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倍功半”的意思是付出成倍的力,却只取得一半的功效。形容做事不得法,费力大,收效小。语本唐·白居易《为人上宰相书》:“盖得之,则不啻乎事半而功倍也;失之,则不啻乎事倍而功半也。”例如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三十四回:“我们中国人认得字的有限,要做善事,靠着善书教化人,终究事倍功半。”曲波《关于〈林海雪原〉》:“以大兵团剿小匪股,等于用榴弹炮打苍蝇……击一漏万,事倍功半。”徐铸成《风雨故人》:“根本问题是改变社会风气,但在拨乱反正中,这个问题最难解决,也最费时,坏了变好,如逆水行舟,往往事倍功半。”
“事半功倍”的意思是付出一半的力,却取得成倍的效果。形容费力小,收效大。语本《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例如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二十四回:“倘若我找着这个姑子,托他经手,一定事半功倍。”冰心《三寄小读者·通讯三》:“早晨头脑最清醒,做起作业来,往往事半功倍。”郭沫若《讨论注译运动及其他》:“这种方法在初学外国语的人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这两条成语意思相反,区别明显,一般不会用错。遗憾的是仍然有人把它们混为一谈。请看例句:
1.在塑造文化符号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与传统文化符号的结合,确实是一种事倍功半的构建方法。(福建新闻网,2019年11月5日)
2.标准化教材、严谨的课程体系、优质的教研体系,使得在师资培养上事倍功半,为学府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批的优质师资,确保学府的教学授课质量的不断提升。(央广网,2018年12月19日)
3.宣传过程中,傣族法制骨干针对所宣传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惠民政策,运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进行双语释法,得到了傣族民众的一致好评,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央广网,2018年1月29日)
4.各种事物都有其内在的东西,我们要懂得细心观察、寻求规律,抓住事物内在本质,掌握其发展规律,抓住主要矛盾,就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求是理论网,2015年6月19日)
以上诸例都是认为所说的做法费力小、收效大,而不是相反,显然不应使用“事倍功半”,应该改用“事半功倍”。
5.如果没有完善的产业链覆盖、没有广泛而深入的不同伙伴间的合作,没有强大的执行力,那么云的落地将寸步难行,或是事半功倍。(北国网,2020年1月13日)
6.这易使得整个学校内部不能形成统一认知,从而无法完整遵循顶层设计进行谋划和布局,往往造成事半功倍的结果。(人民网,2019年12月31日)
7.由于宣传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在对外宣传报道中不讲对象、不讲技巧、不讲策略的情况时有发生,使得对外传播往往事半功倍,难以收到预想效果。(人民网,2019年12月4日)
以上诸例都是认为所说的做法费力大、收效小,而不是相反,显然不应使用“事半功倍”,应改用“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