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宇乐,李思扬,李思琪,唐雪梅
1.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2.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3.四川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4.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是做好高校工作的根本保证。“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1],党建工作是促进党员“文化立心、规矩守身”的有力保障。而在党建工作发挥基础和灵魂作用的思想建设则是保持先锋队性质、提高凝聚力、增强战斗力的根本性措施。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需要立足“十四五”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从“学习、组织、创新、育人”四个方向着力,从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确保制度生命力等方面谋求创新和发展。其中,如何做好立德树人和思想引领的融合发展,推进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其核心和关键在于内容创新。
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明确了基本原则、主线、“五加二”总体布局和总目标,要求“以发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重点”[2]。要弘扬“红船精神”,追求精神源泉,学习斗争,提高创新能力。立足高校实际,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实现党组织思想建设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频共振,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势在必行的新课题。
思想建设工作具有明确的党性、实践性和群众性,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内容创新有益于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和实效。推动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在于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重点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信心”。坚持以“旗帜鲜明讲政治、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心同向正风气、为民造福勇担当”为主导,并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高校师生队伍建设需要,不断增强高校党员教师、学生全方位的党员身份自觉意识,持续保持“严、实”党性修养进行时。具体实践应主要从教育理念、队伍建设、课程建设、阵地建设和文化熏陶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革新。
新时代高校的责任和历史使命要求与时俱进,因此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贯彻落实思想建设要求的实践性创新”[3]。内容创新是推进党的思想建设全面创新,实现新的价值目标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多维理论创新的逻辑延伸、“思想政治建设与制度治理紧密结合”“按照党的依法规范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落脚。加强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对高校实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目标定位、推进教育强国战略、提升立新德树人进入新阶段具有更深层次的指引、布局和促推作用。
当前,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交战,高校师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和个性化,加剧了思想意识的复杂性和斗争性。思想意识领域“西化”“分化”“颜色革命”的斗争,以及体制转型所产生的效应等使高校队伍出现了一些“片面性、不敏感性、理想信念摇摆”等不良倾向。部分教师学生对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在信念坚定、认识明晰、选择正确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甚至割裂了党的思想建设工作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存在把握不准、认识偏差、实践误区等现实问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使用,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精神状态、学习模式和生活方式,参差不齐的网络舆论很大程度地影响着学校师生的价值取向、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互联网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线下同步教育应势而生。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阵地、抓牢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从“三全育人”体系构建,从“政治、价值、展望”维度综合思考话语权效能提升,从因事而化用好“第一课堂”、因时而进抓好“第二课堂”、因势而新把握“第三课堂”联合融合发展,已然成为新时代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合发展的新任务和新挑战。
工作实践中,个别高校存在着一定认识偏差、内容僵化、生搬硬套的弊端;或使用“教学和沟通”工作方法,遵循传统的阅读报纸、会议传达文件等陈旧方式,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或陷入“死搬硬套、墨守成规”困境,对一些问题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不遵循工作规律和工作特性,导致空想思想政治工作。立足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工作实际,还存在片面强调组织性、只注重形式、动力机制和保障条件不足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个别高校党建工作核心工作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脱节,系统化、常态化、长效化育人机制建设滞后,以及队伍建设和育人平台搭建力度和效度不足等问题。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断完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等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为重要支点,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文化传承,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师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自豪感,促使其全心全意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有目的地培养形成具有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方向性,受到教育方针、目的的制约。因此,高校党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要牢牢把握“育人”初心和使命,提高政治站位,从主干学科、核心课程和实践教学出发,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强化学理阐释,从多重视角理解,努力用系统理论武装头脑,用新思路、新视角推动工作实践。
师生德育工作的目标是要建立健全道德规范体系,培养师生的道德素质,让师生识别、接受和实践既定的道德规范,并内化为自己的品行和德性。高校道德建设工作的内容创新主要是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根据高校工作和教职工的专业特点进行扩展,促使其道德素质普遍提高。
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的实践创新,是以先进科学的理论教育为引导,激励和武装师生,其内容必须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基本原则。
党的思想工作不仅是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治党治国的科学,也是团结人心、调动人民积极性的方法和艺术。思想建设优良传统的现代意蕴在于其核心内涵是动员积极性,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结合高校实际,应首要解决理念融通和队伍融通问题,确保师生队伍建设具有正确政治方向;注重和谐关系建设,善用激励理论、群体理论和领导两维理论;结合“活动、互动、思想情感、群体规范”四大要素引导师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形成思想建设为引领、立德树人培育目标同一、专兼结合专业队伍合力的教育格局。
提高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内容创新的科学性、可预测性和主动性。遵循师生成长发展规律,以师生思想行为特点和合理需要为工作前提,把师生关注的问题作为推进工作的切入点,以疏导、民主讨论、批评和自我批评等各种灵活性和可视化的教育形式,从激发师生各尽其责的工作学习热情,培育师生团结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出发,用适时、实际的内容说明理论,用适度、鲜活的内容解读理论,充分展现高校党的思想建设自身属性的内在要求和内容创新的生命力。着力“思政”内涵建设,融贯“大思政”教育理念,把握好互联网“最大变量”,用好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三个课堂”重要作用,推动形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交流共享机制,促进双向协同发展。
顺应时代发展和需要,明确“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4]目标任务,弘扬忠诚、公正、诚实、廉洁的党员价值观,开展“学党明理、学史增信、学史明德、学史力行”主题教育。把群体与个人思想教育相结合,重点关注“以理服人、内容适当、说话实在、感染力强”,用事实说话,并对事实进行分析,积聚正能量,树立信仰,实现精神价值。同时注意教育内容的适当、话风的朴实和语言的感染力,把握分寸和火候,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熔为一体,用“说服法、示范法、激励法”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实现归属感。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理论教育中心。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内容,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通过阅读经典原著,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不断提高师生的理论水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舆论宣传、文化影响、实践培养、制度保障等方式,筑牢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引导师生实现对党忠诚、尽责担当、勇于作为、实事求是、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具有内在统一。两者的目标都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提高人的道德水平,都致力于提高人的思想水平,追求高尚情操。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应从文化实际出发,不断涵养师生自身文化内涵,提升自身文化底气。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奋斗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等。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创新为学习和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资源。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实践创新路径,“直观教育”“翻转课堂”等全程、全方位的网络教育互动空间不仅能够续建和重复“认知”,亦可不断延伸教育实效性。其受众面、关注度、“首屏”效应的关键在于高校学习型党支部的建立和党建宣传教育平台的推广,如:树立先进党支部和师生党员示范岗、开辟党建专栏和党建云课堂、建设新媒体平台和易班平台等,以对“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的多维解读,“深度融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多元传播,“线上线下同步、理论实践共促”的多策互动,使学习内容有趣、学习目标精准,实现高校党的思想建设与立德树人教育信息一体化和融通发展,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定理想信念是党的思想能力建设的有力支撑。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实践创新需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着眼根基以文化人,聚焦重点以德育人,立足实践的务实性、队伍的凝聚力和内动力,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支撑,推动实现高校党的思想建设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理念融通、队伍融通、课程融通、阵地融通、文化融通”实现路径,以进一步增强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时代性、创造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