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晓
知识型新闻评论与一般网友发出的简短评论或自媒体撰写的主观评论不同,它是在具备时效性、普适性的基础上,融入思想性、观点性、价值性的新闻评论。知识型新闻评论需要编辑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准,不能人云亦云,要能够迅速从新闻中找出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
知识型新闻评论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性知识外,还要有新的表达方式、新的定义,能够使读者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貌”的效果,并能从评论中获得启迪。比如:在2018 年昆山事件中,人民日报刊发评论称,法律不能苛求每个人都是黄飞鸿。短短一句话,直中要害,对以往警方对正当防卫的界定提出了质疑,重新定义了“正当防卫”的合理范畴。从这点上来看,人民日报的此番评论就极具知识性。另外,媒体人还要注意的是,知识型新闻评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是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进步的。实际上,知识型新闻评论写作过程就是媒体人不断求索的过程,同时也是媒体人和读者共同成长的过程。
知识型新闻评论一定要有知识,而且这种“知识”一定要够新,不能老生常谈。所以,媒体在进行新闻评论时可以将前沿性的概念和理念融入其中,这不仅能使新闻评论达到“亮眼”的效果,而且能拓展读者的知识面。比如:媒体在谈到人工智能带给人们的负面影响时,常会使用“回声室效应”等词语,这些词语均是在近些年才出现的,许多读者对其概念还不甚了解。这些词的出现就拓宽了读者的知识面,能够帮助他们重新审视人工智能这一新兴事物,在享受人工智能带来便利的同时,能够主动避免负面影响。
那么,媒体的这种前沿性词汇从何而来?其一,新词汇一般来源于专业领域研究者的著作。其二,新词汇也源于专业研究者、编辑、作者对自身专业领域的总结和归纳。比如:“新冷战”一词就源于国际问题专家对美俄之间关系的总结。
多案例、多维度的新闻事件往往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媒体评论,从一个新闻引出另一个新闻,或将类似的新闻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帮助读者加深理解。这种对比可以“纵横联合”。例如:2020 年7 月21 日美国突然要求中方关闭驻休斯敦总领馆,并要求领馆人员全部离开。对此环球时报发表评论文章《美国悍然强关中国领馆,我们要做这些最坏准备!》,文章指出美国要求关闭总领馆的行为并不是第一次,2018 年3 月美国就关闭了俄罗斯驻西雅图总领馆,并驱逐了48 名外交官和12 名使团工作人员。这种在时间轴上的比较就是新闻事件的“纵向比较”,这种比较方式能够帮助读者看到事件的本质。
再如:2020 年8 月一名上海网友在网上曝光她在产假期间被公司逼迫写销售心得的事件,该公司要求,每小时要写600 字的销售心得,一个错别字罚款50 元,出现重复句子罚款100 元,晚交漏交罚款500 元。对此,新京报以“逼产假员工写销售心得,本质是花式侵权”为题对此事进行评论,该文还列举了一个与此事类似的例子。这种相似事件之间的“横向比较”能够帮助读者透过新闻表象看到事件的本质。
媒体人要想在新闻评论中做出这样的列举,就需要在平时工作中有“收集”的习惯,将各种典型案例或影响较大的社会事件记录下来,储存在自己的“内容库”中。只有这样,才能在撰写新闻评论时迅速找到与之相似的案例,增强新闻评论的知识含量,帮助读者加深理解。
一些新方式、新模式的使用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新闻的本质,比如一些媒体将数据、图表、分析过程在评论文章中展现,除了能够佐证自身观点之外,也增强了评论文章的说服性。而且,新方式的使用能够为媒体提供崭新的视域,为读者提供认识事件的新途径。
例如中国网于2020 年8 月17 日发布的评论文章《抹黑中国抗疫成果挽救不了美国人民》,就使用了一系列数据来证明美国抗疫不力。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美国的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超500 万,死亡逾17 万人”。而且,文章还梳理了自武汉“封城”起美国新冠疫情病例的增长过程,1 月23 日武汉“封城”时美国只有1 例病例,但仅用了不到100 天时间,美国病例就激增至100 万,从100 万到200 万也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从200 万到300 万也仅用了28 天,从300 万到400 万,从400 万到500 万均用了大约半个月时间。这组数据的使用很好地证明了美国疫情的泛滥是由于自身抗疫不力造成的,抹黑中国并不能帮助美国。
媒体人评论水平的提升除了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之外,外力的推动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而言,新闻媒体作为文化单位一般都具有较为浓郁的学习气氛,内部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学习也都较为频繁。但实际上,媒体除了具有文化属性之外也具有商业属性,特别是新媒体大行其道的当前,传统媒体在与各大网络平台的竞争中落于下风,导致媒体内部更加注重其商业特质、经济效益、内容的产出,致使媒体人业务压力繁重,其内部的学习气氛也就悄然瓦解了。实际上,媒体这种“只重结果,不重培育”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媒体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内部人员的学习意识,为人员的学习行为创造一切便利条件。所以,“智库转型”已成为主流媒体在融媒时代的发展新赛道,同时也为媒体人提升自我创造了有利条件。
自2015 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之后,我国许多媒体集团均展开了智库化转型工作。目前,部分媒体的智库转型已卓有成效。比如:早在2015 年光明日报就成立了“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而且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除了光明日报之外,人民网、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经济日报等媒体在智库化建设中也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果。
媒体转型智库实际上是发挥自身优势的过程,是一个群策群力的过程,是一个内部资源重新整合的过程,媒体只需在问题的把握上更加精准、在问题的研究上更加透彻、在报道的撰写上更加深入,就能起到智库的作用。而且,智库还连通着高等院校、研究所、科研机构等,他们为媒体提供着研究成果,对媒体智库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作用。
所以,在此形势下媒体人要想提升自我专业水准,除了不断“自耕”之外,还要能够用外来力量提高自身水平。首先,媒体人通过智库能够提升新闻评论的专业水准和知识水平。比如:在社科研究领域,我国有许多国际领先的智库,其中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共中央党校等,它们在我国政策研究、政策制定、政策实施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有它们的助力,可想而知媒体的新闻评论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其次,由智库研究制定的各项策略可以作为新闻评论的参考资料。对媒体人而言,虽然“笔头”功夫过关,但研究深度不够,很难对社会问题提供有价值的解决策略。目前,许多评论文章只是对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的阐述或解释,是对媒体价值观的输出,但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虽然有些新闻评论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但也只是浅尝辄止不够深入。所以,在新闻评论未来的发展中,评论文章除了要提出问题、阐述问题,更要能解决问题。
另外,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题材,新闻评论具有较为规范的体例要求,其中的表现手法、阐述视角、阐述方式对评论文章而言都非常重要。但同时媒体人也要注意到,极具知识性的新闻评论不一定能在网络中“刷屏”,特别是在新媒体语境下,那些晦涩难懂的纯文本信息难以得到读者的青睐,也就是说纯知识型的新闻评论不一定能够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所以,媒体在进行新闻评论时,除了要注重知识性之外,还要学会利用新方式、新手段来“美化”评论内容。只有如此,新闻评论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总而言之,媒体做强知识型新闻评论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在这其中,不仅媒体的工作架构、工作流程、内部协作等方面要不断革新,媒体人要不断借助各种方式实现自我知识储备的提升。只有这样,主流媒体才能带给读者更具知识性、更具深度、更具多样性的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