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静,许佳佳,魏 博
郑州大学药物研究院;教育部药物关键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郑州 450001
迄今为止,心血管疾病被认为是威胁全世界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不仅病死率高,而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有很大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涉及许多环境和行为因素,而且有研究[1-2]证实许多表观遗传变异参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翻译后修饰是细胞内蛋白活性及表达的重要调控机制之一,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特定氨基酸残基上的化学修饰。可逆的翻译后蛋白修饰是真核细胞功能的主要调节因子,其最普遍的形式包括磷酸化、甲基化、泛素化、类泛素化和乙酰化,已被确定为涉及各种信号通路、代谢和其他生物过程的主要调控机制[3]。Neddylation是一类新型蛋白翻译后修饰,可将泛素样蛋白NEDD8(neural precursor cell-expressed developmentally downregulated 8)与靶蛋白结合。Neddylation通过改变底物的构象、稳定性、亚细胞定位或与DNA、蛋白质结合的亲和力来调节多种细胞过程,包括泛素蛋白-蛋白酶体系统介导的蛋白质降解、蛋白质转录、细胞信号传导等[4],与细胞损伤、细胞内环境的异常以及某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因此,Neddylation可作为预防或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潜在靶标。
1.1 NEDD8NEDD8是一种由81个氨基酸编码的高度保守的蛋白,在序列和二级结构水平上是与泛素关系最密切的蛋白[5](与泛素具有60%的同一性和80%的同源性)。有研究[6]显示NEDD8可能以类似于泛素化的方式与其他蛋白质结合。但是,NEDD8的结合模式与泛素完全不同。由于泛素和NEDD8在介导蛋白相互作用的结构上存在微小差异,因此它们在细胞中不可互换。与泛素化相似的是,成熟的NEDD8与靶蛋白的结合是通过E1-E2-E3多酶级联反应完成的。NEDD8的成熟需要切割其C末端的氨基酸以暴露Gly76,使其与底物上的赖氨酸残基形成异肽键。首先以E1 NEDD8激活酶(NAE)激活的NEDD8,以ATP依赖性方式形成NAE-S-NEDD8硫酯键。NAE是一种异源二聚体,包含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结合蛋白1和类泛素修饰活化酶3(UBA3)。然后活化的NEDD8被转移至E2 NEDD8结合酶UBC12,形成另一个硫酯键,E3 NEDD8连接酶与带有NEDD8的E2瞬时相互作用,随后通过在NEDD8的C端甘氨酸与底物上的赖氨酸残基之间形成异肽键,将NEDD8转移至底物,完成整个类泛素化修饰过程[7]。
1.2 Neddylation的底物以及相关的酶Cullin家族蛋白是目前表征最充分且经过充分验证的Neddylation底物,在涉及蛋白的类泛素化中具有关键作用。哺乳动物Cullin蛋白家族包含8个成员(CUL1~7和PARC),其特征在于Cullin同源结构域[8],该家族可以使最大类的RING泛素E3连接酶(Cullin-RING连接酶)入核。除此之外,NEDD8的许多非Cullin底物包括P53、P73、PVHL、BCA3、EGFR、AICD、核糖体蛋白L11和组蛋白H4[9]。
Cullin-RING E3泛素连接蛋白(CRL)是最主要的泛素连接酶[10]。CRL包含3个主要组成部分:Cullin支架、RING指蛋白(RBX1或RBX2)和底物识别蛋白(该蛋白将底物置于泛素E2酶附近,以促进泛素转移)[5]。CRL是一种模块化复合物,结构是一个细长的马蹄形,在人类中,6种Cullin蛋白——CUL1、CUL2、CUL3、CUL4A/B、CUL5和CUL7中的一种构成了CRL复合体的中心支架,其羧基末端的Cullin同源结构域是结合E3所必需的,其氨基末端可与底物衔接子蛋白相互作用:在催化核心,Cullin羧基末端与RING指蛋白RBX1或RBX2的氨基末端结合(RBX2只与CUL5结合,而RBX1与其他Cullin蛋白结合)。RBX1/2的C端环状结构域与E2结合酶介导泛素转移[11]。因此,Cullin在保守的羧基末端赖氨酸上的类泛素化修饰可以诱导构象的改变,从而促进CRL底物的类泛素化。此外,Cdc34是唯一已知的与酵母中CRL相关的E2,同时,Cdc34a/b(UBE2R1和UBE2R2)和UBCH5(也称为UBE2D1)已被描述为人类CRL的泛素E2[5]。蛋白质组学研究显示出CRL网络的复杂性[12]和CRL底物的多样性[13],目前存在的200多种独特的CRL复合物在细胞周期调控、胚胎发生、DNA复制和修复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8]。
