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汪明,杨洋,李颖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工会要忠诚党的事业,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落实到广大职工群众中去。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国工会工作指明了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前进方向。在此背景下,高校工会不能将工作仅仅局限于本校职工群众这“一亩三分地”上,必须立足于国家规定的工会职能,并结合国家政策方向以及高校实际情况,将工作深入开展到广大的人民群众当中去。而校地合作作为高校参与社会工作的重要机制,高校工会积极推进校地合作是坚持群众路线的题中之义。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统筹协调,共同推进”的工作原则,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倡导下,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高校层面,都十分重视开展校地合作相关工作。
开展校地合作,也是高校进行“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推进成果转化、推进社会参与机制是双一流高校重要的建设任务和机制改革任务,如果不积极开展校地合作,这些工作任务也将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好地推动校地合作,可以充分发挥高校人才集中和科研创新成果丰富等优势,结合地方政府调配社会资源的能力,不仅有助于高校持续稳定地发展,同时对助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扩大高校影响力、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高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高校工会积极开展校地合作,首先可以不断丰富和完善工会的职能和发展格局;其次作为高校和教职工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能够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让所有的教职工凝心聚力地参与到校地合作中去;最后高校工会推动让高校的优势资源走出去,将社会的优质产品服务引进来,达到高校工会对内服务教职工和对外助力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20年6月,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05所,其中140所“双一流”高校作为全国高校的引领者,全都坚定地执行国家政策,广泛参与校地合作。通过对所有“双一流”高校的组织机构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有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7所大学专门设立了负责国内合作的独立部门。而其他105所大学中,又有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0所高校以党校办为依托,下设国内合作办公室负责相关工作,剩余93所大学由党校办兼任国内合作的工作。当前校地合作的内容主要包含科研转化、人才培养与交流、终身教育、战略咨询、对口支援与定点帮扶等工作,通常的合作过程是校地双方通过对接双方优势资源,签署合作协议,再落地实际合作项目。当前各高校工会囿于对自我职能的限定,大都是在各牵头部门的引导下参与校地合作,主动开展校地合作工作的例子较少,因此高校工会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地展开工作,奋发有为地去推动校地合作更进一步的发展。
在思想和学术层面,国内很多学者对于如何促进校地合作的发展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何根海等以池州学院与当地政府的合作共建作为经验,详细地阐述了该高校与当地政府良性互动合作,使学校办学水平大幅度跃升。作者认为在校地合作中的双方的角色应该是政府要作为主导者,高校作为参与者和支持者,这样才能够最好地发挥双方的互补优势。而在实际的办学过程中,高校需要面向地方的实际的经济发展需要,展开地方上的校企合作,为社会培养出能够解决生产和管理一线中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杨光祥等根据自身经验,提出了校地合作需要高校和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并且要以具体的工程项目为依托,以人才双向流动为保障,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薛玉香提出高校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办学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搭建良好的科学研究平台,更好地发挥主体创新的作用。马亮等通过分析2015-2020年间中国“双一流”高校与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协议,绘制出了校地合作网络,并提出校地合作也符合“二八分化”的特征,同时对校地合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对校地合作相关文献研究及调研发现,针对工会在如何发挥自身职能,促进校地合作方面的研究相关匮乏,相关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高校工会在高校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在参与学校管理、维护工作大局、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在国家促进高等教育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机制的背景下,高校工会必须紧跟国家战略部署,深入研究国家相关方针政策,拓展高校工会职能,创新工会参与校地合作的工作机制。
