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反思与探索

2021-01-02 14:52殷文靖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幼儿园

殷文靖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99)

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肩负着培养幼儿教师的重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核心,通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面临的紧迫任务。但是,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现实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以职业教育改革为指导,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晰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化,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该目标具体规定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层次、规格和要求[1]。职业教育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要能够运用已有知识对世界进行改造。但在实际中,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对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尤其是一些盲目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非师范院校,由于缺乏学前教育专业或是教育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容易把本专业定位为培养专业性学术人才,偏重专业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亟待优化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一般开设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技能课三类课程。在实践中,常常会出现以下情况:一些从中等师范学校升格为高职高专的幼儿师范院校,过于偏重技能课,依旧沿用中等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甚至将艺术课视为专业技能课,导致学生的理论基础非常薄弱,尤其是在教育学、心理学和专业理论方面较为薄弱;一些盲目跟风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非师范院校,由于缺少具备学前教育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技能课教师,往往开设大量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技能课开设的课时数远远达不到国家要求,导致学生技能基础差。与此同时,这些院校的专业理论课如与幼儿保教知识相关的专业理论课程开设数量更少,导致课程缺少系统性和专业性,课程设置难以有效支撑培养目标。

(三)师资队伍质量有待提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师资不足。一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自身存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许多教师并未深入接触过幼儿园,对幼儿园的教学情况一知半解,缺乏实践经验,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时只能纸上谈兵,照本宣科,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指导;另一方面,很多院校虽然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但任课教师大多没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学前教育的课程多数由心理学、管理学甚至是理工科专业背景的教师承担。学前教育的专业性很强,对教师的专业背景要求较高,而教师自身的专业限制会使教学效果受到限制。

(四)实习实训环节薄弱

通过专业的实习实训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育教学的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能力。但是,现实中大多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都采用学期中间集中几天进行实习,这一方面是由于学校和幼儿园之间缺乏稳定的合作机制,幼儿园担心频繁的见习、实习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学校不重视学生的实习工作,使实习流于形式。一些高职院校为了考虑幼儿园的要求,尽量把实习集中放在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年,使得学生实习时间短,难以有效积累实践经验。

(五)考试评价制度单一

考试评价方式单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一般理论课经常采用标准化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过于强调对知识点的背诵,忽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技能课往往以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长此以往,单一的考试方式会忽视学生专业素养的综合提升,使学生为了考试而考试,导致学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通常以任教学科的理论知识为主,往往忽视对其实践能力的考核。但学前教育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积累经验,这样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不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二、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反思与探索

(一)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高素质幼教师资是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不能以培养研究人员为主,而应该回归本位,培养能适应幼儿园发展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具备扎实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一线幼儿教师。围绕培养学前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形成“校企(园)一体、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提出职业岗位要求和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适用度。

(二)优化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技能课的分配比例,统筹规划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安排,全面开设多种课程,既要拓宽学前教育专业的口径,又要关注学生个体与社会需求,增加选修课程的多样性和实用性[2]。对于艺术类课程,要合理控制课时,虽然幼儿园需要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技能,但专业理论是学生日常教学的基础,所以可以增加专业理论课尤其是活动设计、教法课等对实践教学有指导性作用的课程的课时,科学合理地分配课时比例。同时,推进基础课程向共通化发展,核心课程向多元化发展,拓展课程向多样化发展和实践课程向常态化发展,创建“基础+核心+实践+技能”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加大实践课程比例,优化课程结构。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

高校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学校发展战略目标任务的实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要遵循“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科研为基、双师素质为要”的理念,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构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培育“双师型”人才团队,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并支持专业课教师到幼儿园开展长期的下园学习,参加幼儿园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自身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探索双导师制,除了校内导师外,还可以聘请幼儿园一线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学生校外实践教育指导,使学生在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两方面都可以得到有效指导。

(四)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全学程”实践教学体系

教育问题是一个实践问题,是一个教师在教学现场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进行判断、抉择、行动的过程,体现了情境性、动态性和实践性的特点[3]。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应以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宗旨,加大实践教学和教育实习的比重,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幼儿教师职业能力。所谓“全学程”实践教学体系就是指学生从进校到毕业,实训教学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通过课题训练、实地教学、基地实习等途径提升学生实践水平,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有机融合。同时,积极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稳定的、可以为学生提供长期实习机会的合作基地,保障实践教学正常开展,实现高校和基地的互利共赢。

(五)改革评价方式,构建多元化考核体系

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不仅关系到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关系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改变单一的考试方式,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明确评价内容。除了常规教学外,还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其次,应明确评价对象。教学评价对象包括学生、行业专家、幼儿园教师等,引进实践教师参加,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可以更好地评估实践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再次,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对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技能课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为导向,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近年来,国家针对学前教育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一方面使我国教育资源得到重新配置和优化,另一方面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重要力量,也需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办学定位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幼教师资。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幼儿园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我爱幼儿园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欢乐的幼儿园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爱“上”幼儿园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