1.3 类泛素化修饰抑制剂
1.3.1MLN4924 MLN4924是一种氨基磺酸腺苷类似物,通过与NEDD8形成不可逆的共价化合物来特异性抑制E1,进而阻止NAE的UBA3和NEDD8之间形成硫酯键,从而抑制Neddylation和CRL活性[14]。因此,用MLN4924处理细胞会迅速导致CRL底物的积累,包括Cdt1、P27和Nrf2等[15]。用MLN4924处理会抑制CRL4Cdt2的活性,进而降低Cdt1和SETD8的稳定性,最终导致细胞阻滞于S期和DNA再复制[16]。Cdt1在细胞周期G1期将DNA复制解旋酶复合物装载到染色质上起了关键作用,而CRL4Cdt2/SCFSKP2介导的Cdt1在S期的降解阻止了DNA的再复制[17]。组蛋白H4的赖氨酸20上的组蛋白单体甲基化可被SETD8催化,并且CRL4Cdt2在S期对SETD8的降解也会抑制DNA的再复制[18]。总之,MLN4924通过积累DNA的损伤促进肿瘤细胞凋亡[19]。
1.3.2DI-591 DCN1在Neddylation途径中起E3连接酶的作用。首先从天然12-mer UBC12肽开始并基于结构设计和优化发现了DI-591,它是一种有效且可渗透细胞的小分子抑制剂,它与DCN1高亲和力结合并阻断细胞中DCN1-UBC12蛋白与蛋白的相互作用。
DCN1通过与UBC12和CUL3结合,从而促进了由RBX1-UBC12-NEDD8-CUL3-DCN1组成的功能复合物的形成,有效地将NEDD8从UBC12转移至CUL3的K712残基,导致CUL3 CRL泛素连接酶功能激活并随后降解底物蛋白。通过DI-591阻止DCN1-UBC12相互作用会导致该功能复合物失活,从而使CUL3的Neddylation失调,并导致底物蛋白(例如Nrf2)的积累。DI-591有效地诱导了Nrf2蛋白积累和Nrf2转录激活,从而导致HO1和NQO1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调。
由于DI-591诱导Nrf2显著上调以及其缺乏细胞毒性,因此DI-591及其类似物应被评估为治疗多发性硬化症和其他人类疾病的潜在治疗剂[20]。
1.4 Neddylations功能Neddylation通过改变底物的构象、稳定性、亚细胞定位或与DNA或蛋白质的结合亲和力,调控多种细胞过程,包括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介导的蛋白降解、蛋白转录、细胞信号转导、线粒体更新、自噬、细胞死亡等[7]。
1.4.1Neddylation调控蛋白转录活性 转录因子是类泛素化Neddylation修饰靶点之一。Neddylation通常会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稳定性、蛋白质之间和蛋白质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亚细胞定位等不同途径来抑制转录因子的活性。
TP53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进展或触发衰老或凋亡等方式,帮助细胞应对各种应激信号(如营养剥夺、DNA损伤、缺氧和核糖体应激)[21],而MDM2促进TP53蛋白酶体降解从而抑制TP53活性,Neddylation也会导致MDM2 TP53家族成员TP73的胞质定位和转录活性下调[22]。E2Fs是既可激活又可抑制细胞周期进展的转录因子。Neddylation会降低其稳定性,抑制其与转录辅助因子MCPH1的相互作用,导致转录活性降低[23]。NF-κB家族包含异二聚体转录因子,主要负责炎症反应和细胞存活[24]。促炎性刺激,例如脂多糖(LPS)促进IκB磷酸化,导致CUL1-NEDD8-βTrCP复合物识别p-IκB,最终导致其多泛素化和蛋白酶体降解。HIF-1α是具有调节体内氧稳态功能的转录因子。Neddylation会在缺氧时激活HIF-1α,而NAE1的沉默会减弱HIF-1α的活性[25]。
