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伟
(贵州省凤冈县第一中学 贵州遵义 564200)
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转变教学理念,将地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局限在教室里,就会走出课堂,亲自动手,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进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锻炼自己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缺乏对地理现象的体验和感悟,教学中缺少模拟实验、模型观察、社会调查等体现实践能力的教学手段。这会对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产生严重阻碍,所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校内资源是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基本保障,主要包括地理实验室、专用教室、图书资料、智力资源、地理教材、地理模型等实物资源[1]。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整合学校学习资源,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例如,在讲解“宇宙中的地球”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在课前让学生在图书馆查阅有关本节课内容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地理教材和地理模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内容,也可以在地理实验室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让学生能够流畅地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师还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当地让学生进行操作与讲述,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与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息息相关,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应该重视起来。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创设地理教学情境,将课本上枯燥的知识点以教学情境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入思考和探究的状态。因此,在地理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进行地理实践,不仅是对教材内容的扩充和复习,还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地理课堂教学情境进行地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以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为目的,给学生设计比较简单的地理实验,引导学生熟悉地理实验过程,让学生达到能够自主进行实验的水平。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一节内容为例,教师可以按照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验,从而创设地理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举一些有关本节内容的实际案例来创设地理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升教学效率[2]。
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不应该仅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师还应该带领学生在实验室进行课堂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提升地理教学效率,还可以促进学生地理水平的提升,推动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提升。地理教师还应自己多学习地理实验,逐步掌握操作技能后才能开始教学。然而,部分地理教师对地理实验的操作技能不熟,设计地理实验的能力有限,地理实验教学行动迟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课程。此外,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验室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准确性。例如,讲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地理实验室指导学生用模型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让学生亲自动手。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教师可以根据高中地理知识的特征,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切身体会与观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在地理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开展各种地理实践活动,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惑,指导他们正确处理地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良好的师生关系氛围下获取地理知识,进而提升自身的地理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