首先,必须统一思想认识,明确高校工会职能,确定积极参与校地合作是高校工会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校地合作需要全校各部门通力协作,因此各个部门都是直接相关方。根据《中国工会章程》的规定,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高校工会具有维护、建设、参与和教育四项社会职能。高校工会需要充分发挥国家规定的职能要求,在推动校地合作工作中发挥自身重要作用,加强校地合作的宣传工作,推动校内教职工积极地参与到校地合作的广阔天地中来,将服务于校内教职工的“小工会”转变为服务全社会的“大工会”。
其次,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高校工会需要与校内各部门密切协作,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深入挖掘和利用校内各部门资源,让工会建设与校地合作工作紧密结合。例如高校工会可与组织部建立长期合作,用好选派的挂职干部这一渠道,与挂职干部保持良好的联系和沟通,深入了解和随时关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资源产业特色及需要高校工会支持的领域和项目,寻找合作的切入点与关键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组织部连续7年共选派5名优秀干部先后赴云南西双版纳州挂职,向新疆塔城市派出博士服务团成员、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分校及石河子大学派出教师等多名挂职干部作为校地联系纽带。对于有挂职干部的合作政府来说,这样可以保持合作政策的连续性,消除校地签约一阵风、项目落地难、合作虎头蛇尾的现象。同时对于新去的挂职干部也是有力的支持和依靠,成为他们在当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充足资源保障。高校工会还需要同党校办、人事处等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和各部门定期与不定期地保持连线沟通,深挖高校校地合作潜力。
第三,高校工会需要主动“走出去”,实地了解合作政府的实际需求,拿出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案,为地方政府各项建设添砖加瓦。要主动整合全校资源链,并结合全校学科、人才、资金、项目资源;助力发挥全校功能链,共同推进教育合作、智力合作、产业合作、消费合作;聚集全校政策链,帮助完善校地合作责任体系、政策体系、帮扶体系、监管体系。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坚持发挥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每年都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各类领导干部综合能力培训,如开设新疆塔城地区经济贸易与公共管理干部培训班,如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乡村干部、专业人才、教师系列培训班,湖北神农架林区致富带头人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等。并且选拔学生支教团到甘肃靖远、新疆五家渠、云南勐腊、青海海晏等地支教,为当地提供教育教学服务;选派优秀英语专业师生支教滇西,帮助解决当地英语教师队伍单薄的问题。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专业特色优势,帮助云南高校建设边境贸易和跨境电商两个微专业,同时建设远程直播和智能教室,配合微专业系列课程的建设,提高当地教育软硬件水平。充分发挥学校智囊团的作用,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围绕具体领域,提供战略咨询、专题研究等形式多样的智力支持,比如为新疆塔城巴克图口岸发展、物流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规划意见;与勐腊县落实合作建立磨憨-磨丁研究中心和中老命运共同体合作研究中心等两个重点项目等。工会主动走出去,让广大师生了解和实践党和国家经济、产业、扶贫等各方面的方针政策,促使其为参与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高校工会要将地方政府的优质资源“引进来”,让高校师生更有获得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通过精准直采等方式,推动地方优质农副产品进校园、进食堂,帮助解决当地特色农产品滞销难卖问题,切实助力地方政府经济发展,解决地方农民的切实需求,优质的产品也提高了高校师生的食品餐饮质量。同时工会积极推进将“普惠式福利”转化为“引导式福利”,不仅批量采购地方的物美价廉的农副产品作为职工福利,而且组织 “e帮扶”消费扶贫活动,2020年直接采购地区农副产品233万元 (其中采购勐腊县农产品92.91万元、其他地区农产品140余万元),帮助采购地区农产品208.42万元。同时工会可以与地方旅行社合作,充分利用如塔城地区的巴克图口岸、小白杨哨所、克鲁斯台大草原、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少数民族文化村等诸多优质旅游资源,在每年寒暑假期间推出特色的旅游项目,让教职工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可以得到身心上的放松。这样通过多样化的福利发放、对参与教职工适当的激励,能够充分提高广大教职工进行参与校地合作工作的积极性、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五,高校工会要加大对高校开展校地合作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工会宣传平台中面向全校师生大力宣传校地合作的优质项目及工作成绩,树立先进典型,让全体教职工都深入了解到学校已有校地合作相关平台,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形成主动参与校地合作、为国家社会贡献力量的风潮。
积极参与并推动校地合作,可以帮助高校工会履行社会职能,保障教职工权益,提升员工福利质量,对于丰富和完善工会的职能和发展格局来说意义重大。同时强化校地合作能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提升高校影响力,特别是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