1.4.2Neddylation调节信号转导 EGFR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通过与细胞外生长激素结合而激活,进而激活细胞内的许多信号级联反应。被激活的EGFR通过内吞作用在溶酶体中降解,c-CBL可导致EGFR的泛素化和内吞化增加[26]。在DNA损伤后,RING E3连接酶RNF111与UBC12在组蛋白H4上组装NEDD8链,然后被RNF168的UIM域识别,后者通过募集同源重组修复因子BRCA1和53BP1来放大DNA损伤反应级联[9]。肿瘤抑制因子P53在心肌细胞的凋亡、自噬和血管生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心脏肥大、扩张型心肌病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有关[27]。FBXO11和MDM2促进P53的Neddylation,从而阻止P53的核易位并抑制其转录活性[28]。Neddylation调控核糖体蛋白L11和S14的稳定性和亚细胞定位,导致P53活化[29]。
1.4.3Neddylation调节线粒体更新 线粒体是细胞燃料工厂,为了防止细胞损伤,必须精确控制线粒体的质量。线粒体的更新障碍与多种形式的心脏病理状况有关。线粒体去极化后,线粒体定位蛋白激酶PINK1使Parkin磷酸化,导致其从胞质转移到去极化的线粒体,使Parkin作为泛素连接酶,促进线粒体蛋白泛素化,从而促进受损线粒体的自噬降解[30]。Neddyation增强了Parkin泛素连接酶活性。此外,NAE1的表达减弱了果蝇中PINK1敲低引起的异常,而神经毒素抑制了HEK293细胞中Parkin和PINK1的Neddylation[31],这表明Parkin的Neddylation具有抗应激作用。
据现有文献报道,Neddylation的失调已被证实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如肿瘤[32]、神经退行性疾病[33]、炎症[34-35]、免疫缺陷、心力衰竭[36]和心血管疾病[37-39]。
NEDD8在细胞增殖和发育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在裂变酵母中,NEDD8对细胞活力至关重要;在动物中,NEDD8是发育所必需的。为此,探索Neddylation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2.1 Neddylation与心室发育在发育过程中,心室发育不良导致先天性心脏疾病,包括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LVNC),LVNC特点是深隐窝和过多突起的肌小梁,这会导致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血栓栓塞、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40]。
在发育的心脏中Neddylation作用非常活泼,而在胚胎期心脏中其作用被下调。心肌细胞的NAE1或UBC12的缺失会导致胚胎的死亡[41]。NAE1基因的敲除会导致Neddylation化的总蛋白、CUL2、CUL4减少,这表明NAE1对于心肌细胞的Neddylation过程是必不可少的。NAE1基因敲除小鼠心脏功能明显受损,例如左心室壁变薄、左右心室扩张以及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同时,NAE1基因敲除小鼠的心脏功能障碍也会使它们易患心力衰竭;除此之外,NAE1基因敲除还会导致心脏扩大并伴随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增加以及与肥大性重构相关基因的表达失调,因此可知NAE1基因的缺失会导致心脏肥大[38]。
心肌细胞增殖对胚胎心脏发育至关重要[42]。干扰心肌细胞增殖会影响心室发育并导致LVNC[43]。因此,需要探讨在发育过程中Neddylation是否对心肌细胞的增殖起调节作用。对Neddylation是如何调节心肌细胞增殖的研究[38]结果表明,NAE1基因敲除后心脏表现出细胞周期激活剂Cnnd1和Cnnd3的表达下调,以及细胞周期抑制剂BRCA1、CDKN1A、CDKN2B、RB1、SFN、Trp63和CDK5RAP1的表达明显上调,除此之外,使用特异性的NAE1抑制剂MLN4924会抑制新生大鼠心室心肌细胞的Neddylation。综上可知,Neddylation会以细胞自主方式调节多种细胞周期调节剂的表达。
Hippo-YAP信号已被证实参与了Neddylation对心肌细胞增殖的调控。Neddylation的抑制会激活Hippo激酶并抑制YAP信号传导。而YAP信号的再激活减弱了MLN4924对心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的机制研究[38]发现NEDD8底物CUL7介导了MST1的类泛素化和降解,从而抑制Neddylation,减弱了CUL7与MST1的相互作用,导致MST1的积累,从而抑制YAP信号传导和心肌细胞增殖。综上所述,Neddylation通过Hippo-YAP信号在心室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这可能为左心室非致密性心肌病的病因学提供新的见解[38]。
