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冬
(江苏省江阴市周庄镇金湾实验幼儿园 江苏无锡 214400)
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幼儿勇敢自信、敢于挑战、勇于拼搏的良好心理品质,进而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败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阐述了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增强幼儿体质。教师在引导幼儿参与体育活动时,要注重发展幼儿的协调性,提高幼儿的身体机能,引导幼儿形成独立自主、勇敢自信的品质,保证幼儿全面发展。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一个较为广泛的内容,狭义来看,主要是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与自信心。自我意识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意识主要包含评价、体验、控制三部分,在体育活动中。幼儿的动作技能体现较为明显,能帮助幼儿快速认识自我,反复摸索,学会如何控制身体,并在反复的练习中提高自身控制力。自信心是良好心理品质的基础,能够调动人的潜力,鼓励幼儿勇往直前。体育活动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克服困难,在不断尝试中获得成功体验,从而认识自我,不断积累自信,能够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帮助幼儿养成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个性[1]。
体育活动是一种有组织、有纪律、有目的的体育教学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培养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和体育意识,帮助幼儿养成坚毅、勇敢、自信的良好品质,但在实际开展中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导致体育活动效率不高。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幼儿园对体育活动不够重视,在体育运动方面投入的资金较少。许多公立幼儿园缺少开放性的体育活动场地,而私立幼儿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幼儿的年龄在三到六岁,其行为特征和发展模式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大部分幼儿园仅靠单一的游戏模式开展体育活动,固定的模式与幼儿好动爱玩的天性不符,导致幼儿的参与性不高。
部分幼儿园并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仅依靠普通的幼儿教师和看护人员来开展区域活动,还有部分体育教师非科班出身,在入校前没有经过系统的保育知识培训。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一旦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解决矛盾,或者采取暴力的方法解决问题,导致幼儿产生阴影,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只重视幼儿的理论知识学习,却忽略了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性,许多幼儿性格孤僻,不与他人交流,长此以往,很可能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体育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心理品质重要的一环,幼儿园要完善内部基础设施,主动与家长沟通,明确幼儿的身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规则,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性,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整体过程,社会学习和心理发展是漫长的过程,教师不仅要纵向关注幼儿的成长进度,还要进行横向比较。幼儿形象思维较差,对事物的概念仍处于起步阶段。教师要引领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接触学习,取得进步,使幼儿在体育活动过程发现新的兴趣点、探索点。此外,体育场地与器材是体育活动的基础,在设计体育活动时,教师要丰富活动形式和基础设施,及时向上级申请完善基础设施,求助于专门的社会资金援助,为体育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增加体育用具的储备量,满足幼儿的多样化需求。
另外,教师要营造轻松的活动氛围,宽松的活动氛围能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运动态度。在带领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幼儿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尊重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及时给予幼儿正向积极的评价,让幼儿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尽可能创造一系列机会,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战胜困难。
体育活动中主要包括幼儿与教师,因此,要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才能确保体育活动的有效推进。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教师应主动与幼儿沟通,明确幼儿的具体要求。鼓励幼儿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结合现阶段幼儿的特点和要求,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断创新多种教学模式,减少体育课堂的枯燥感,充全面锻炼幼儿的智力。
任何体育活动都有一定的规则,规则是保证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教师在开展体育运动之前,要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规则。在抢板凳游戏中,幼儿必须等到音乐完全停止才能开始抢,斗鸡游戏中幼儿必须保持全程单脚着地,一旦双脚着地,就会被罚判出局。教师要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为幼儿进入社会奠定基础。在体育运动之后,教师要及时与幼儿沟通,明确在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完成较好的幼儿,教师可以说“你真勇敢”“你真棒”“你是最厉害的”等,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2]。
例如,在活动前期,首先根据幼儿的身体活动能力、智力、自控力等影响因素,合理选择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并积极引入游戏化的活动机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网鱼、老鹰捉小鸡、贴人等集体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最大程度上锻炼自己的跑跳能力、协作能力及沟通能力。也可以组织两人三足、跳绳等竞赛方式,通过游戏式的方式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和竞争意识,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锻炼观念,使幼儿在运动中收获快乐。
教师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主导者,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幼儿园应该聘请专业的体育教师,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各大幼儿园也可以与专业的培训机构达成合作。
例如,幼儿园可以与体育师范学院开展人才培养合作机制,为体育教师提供优质的薪资待遇和上升途径,完善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定期开展专业的知识讲座,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养。
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一环,但许多家长对体育活动并不认可,认为幼儿园要教授幼儿更多的文化知识,这种观念是不对的,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为了保障幼儿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应积极与家长沟通,改变家长的意识观念,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幼儿体育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为幼儿心理发展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3]。
例如,教师可以综合语言教学和实际活动渗透两种手段,在家长群里主动分享体育运动的益处。以拍照、视频等方式,记录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美好瞬间。也可以积极组织亲子体育活动,整合园区、家庭等多方力量开展体育教学,让家长在亲身参与过程中,深入体会体育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转变家长的主观意识,与家长分享幼儿的点滴进步。
体育活动的培养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形成和谐有序的班级氛围,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秩序感、自信心,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遵循幼儿成长的客观规律,保证幼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