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娅·阿布都热合曼 李 翔
(新疆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自媒体有别于传统的主流媒体形式,不再是一对一或者是一对多的关系,而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活动,呈现出一种相互交织的网状结构,具有平民化、个性化、交互强、传播快的特点[1]。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每个人既是媒体的受众,又是信息的传播者和发布者。而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其成长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和谐稳定。因此,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高校必须加强网络舆情引导,进而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自媒体时代下,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通过网络平台来发表自己对时事热点的观点和看法。而高校大学生作为网络平台的主要参与者,经常活跃在各种社交媒体软件中[2],更容易接受一些虚假、暴力等形式的不良信息。具体来说,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播速度更加迅速,网络舆情的引导更为困难。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的收入水平也在日益提升,同时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大规模普及,使每个大学生都能更加方便地接触到网络。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从众心理较强,极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一旦某些新闻内容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预期,就很容易成为校园传播的热点。另一方面,与其他群体相比,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主体特殊性,如具备较为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而且往往比高校管理人员更加熟悉网络语言的使用。这就导致高校管理者在舆情引导过程中经常处于滞后状态。与此同时,当前存在的网络舆情反转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校舆论引导工作难度,导致网络舆情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第二,传播内容更加广泛化,去中心化趋势明显。一方面,由于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和快速性,大学生每天通过手机等工具就可以获得大量信息,而且喜欢关注国内外时事和新闻热点,加上高等教育开放、包容的特点,大学生也乐于在网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容易引发网络舆情。如果被别有用心者利用或者高校对网络舆情的管控力度不够,就不仅会降低高校的管理水平,而且会对和谐稳定的高校校园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自媒体时代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发出属于自己的媒体声音。但由于个人成长环境的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也不同,导致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呈现出主观化趋势。
第三,传播载体更加多样化,网络舆情的监测更为困难。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载体也由原来的微信朋友圈等小范围的传播,发展为通过微博、短视频直播平台等大规模传播,而且信息传播形式也由原先的文字内容为主,发展为现在的视频、图片以及文字等并存。再加上当下火热的直播和弹幕等交流方式,使得高校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越来越复杂化,进而增加了舆情引导工作难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3]自媒体时代下,做好大学生网络舆情工作,应建立思想教育引领机制,提高高校管理人员对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重视程度。
首先,在高校舆情引导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并借助思政课、党课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而有效规范其行为。
其次,面对自媒体良莠不齐的信息来源,高校应及时转变观念,提高对舆情引导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思想教育引领机制,落实好党委的主体责任,为大学生网络舆情工作提供机制保障[4]。与此同时,高校也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积极深入学生平时最活跃的自媒体平台中,充分了解大学生在自媒体时代下的思想观念、行为特点和价值理念,科学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发展,进而为舆情引导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3]自媒体时代下,做好大学生网络舆情工作,应积极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强网络舆情监管。
首先,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围绕素质教育改革发展中心,加大对思政课专业教师队伍自媒体素养的培训力度,结合教师的实际需求,适时加入新的培训内容,如信息化素养和新媒体技术等,丰富培训内容体系。同时,注重建立激励机制,对培训过程中表现较好的教师进行奖励,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教育水平和质量提升。
其次,辅导员作为工作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教师,与学生接触较为频繁。因此,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辅导员的管理作用,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积极开展大学生道德、心理咨询等工作,以开放的视野和心态去解决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打造和谐友好的交流氛围,进而推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有序开展。
再次,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应抓好大学生舆情监控队伍建设。可以借助自媒体这一优势,对大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建立面向大学生的资讯服务体系,进而加深对大学生在自媒体环境下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理念等方面的了解,及时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进而推动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顺利开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3]自媒体时代下,做好大学生网络舆情工作,应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强化网络舆情主导能力。
首先,应健全组织保障机制。虽然部分高校的网络舆情工作已经在逐渐改善,但仍存在相关组织架构不健全等问题,甚至一些高校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网络舆情引导机构。因此,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完善组织架构,成立专业部门密切关注学生动态[5],对网络上传播的不实信息加以删除,及时进行澄清,同时,积极将校内传统媒体与自媒体有机融合,加强校方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其次,应健全高校舆情信息沟通机制。在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开展过程中,各高校应着力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工作机制,综合运用问卷、班会等多种方式来了解大学生的网络舆情,积极研究微博、微信以及直播平台,依托共青团、学生会、社团等校园组织,创建自媒体互动平台,及时发布学生关心的时事热点,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自媒体平台的公信力,进而及时掌握舆情发展的新动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高校舆情引导工作质量。
再次,应建立危机应对机制。新形势下,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内容也更加广泛,网络舆情工作呈现出复杂化、多变化的发展趋势,这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严格落实官方自媒体平台的运营与维护工作,及时安排专业人员来处理应对突发事件,建立专门处理网络突发事件的机构,提前做好应对预案。一旦发生舆情危机,专业人员不但可以根据预案进行及时处理,还能掌握网络舆情控制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降低对高校的影响,进而推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有序开展,净化高校自媒体环境。
综上所述,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大规模普及,互联网成为大学生舆情工作的主要阵地,加上自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网络舆情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如传播速度更加迅速、内容更加广泛等,这对高校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在大学生网络舆情工作引导过程中,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思想引领机制,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优势,更好地引导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