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的支持策略

2021-01-02 13:3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自主性区域幼儿

(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幼儿园 河南·安阳 455004)

区域活动是从幼儿的水平、兴趣、特点和需要出发,设置各种活动区,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个别化和小组性的操作活动。区域活动已经逐渐成为幼儿园普遍采取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这种形式有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挥。幼儿自主性是指幼儿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合理选择目标的愿望和能力。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与幼儿共同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操作、自主探索,在活动中通过与各种材料、成人或同伴的互动,建构知识经验。

1 让幼儿自由选择具有可能性

自由选择是区域活动的自主性体验产生的必要条件。只有给幼儿自由选择的权利,给幼儿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幼儿才能产生自主性体验。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的方式、同伴、进程,幼儿才会有更强的自主感、成功感和继续探索的好奇心。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应该扮演好辅助者、观察者的角色,从始至终最需要做的,就是为幼儿提供开放性的、丰富的活动材料,以及给予幼儿进入情景和参与活动的机会,让幼儿的选择真正具有可能性。

自选材料是促进幼儿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关键。教师要了解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能力,投放适宜的材料,让幼儿产生兴趣性体验。材料可以是教师准备的,也可以是幼儿从家里带来的旧物;有成品、有半成品,还有原材料,可以一物多用,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要有一部分保持稳定,还要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求进行更新和补充;材料数量要充足,让幼儿有选择的可能性,给幼儿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想法选择材料,活动的方式方法灵活多变,“做我想要的、玩我想玩的”,幼儿才会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

2 让幼儿自主操作能够真正实现

自主操作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活动。幼儿“玩中学、做中学”,通过与材料和伙伴的互动才能获得满足和快乐,才能产生“掌握”的成就感。

2.1 让幼儿参与区域主题设计

在当前区域主题设置中,存在高度预设而致封闭的问题,这极易成为限制和约束儿童自主发挥和游戏冲动的情境机制。所以,在确定区域活动主题时,应根据幼儿兴趣和需要来生成。在学期初选择区域主题时,我们大班教师放手给幼儿,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意愿。当然,教师如果直接问幼儿想创设什么主题的区域,幼儿往往无从回答,而且由于各人生活经验不同,想法也不会相同。所以在确定主题之前,教师在本班进行了“小调查”:

第一步是“说”,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口头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己希望在这个区域玩什么?幼儿进行了热烈的发言、讨论。

第二步是“选”,根据小朋友说的,教师制作图示统计表,请幼儿选择,大家协商,最后选出大家喜欢的主题,比如有的班定为“烤吧”,有的班定为“厨房”。

第三步是“名”,请幼儿为将要建构的区域起个自己喜欢的名字,取的名字有“快乐烤吧”“彩虹小厨房”。

第四步是“看”,比如准备建构“彩虹小厨房”的班级,幼儿在家观察自己家的厨房,或者在家长带领下去餐馆、酒店进行观察,丰富生活经验。

第五步是“画”,幼儿用图画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厨房,画出设计图,并讲给同伴。在活动区域主题生成的过程中,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参与方案的讨论、设计,丰富了自己的经验。

2.2 让幼儿参与区域的建构

在选定主题后,幼儿参与环境创建,从家带来一些废旧材料,教师补充一些辅助材料,幼儿一起动手制作自己构想的活动区材料,教师给予班主和指导,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补充新材料,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萌发环境“小主人”的想法。在这样的区域中,幼儿会表现出更大的热情和主动,相比于教师预设的区域活动,幼儿在活动中往往会有更多自己的发现和创造。

2.3 活动方法由幼儿自行决定

在区域活动前,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活动主题和相应的区域。幼儿有愿望也有能力通过协商制定区域规则、设计玩法、分配角色,与环境、材料互动,和同伴自由交往,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和满足,获得动作、语言、社会性的发展。

当然,幼儿由于社会缺乏生活经验,在进行区域活动的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问题、遇到挫折,教师而要以耐心和宽容的态度接纳幼儿,用激励性的言语去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帮助幼儿增强自主面对困难的意识。如果幼儿遇到困难、挫折,导致难以将活动顺利延续,或活动中出现不安全的因素,或幼儿出现不利于活动开展的过激行为时,教师应及时介入。教师介入后,与幼儿一起讨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教师成为幼儿继续操作、体验、探究的支持者,使幼儿对出现的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促进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2.4 支持区域间设施、材料融合

区域设置常见设施、材料的组合与搭配的高结构化设计,并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实际需求,影响了各个区域的关联性和流动性。在现实中,幼儿其实是经常会“跨区”交流,例如,一次区域活动中,表演区的彤彤说“老师,我们小厨房想要点好吃的点心,可是没东西做了。”“那怎么办啊?”“嗯,我们可以让美工区的小朋友做一些啊!”“你的这个主意真不错!”于是彤彤就去和美工区的小朋友商量,美工区的小朋友很乐意帮小厨房的小朋友做点心,并答应“送货上门”,大家合作很愉快。

通过实践和探索,各区域之间改变了孤立状况,增加了空间、材料上的有效利用。例如:将有可能产生互动的区域组合成既相对独立又便于互通的一个小整体。“美工区”与“表演区”安排在相邻区域,便于“表演区”从“美工区”选取自己需要的物品,同时,“美工区”可根据“表演区”的活动所需进行“个性定制”,加工帽子和装饰物等。这种有意识的整合和布局,突破了传统区域之间的封闭状态,蕴含了更多的幼儿学习契机和操作任务。

2.5 区域空间根据幼儿兴趣动态调整

活动区的设置一般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空间常年不变。区域空间的大小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对于能激发起幼儿操作、探索冲动的区域,可以适当加大空间、增加投放材料,缺少童趣、枯燥乏味、幼儿缺乏持久探索兴趣的区域可以逐步缩小。

3 让评价成为幼儿自主性发展的有效路径

评价起着监控、检测、导向和促进的重要作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最重要的作用是做好观察者,在保持幼儿活动愉悦性和自主性的同时,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活动。教师要能够发现幼儿的自主性、关注幼儿的自主性、支持幼儿的自主性,通过幼儿自我表达、情境再现等方式引导幼儿交流、评价,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和支持,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发展。

在区域活动结束环节,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对活动进行简短评价,形式可以多样,注重交流分享。评价的目的不是评判幼儿的行为或者作品的优劣,而是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信自主、自我探索以及创造给予支持。

3.1 幼儿自我表达引入

倾听幼儿的声音非常重要,在区域活动结束时的评价环节,教师可鼓励幼儿分享交流活动的过程与方法,表达自己大胆的想法,以此了解幼儿的探索水平。可以让幼儿口头表述,或者带有关实物进行讲述,说说自己的新发现、小惊喜,进行自我评价,让幼儿成为自主性的主动推进者。

3.2 幼儿提问引入

这是一种引导幼儿自己提出问题,让同伴进行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实践证明,幼儿提出的问题往往能在同伴中得到积极回应,其他幼儿更乐于动脑思考,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

3.3 情境再现

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幼儿的行为,拍摄一些关键事件或幼儿作品的视频或照片,活动结束环节通过视频或照片进行再现,开展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让幼儿观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开讨论,从而帮助幼儿积累、提炼、提升自己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这样的评价不能是教师的“一言堂”,而要鼓励幼儿自由交流、自我评价,激发幼儿继续参与活动的热情和主动性。

猜你喜欢
自主性区域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分区域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