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初探

2021-01-02 10:28刘金玲
课外语文 2021年22期
关键词:思政素养政治

刘金玲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旅游商贸分院,江苏 无锡 214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高校都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于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语文课程是高职教育的基础课程,不仅要解决人文性与工具性如何有效结合的问题,还应充分考虑高职生专业和职场需求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并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将思想政治融入教育全过程,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它以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高职教育的思想指引,各高职校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当前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进行改革。高职语文课本身的性质和特点,使思政元素很容易融入到课程中去,通过经典作品、优秀人物事迹等向学生传播积极健康的主流思想,深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并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

二、高职语文课有融入思政元素的优势

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是人们互相交流思想的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着民族灿烂辉煌的文明。高职语文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程,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它的人文性和思想性很强,本身就富含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具有融入思政元素的优势,担负着弘扬民族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责任和使命,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塑造他们高尚的灵魂,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高职语文课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密不可分。在教学过程中,两者相辅相成。高职语文教学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首先重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教学中,教师利用精选文章中的传统文化、名人事迹、先哲的智慧和思想,以及真实生动地展现民族优良传统、讴歌民族精神,丰富的伦理道德,人生哲理,生命的意义等等,挖掘其中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和智育很好地结合,例如:戴望舒的《寻梦者》中体现的追求理想、上下求索精神;《金黄的稻束》对劳动者的讴歌;《采石工》对生命价值的赞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对生活和人生的看法;《托尔斯泰传》中托尔斯泰的光辉形象等等,使学生深受文学作品中真善美的文化感染和熏陶,引导帮助他们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其次,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历史人物,情不自禁地激发学生对祖国、对人民、对家庭、对他人的责任感,用高尚的情操净化自己的灵魂,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例如:《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展现的蔡元培先生优秀的品质和伟大精神;《梦和泪》中体现的冰心的赤子之心等等。从而拨正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提升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成为一个热爱祖国,珍惜青春年华,渴望追求美好生活,树立远大理想,传承文化,对社会有用的人,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语文教育和课程思政相互交融,弥补了思政课不具备的文学感染力和艺术魅力。启发学生的思想,使他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高职语文课程渗透思政的有效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场的需求,要求毕业生不仅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为了迎合社会需求,语文教育需要进行一些改革,在不违背语文教育规律情况下,国外的和其他专业的成功经验可以拿来借鉴,使语文课适应现代化发展,在培养和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科学文化素养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思政教育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是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语文教师必须要认清这个趋势,提高课程思政的站位,深化教法和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育人能力;从语文教学过程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在语文写作训练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思政元素评价。

(一)高职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

高职语文教学在当前采取的教学模式还是较为传统,过于以本为本,一味地讲解教材里的内容,知识点庞杂,学生难以理解。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采用线上教学资源与线下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线上阅读搜集资源,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线下探究鉴赏经典文学作品,接受文学作品的洗礼,经过文学艺术魅力的熏陶,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同时,教师立足于教材,将内容划分成无数个板块,选择一些内涵深刻、主题鲜明的文章开展专题教学,在专题教学中教师要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分析课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实现思政教育与语文课堂有机结合。

例如高职语文课中的科普文章,并不一定要学生掌握新的科学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和鉴赏,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高职语文教材第一册中的《伯格曼法则在北极》就是这样的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在文中验证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论时,主要目的就是体现客观、严谨的科学精神。所以在专题教育设计时引导学生关注的是作者亲自在北极实地观测的求实精神,在解读文本中作者验证时,让学生找出作者列举的大量的实地观测的例证,证明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论是具有科学性的,再通过超星学习通线上视频和图片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同一种物种,在寒冷的地方和在其他地方,形体上的不同,证实了法则和推论。学生通过寻找这些例证,并对它们进行对比,慢慢感悟到,科学事实能够被重复性观测验证,科学的理论可以被重复性实验证明,从而领悟到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线上教学资源与线下合作探究相结合,使求实的科学精神悄无声息地滋润和熏陶着学生。

(二)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语文教师必须要认清这一现实,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做好学生的引导。