2.2 Neddylation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的炎症状态,是引起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炎症过程涉及依赖NF-κB的内皮细胞活化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募集,因此转录因子NF-κB在血管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F-κB的活化取决于许多调控机制,例如CRL驱动的κB-α类泛素化就是由COP9信号体复合物(COP9 signalosome,CSN)控制。
CSN是一个高度保守的多功能蛋白质复合物,包含8个亚基(CSN1~8)。CSN能够调节CRL的活性,其缺失会导致底物识别衔接子和CRL复合物的不稳定。CSN参与了各种细胞过程,例如细胞周期控制、DNA修复和基因表达[44]。CSN5是唯一具有催化活性的CSN亚基,可以独立于CSN稳定存在,并且被证明与炎症调节有关[45]。有研究[46]观察到,CSN5在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特别是在内皮细胞以及巨噬细胞中过表达。
CSN5减弱了体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已被证明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CSN5基因缺失可显著加重主动脉根部、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尤其在雄性小鼠中[37]。
CSN5基因缺失会增强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并促进巨噬细胞的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趋化因子样细胞因子MIF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CSN5抑制MIF在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中的分泌。此外,CSN5的缺失导致LPS处理后HIF-1α的核水平显著降低,HIF-1α靶基因EDN1和OPN1显著减少,而c-Met和Ets1没有受到明显影响。总之,CSN5抑制炎性巨噬细胞中NF-κB活化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同时也影响HIF-1α途径[37]。MLN4924对Neddylation的抑制作用可抑制巨噬细胞中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并干扰这些细胞中的NF-κB、HIF-1α和MAPK信号传导[37]。
人和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含有M1和M2巨噬细胞,M1巨噬细胞由于其炎症特性而促进斑块形成,而M2巨噬细胞可将斑块消退[47]。MLN4924可使巨噬细胞偏向M2表型。除此之外,MLN4924可干扰内皮细胞的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主要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基因表达降低、降主动脉和主动脉根中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减轻、NF-κB活化和单核细胞停滞。
综上所述,CSN5和MLN4924都通过减弱NEDD8与Cullin的结合来阻止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而且还可以阻止体内的各种炎症介质进而控制炎症过程[37]。
2.3 deNeddylation与心力衰竭UPS是介导细胞中靶向蛋白质降解的主要蛋白水解途径,UPS功能障碍已涉及心脏发病机制,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压力超负荷的心脏肥大和心脏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性心肌病、家族性肥厚性和扩张型心肌病[48]、与结节有关的心肌病和阿霉素心脏毒性。因此了解心脏UPS功能的调控方式将有助于描述UPS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意义并开发新的治疗策略。CSN可以调节UPS,因此CSN介导的deNeddylation可能在UPS功能以及心肌细胞存活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CSN对CRL的调节依赖于CSN5的异肽酶活性,从Cullin家族蛋白中去除了NEDD8。为了维持CRL的活性,需要循环进行Neddylation和deNeddylation,因为CSN功能的丧失会导致CRL中许多可识别底物的衔接子不稳定,从而积聚其底物。CSN8是CSN的8个亚基(CSN1~8)中最小的一个,其调节的deNeddylation是维持心脏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关键。
