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 玥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长圳学校 广东深圳 518000)
阅读策略和读书习惯的语文要素,具体包括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运用写作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1]。随着中高考的改革以及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从小学开始就要养成、打牢,已成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让上述语文要素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从而发展强化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需要重视语文要素的解读,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最终实现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为此,本文尝试重点解读语文要素的内涵,结合教学实际,分析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和读书习惯等语文要素在课文教学中的具体落实方法。
“语文要素”可以理解为“语文学习要素”,它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必须的语文能力,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简单地说,“语文要素”包含的是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2]。语文要素应该是与学段学习内容和目标相对应的,但学习内容和目标更加具体,更具有实际操作性和效果可检测性。在一次具体教学中,阅读策略和读书习惯的语文要素在课文教学中的落实,具体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写作能力、读书习惯、审美鉴赏能力等。要让这些语文要素在课文教学中得到有机落实,教师要善于站在学生视角,分析阅读教学和读写教学的实际操作运用,深入了解学生、吃透教材、加强对课堂教学手段的优化,通过丰富学习内容、优化学习环境、创新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其语言素养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语文要素是指课程教学阶段性目标,包括相应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基于学生的学习实情,围绕相关语文要素,创设具体阅读情境,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从而落实语文要素,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教学《秋天的雨》时,三年级教材的语文要素关于阅读方面的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朗读能力。三年级的学生正是处于审美情趣培养、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为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之美,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创设相应的阅读情境,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一幅美丽、丰收、欢乐的秋景图;在阅读第一段的时候,可以设计秋雨情境的视频,引导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朗读,观察体会并找出秋雨的特点;在阅读第二段的时候,又可以设计“五彩秋景图”,穿插播放墨绿的松鼠、丰收的田野、红色的枫叶等画面,在直观观看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秋天的雨送来了怎样缤纷色彩的画面,让学生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培养独立思考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在感受秋天美好的同时,逐步培养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这样通过图文并茂的阅读教学法的运用,在情境引导中,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享受读书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乐读书,会读书,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最后,再为学生展示各个段落的秋景图,让学生依据真实的图片情境,总结归纳每一段都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带着特定的阅读目标进行阅读,就能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
语文要素的养成必须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实现。有效阅读策略和良好读书习惯等语文要素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读书习惯。依托这一目标,在进行课文教学的时候,可以搭建相关问题支架,在“以问为引”,在“问问引导”“问问探索”的过程中,有序训练提高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的良好读书习惯。例如,在《观潮》一文的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活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体会、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和各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鉴赏能力。在具体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尝试通过搭建问题支架,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阅读。如在阅读之前可以让学生思考:观潮中的“观”是什么意思?人们是如何观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初步阅读,并进行相关要点的圈画标记、概括提炼,初步了解掌握作者写的是什么。然后在阅读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再设计以下问题支架并据此展开阅读教学活动。如:
1.作者观潮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2.潮来之前,江面的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3.潮来之时,潮声、潮形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4.潮过之后,江面的景象又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把握观潮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对涉及相关问题的内容要点进行圈画标点,在思考、分析、阅读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边圈画、边分析的学习习惯,切实提高阅读学习能力;同时,在这一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不懂或者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做好标记(便于适时辅导),为初步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随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感受认知及问题解决情况,最后让学生根据问题,对文章进行讲解,阐明自己的观潮感受,写一写自己看到的景象。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落实相关语文要素养成要求,又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
识字、写字、朗读、积累等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和教学内容,但这些内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实施教学的时候,为有效传授必须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要重视各种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实现“读”与“写”的结合,在“读”与“写”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展学生多种能力,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例如,教学《动物王国开大会》时,重点是通过阅读学习,让学生能够知道通知的格式要求,学会写通知。在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借助图画和声音,模拟动画视频,构建动物王国开大会的情境,按照课文的行文顺序,依次播放四次通知对应的场景,让学生做相关预测。例如,播放第一次场景,可以让学生预测:大会能不能开成?为什么?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呢?每一次通知有什么变化?根据图文动画演示情景,让学生走进文中进行阅读比照,一边阅读一边记录每一次通知的落实情况;让学生对比四次通知,辨析有什么变化。接着,以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为核心,让学生拟写一则通知:以年级通知学生春游为核心,进行通知写作,明确要求围绕通知的格式展开,学生写完后再及时点评,讲解强化,力求让所有学生清楚通知的要素是什么。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读一读,分享自己的写作过程,说一说自己的通知写得是否标准。这样,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强化,能够有效促进其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语文教学不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提升的一个重要过程。在语文教学中,为让语文要素在课文教学中得到有机落实,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知道语文要素指的是什么,然后围绕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依据教学目标及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勤读书、乐读书、善读书,从而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断提高阅读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