高职学校也注意到提升教师素养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各种培训和专题讲座,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语文教师不能满足于原有的知识水平,面对知识爆炸时代,也要不断汲取新的知识,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勇于反思、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也要育人,教师的言行举止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言行。所以要加强自身政治的学习,正人先正己,要抓住每一个培训和专题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提升自己的政治敏感度,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平时也要多关注时事政治,通过学习强国和江苏先锋等政治学习提升自身思政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把思政与语文教学自然融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所授的内容,采用线上线下、视频、动画、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政治思想、职业素养、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引导,引导学生提升人文素养的同时也自然而然提升政治素养。让他们了解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的前沿,在走上职场之前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良好的职业综合素养。

(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因素

高职语文本身就融入了历史观、文化观、民族情怀和自信等元素,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阅读教材,研究教材,挖掘蕴含在文中的思政教育因素,设计好教学过程,使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解读文本,学习语文专业知识,领悟思想主旨,提升自身政治修养。

例如在学习《梦和泪》这篇课文时,因为作者写作时代与学生的生活时代的差异很大,作者的生活阅历和学生的人生体验也有很大差异,这些都成为学生正确把握文中的意味情味的障碍,更难理解冰心“哭”的真正情感。于是,深挖甲午海战这一政治素材,通过截取甲午海战惨烈影视片段、《马关条约》的解读、冰心父亲和母亲的海战经历等史实资料展示,让学生回顾这段屈辱的历史,引起感情的共鸣,深刻理解冰心的那颗赤子之心。并通过自己生活中“哭”的经历与冰心“哭”比较,结合今年的疫情和洪涝灾害,让学生开展分组活动,利用各种平台搜集疫情期间和洪灾期间感人事迹,通过新闻报道、视频资料以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使学生通过更详细更直观的感受与作者、与舍小家保大家平凡又伟大的人产生共情,使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悄无声息地渗透学生的心田。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探究,让学生了解了“别样的冰心”,深刻意识到个人的情感与祖国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当国家处于危难时刻,我们应该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摒弃“小我”、主张“大爱”。最后再通过写作,“作文先做人”让学生在前面情感熏陶基础上,帮助他们增强爱国情感和道德意识,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以及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现实性较强的话题写作,让他们都有话可说。例如:通过对“别样冰心”的学习和了解,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围绕“职业与责任”写作,在写作训练中再次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既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又增强了职场认知,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四)在高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直接走上社会,走进职场,终归要完成一个身份的转换,所以需要更早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职场打下基础。高职语文中设置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模块,就是让学生亲自走进社会,了解社会,通过亲身调查体验不知不觉地了解了国情和民情,进行了社会政治和思想教育。

例如在《走进家乡》语文实践活动中就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活动,第一小组负责调查家乡文化名人以及他们对家乡的贡献;第二小组负责调查家乡的名胜古迹的前世今生;第三小组负责调查自己家乡改革前后翻天覆地的变化。三个小组调查完毕后完成调查报告,并整理归纳调查资料制作课件讲解展示。通过调查走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了家乡自然风貌和人文精华,并深受其熏陶。再通过名人事迹、文化古迹和家乡改革前后变化的讲解和展示,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增强了建设家乡、美化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还有,如《社会热点问题调查》通过对热点问题的调查,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了解社会的公民意识。如《“低碳生活”社区宣传活动筹备工作》就是让学生通过参加活动,了解、宣传并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并且运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中。如《加强消费指导,培养勤俭美德》——职校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研究,就是让学生通过调查各专业各年级同学的消费情况反观自己,纠正自己,从而确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培养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美德和科学的三观。类似蕴含丰富思政元素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还很多,不一一列举。

另外,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合作,增强了团队精神,也提高了自身的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通过调查研究,也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从而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五)注重思政元素评价

最后,为了保证高职语文教学成果,凸显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应该建立体现思政元素的综合评价体系。需要不断完善教学效果评价指标,评价标准除了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还要看授课内容是否体现时代特色、思政元素是否挖掘到位、思政专业与授课内容是否有机融合、融合的是否刻意、教师思想政治水平及对学生思想政治是否具有较强的启发性;还要改变一份卷子定天下的传统模式,除了卷面分评价,还要加入课前5分钟思政渗入,课堂纪律、活动参与率,学习行为和态度,口语交际与写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语文课外活动,文学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根据各个教学模块的特点还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综合性过程。语文教师必须要深刻认识思政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结合学生的自身和专业特点,把握时机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教法教材改革,提升自身政治素养,挖掘思政元素,让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自然融合,同向同行。

猜你喜欢
思政素养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