小鼠心肌细胞限制性CSN8基因敲除(CR-CSN8KO)损害CSN完整复合物的形成和Cullin的deNeddylation,并导致F-box蛋白减少;从出生后2周开始,CR-CSN8KO心脏明显增大,体重/胫骨长比增加,α-肌动蛋白和ANF水平上调;在第3周,CR-CSN8KO小鼠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左心室直径增加,表明左心室功能受损,并且大多数在4~5周内死亡[36]。可见,CSN8缺乏会导致心脏肥大,其持续发展会导致心力衰竭并最终导致死亡。
由于CSN能够调节CRL活性以及与去泛素化酶和19S蛋白酶体结合,因此已被建议作为UPS调节剂。研究[36]表明CSN8缺乏严重损害了UPS介导的蛋白水解功能,并导致大量心肌细胞坏死。此外,CSN8缺失不会引起细胞凋亡,但会增强心肌细胞对凋亡因子的敏感性。综上可知,CSN8/CSN在Cullin的deNeddylation、UPS介导的蛋白质亚群降解以及心肌细胞存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CSN8缺乏症/心肌细胞CSN功能异常引起的UPS功能损害可能导致心力衰竭[36]。
2.4 Neddylation与心肌细胞坏死研究[49]发现,CSN不仅调节蛋白酶体介导的蛋白水解作用,而且还调节巨噬细胞自噬。自噬是一个介导大量蛋白质降解的代谢过程。过度激活或抑制自噬会导致心脏病,Ras相关蛋白7(Rab7)是调节自噬体成熟的关键蛋白,Rab7的下调可破坏自噬体的成熟并导致心肌细胞坏死。
在CR-CSN8KO心脏中观察到自噬体大量增加,表明CSN8缺乏症会增加心脏的自噬。同时,CSN8缺乏会损害自噬体的消除功能,导致自噬体在心肌细胞中大量积累,这可能是由溶酶体的减少引起自噬流受阻所致:CSN8缺陷型心肌细胞试图通过合成更多的组织蛋白酶D和LAMP来增加其溶酶体合成,但这些溶酶体成分无法有效地组装更多的溶酶体,除此之外,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溶体后,溶酶体去除了自噬体,因此,自噬液泡的积累还有可能是由于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受阻或溶酶体蛋白水解缺陷。所以,在CR-CSN8KO心脏的心肌细胞中,自噬体的大量积累预示细胞自噬体成熟过程中存在更严重的损害。自噬成熟的损害可能是CSN8缺失心脏中大量心肌细胞坏死的根本原因,同时研究[49]发现Rab7可能是CSN8/CSN调节自噬体成熟的联系。进一步研究[49]证明,Rab7下调会损害基础自噬通量和心肌细胞选择性/非选择性自噬中的自噬体成熟,并使心肌细胞对蛋白酶体抑制诱导的细胞死亡敏感性增加。
随后有研究者[39]探讨了CSN8在成年小鼠心脏中的生理作用,发现其具有类似的作用,在CSN8基因敲除后的心脏中观察到自噬小体去除受损、大量坏死的心肌细胞以及扩张型心肌病。因此,由于其在心肌细胞坏死、UPS介导的心肌蛋白水解和心脏自噬蛋白降解中的重要作用,deNeddylation形式的CSN对围产期和成体心脏的心肌细胞存活都至关重要。
2.5 Neddylation与高血压核激素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的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ed receptor gamma,PPARγ)中的显性负突变会通过未知机制导致高血压。而血管壁内的PPARγ在预防血管功能障碍或高血压期间异常的血管生长和重塑中起关键作用。RhoBTB1是与CUL3协同作用的PPARγ靶基因,在血管平滑肌中其被dnPPARγ下调,而RhoBTB1的敲低会导致CUL3和CUL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以及RhoA的升高,因此,在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敲低CUL3或抑制Cullin-RING连接酶活性会增加RhoA,从而增加血管收缩和动脉压。为此,通过突变或抑制修饰对PPARγ信号传导的干扰会导致CUL3活性降低,这与CUL3相互作用蛋白RhoBTB1的丢失有关。RhoA的CUL3依赖性降解受损导致RhoA/Rho激酶信号增强,并导致对血管扩张剂和血管收缩剂信号的反应性失衡,从而导致高血压。因此,在正常条件下,PPARγ有助于通过CUL3介导的RhoA转换来严格调节RhoA/Rho激酶活性[50]。
