受到了诸多院校的关注。同时,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专业实践与课程设计等层面采取了相应的增强措施。在专业建设期间,院校大力宣扬“工匠精神”,强调把“匠心文化”作为核心,开展专业建设互动,达到教学实践和“匠心文化”的深层次结合,尽可能地把“工匠精神”和“匠心文化”传承发展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4]。院校坚持培育具有精益求精精神及创新能力的人才,弘扬敬业与专注等精神,切合实际地创设高校一流专业教学体系。

(一)结合思政教育,树立学生“工匠精神”意识

在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中,教师要想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就要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工匠精神”的传承,指导学生明确远大的职业成长目标;创设教育媒介,借助多种类型的活动,全方位与全角度地传承“工匠精神”,包括评奖、评优和新生入校等;用主题教学和讨论的形式[5],关联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以身边真实存在的榜样为例,对其进行引导,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供动力。在此期间,专业课程的建设要关注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所谓“态度决定一切”,教师应该致力于改善学生的不良学习状态,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思考通过多元化的手段与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专业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微课或翻转课堂给学生播放相应视频,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学习活动,发挥网络的力量,为学生搭建独特的平台,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安排学生加入教学设计的全过程,自主录制视频或微课,提供学习机会,树立学生团队合作思想。这样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充分渗透“工匠精神”,将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二)优化专业教学,渗透“工匠精神”内涵

高职院校的教育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主要目的,因此,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过程及评价等都要贯彻“工匠精神”理论。比如,在知识结构上,教师要密切联系“工匠精神”引导与专业基础课程知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强调职业能力的操作,于细节处引导学生形成职业精神。高职院校应积极推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与实训室建设,为师生创设“匠心文化”实践平台[6];主张“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鼓励师生参与多种类型的职业竞赛,鼓励学生在实际参赛过程中持续探索与创新。“工匠精神”的培养尤其需要与技能训练,即实训教学结合起来。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应围绕院校自身特点与行业特点,研究岗位职业精神,在精神层面,将“工匠精神”引入教学目的、内容和评价。学生需要树立爱岗敬业与大胆创新的意识,让职业精神在具体实践中内化为自己的素质。在实训教学中,若只是简单化、单纯化的教学活动,学生难以发展自己的职业信仰和精神追求。因此,教师要让教学和职业场景关联起来,创设场景,模拟现实生活,促使学生直接观察到知识的内涵,得到锻炼。场景的模拟应在校内课堂实现。教师可围绕专业课程内容,模拟实际场景,完成目标任务。现实场景需要以校企合作或自主创业的形式实现。在学生到企业实训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实训体会,明确自我人生成长规划与方向,向着既定目标不断前行,打好专业技能提升的基础。这样在具体工作环境中磨炼学生的技艺,能使学生深刻领悟精益求精的、严谨的“工匠精神”。

(三)积极传播文化,强化“工匠精神”培育目标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弘扬“匠心文化”。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应围绕方法创新与机制创新,带动“工匠精神”的传递,营造优秀的“匠心文化”氛围。从精神文化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应多开展文化讲座与优秀企业宣讲,树立典型榜样,促进“工匠精神”的培育;从制度文化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需要介绍优秀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营造工匠文化机制保障;从物质文化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应利用条幅与展板强调“工匠精神”,促使师生受到工匠文化的熏染;从行为文化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要注重学生活动与竞赛活动的精品化布设,全方位落实“工匠精神”的培育与传承[7]。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要注重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学做合一”,彰显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是一种宝贵的教育思想与思想财富。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中要培养学生高素质,立足于教学服务,紧密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将实训场地和生产车间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还应宣传积极实践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把品行教育、美育教育和技能训练结合起来,举办大讲坛等一系列活动,常态化地进行技能培养活动,顺利把“工匠精神”转变为师生的自觉行为习惯。

(四)组建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发挥教师引导职能

师资力量是专业建设的要点。若缺少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所有的专业建设都会趋于形式化。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中要意识到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重要性:首先,强化对专业教师的考核,促使一线教师自觉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把“工匠精神”作为科研的核心,在日常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工匠精神”的相关理念;其次,组织一线教师进行培训,注重对教师队伍的思想教育,更新教师传统的教育思想,突破教学思想的局限性,提供必要的条件与机会,鼓励一线教师参与进修和培训活动,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继而开展高校教师的“工匠精神”培育工作;最后,安排教师队伍定期进行教学成果研究,借助网络的优势,组织教师将教学心得与教学改进的建议发布到网络上,供其他教师阅读,营造积极培育人才的气氛[7],发挥教师在专业建设中的引导职能,及时整理和优化教学环节,丰富专业教学内容,最大化地提高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促“双一流”专业建设研究课题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在高校的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管理者要积极引进“工匠精神”思想,结合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在多个层面渗透“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鼓舞学生积极上进,树立锲而不舍与爱岗敬业的意识,保证学生可以通过饱满的热情与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与生活,强化优秀人才的培育。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工匠院校
90后大工匠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工匠风采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工匠神形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