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敏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施整本书阅读可以弥补单篇阅读的不足,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对文本进行整体性的认知,并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进而提升阅读能力。然后就目前的教学现状,由于一部分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认知不够清楚,仍然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导致整本书阅读的作用没有得以充分地发挥。本文将结合教学实例,从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实施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在整本书的阅读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回归教材,为学生从教材中筛选出整本书阅读的合理书目。建立起教材与整本书阅读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才有助于实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的。可以说以教材为切入点是实施整本书阅读的基点。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的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为例,这本书具体涵盖了许多著名篇目,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无常》《琐记》《藤野先生》等,由于这本名著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学生与经典的隔阂,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首先是因为这篇文章是被选为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其次《阿长与〈山海经〉》生活气息颇浓,学生可以从这本书的阅读中感受到鲁迅先生的幽默风趣,不再像以往的鲁迅文章一样晦涩难懂。最后作为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往事,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性格,从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表达了鲁迅内心对她满满的尊敬和感激,也对这位劳动妇女寄予了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时光的深切怀念。全文语言平实、处处真情流露,丝毫不带造作,令读者觉得特别可亲。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此文为阅读重点,并回忆自己童年的趣事,真正回归于教材又超越于教材。
当学生能够依托教材,对整本书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就能够主动地去进行整本书阅读,而不需要教师在后面严厉地监督与鞭挞。回归教材,也能使整本书阅读教学充分发挥它的最大价值。当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基于教材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整本书阅读的书籍,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对阅读的抵触心理。
学生作为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参与主体,他们的兴趣很大程度上会决定阅读质量。所以教师在组织整本书的阅读活动时,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并注重对专题的整合,尽量建构系统性的阅读体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阅读丰富多彩的素材,开拓知识视野,提升个人的阅读能力。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专题整合呢?
以《水浒传》为例,这部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初中生在日常学习以及现实生活中很少接触到的。在正式阅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对此抱有着抵触的情绪,甚至排斥阅读。因为这本书大多讲的都是一些英雄情义,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以及“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但是如今早已是天下太平的世界,对于这些内容大多学生,尤其是女生是非常不感冒的,所以在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水浒传》与《红楼梦》相对比,这两本书虽然创作年代不同,但是同为四大名著之一,而且都是以塑造人物著称的书籍。通过对比阅读,把这两个阅读专题适当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分析时代创作的背景下,探究这两部经典名著当中所展现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和异同点。在全面分析下,学生不仅对人物描写方法有着更深刻的感触,还能加深对原有文本内容的理解,阅读效果事半功倍。对比过后,要求学生写一写这两本书的异同点,具体可以从社会背景、语言特色、人物塑造方法、历史影响等方面去考虑,综合比较,才能建构出系统的整本书阅读。
实行这样的专题整合能够使学生对知识建成系统性的认知,并且可以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当他们阅读一本书时,自然而然就会考虑到作者所创作的其他书籍,又或是相近年代背景下所创作的同类书籍等等。虽然学生并不能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文中人物所经历的波折和劳苦,但是他们可以结合专题阅读以及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感受到作者的创作经历和心理历程。这是整本书阅读的精髓所在。
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整本书阅读也同样如此。实际上阅读教学就是师生以文本为载体进行积极互动的过程,所以在初中语文整本书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建构起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三位一体的阅读关系,以此来密切师生的互动,切实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这种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丰富知识储备,提升阅读水平。
以阅读“秋”的题材为例,教师可以在组织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采用发散思维阅读法,让学生回忆与“秋”相关的文章和古诗词等,并让学生相互讨论这些与“秋”相关的作品各自呈现了“秋”的哪些特点,集思广益,这个过程能够充分发挥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效果,比如学生列举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刘禹锡的《秋词》、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而这些都出现在部编版的教材内。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这些作品先进行分类,将散文归于一类,古诗一类,古词一类,然后再分类进行细细的品读,分析各位作者是如何在这些作品当中去描写“秋”的,以及借助“秋”来抒发自己什么样的情感,比较其中的异同点。并且还可以推荐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读物,从中寻找有关“秋”的作品。这样一来,当学生日后阅读某一主题的文章时,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与这一主题相关的作品,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当教师与学生以文本为依托,展开多元化的整本书阅读时,他们就可以充分感受到整本书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并且学生互动的过程也是十分有趣的,他们可以尽情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相对于师生互动来说更加自由。这种发散思维式的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从深层次上吃透文本。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学生在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时,不仅要用心去读,更要勤于动手,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及时地写下来,这是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一种最常见的阅读教学方法,对于初中生来说非常适用。因为初中生正处于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是积累以及挖掘的状态,他们需要综合使用口头以及书面等多种途径来巩固知识,而读写结合则能够强化他们对整本书阅读的理解与记忆,进而有效地提升阅读技能。
比如学生在阅读了名著《西游记》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写一写《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所映射的当今社会中的人物形象。既可以一一阐述,也可以选择某一自己最擅长、最了解的角色进行论述。比如:“《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不一。却各有千秋。我最喜欢的角色是孙悟空,因为他的无所不能,因为他的四大皆空。对于师傅,他重情重义;对于斩妖除魔,他舍我其谁;对于人生抱负,他也可以无欲无求。他没有唐僧的过于‘端着’,没有猪八戒的懦弱贪婪,没有沙僧的循规蹈矩,但是他却活得分外真实。在现实生活中,他不正是守卫人民安全的警长吗?他……”学生写作过后,教师要让学生与同伴之间相互交换写作成果,一起评阅,课堂氛围会十分活跃。
我们要知道,在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并不能浮光掠影,更不能消遣娱乐,而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之后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得,要对作品当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主旨思想等都有着自己的印象以及领悟。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真正地走进作品和作者。并且也能够引发他们对生活的感知,对事物有着自己的心得与体会。
总之,整本书阅读教学所占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领域,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语文基础,依托教材内容,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深层次阅读,为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