2.6 Neddylation与血管内膜增生使用经典的股动脉损伤小鼠模型以研究MLN4924是否可改善内膜增生及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MLN4924通过促进VSMC的凋亡来抑制内膜增生[19]。随后通过评估MLN4924和NAE1的敲低对人类平滑肌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发现NAE1敲低导致NEDD8-Cullin(Cullin蛋白的Neddylation形式)急剧减少,表明Neddylation失活,与MLN4924的作用相似,两者都通过诱导G2/M阻滞和凋亡来抑制人类平滑肌细胞的生长[19]。
MLN4924可上调人类平滑肌细胞中的P53和P62。P53敲低可减轻MLN4924对G2/M阻滞和凋亡的影响,MLN4924可能通过诱导DNA损伤反应而导致P53的总水平和磷酸化水平以及在VSMC中的转录活性上调。但是,P53的mRNA水平没有受到影响,这表明对P53的调控处于转录后水平[19]。研究[19]显示,P62的缺乏会加重小鼠新生内膜的形成,表明P62在新生内膜增生中起重要作用。在癌细胞中,MLN4924可导致含有mTOR相互作用蛋白的DEP结构域和缺氧诱导因子1的积累,而这些DEP结构域和缺氧诱导因子1又通过抑制mTORC1而导致MLN4924诱导的自噬。相反,MLN4924可能通过转录调控增加了P62 mRNA的水平。
近些年来,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可以精确调节和改善多种信号通路的稳定性和活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同时我们对类泛素化修饰Neddylation的功能意义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现有的证据强有力地表明Neddylation对许多基本的细胞过程有深刻的影响,对维持心脏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而且与泛素化及其他泛素样蛋白修饰同等重要。因此,本篇综述深入地总结了类泛素化修饰Neddylation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在心脏发育和病理重塑中的作用,以便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来治疗心脏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类泛素化修饰对心脏疾病发展的影响大多是基于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临床效果仍不明确。而且,在动物模型中,Neddylation/deNeddylation在更多不同类型的心脏病中的功能仍有待确定。其次,有待建立新的功能获得和功能丧失小鼠模型,针对NEDD8途径的主要成分NAE、UBC12、UBE2F、DCNL1~5、NEDP1和NUB1L进行研究。小鼠模型的创建和研究表征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加全面详细的心脏内Neddylation/deNeddylation的生理功能,而且也将是剖析Neddylation对心脏生理病理影响的有力工具。第三,尽管目前已知Neddylation参与UPS、自噬和坏死,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Neddylation控制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确切分子机制,以便于未来发现由Neddylation调控的心脏疾病的治疗新过程。最后,未来将通过系统全面的全蛋白质组研究来确定心脏中的NEDD8新靶标,这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心脏疾病中Neddylation的失调以及开发靶向Neddylation信号转导构件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而言是重要的。因此,基于类泛素化修饰Neddylation研究的治疗是有前途的,也是具有挑战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