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馨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 300204)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意大利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厚,不仅是欧洲“汉学”的发源地,也是第一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达国家。凭借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意大利在“汉学”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中文国际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在意大利进行中文教学调研十分重要。
21世纪中意两国不断深化教育合作,学习中文和学习意大利语的两国学生的愈来愈多。因此在2004年,罗马大学第一次借鉴欧盟的“伊拉斯谟世界计划”(Erasmus Mundus)模式,把意大利学生送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在欧洲之外建立了“嵌入式”的汉语教育模式。此外,意大利全国提供中国语言文化课程的公立中学超过200所,并且将中文考试纳入了部分中学的毕业考试。据意大利高校毕业生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今,意大利中文专业毕业生每年均超过3600人次。
根据调研显示,随着“汉语热”持续升温,2006年意大利成立了第一所孔子学院,而后逐年递增,孔子学院逐渐成为中文国际推广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意大利开设了12所孔子学院和3所孔子课堂,以及数十个孔院下设中文教学点,其数量在整个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整体布局来看,在意大利北部地区建立的孔子学院数量多于南部地区。除了数量稳居欧洲前列以外,意大利孔子学院还拥有极高的教学质量: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是全球12所首批“试点文化孔子学院”;罗马大学孔子学院是“全球示范孔子学院”;都灵大学孔子学院、罗马大学孔子学院、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孔子学院、米兰圣心大学孔子学院、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都曾获得过一次或多次“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
意大利的孔子学院在欧洲甚至全球中文推广体系中具有代表性,并且发展稳定,成绩显著。在意大利,孔子学院就像一个中国文化中心,吸引着众多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粉丝,他们积极关注并参加孔子学院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为孔子学院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意大利中文教师的构成主要是中方派遣教师、意大利本土中文教师,以及当地培训机构教师三部分。在意大利各孔子学院里前两类教师占比情况不尽相同,部分孔子学院中本土教师队伍相对雄厚,部分孔子学院主要依靠中方派遣教师,部分孔子学院两类教师的比例比较均衡。
总体来看,两种师资力量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但同样面临着教师流动性较大、人才流失的问题。
中方派遣教师主要是指公派教师和汉语教师志愿者,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规定中方公派教师任期一般为两年,如申请留任,最多任期四年。汉语教师志愿者任期一年,每年期满可申请留任。每位中方派遣教师都是经过多次考核,在专业知识技能和心理素质优秀的条件下,脱颖而出的。由于公派教师国内有工作单位,本身都是在职身份,所以很少担心回国后的工作问题,因此选择留任或不续任的比例比较健康。但是大部分汉语教师志愿者出于担心期满后的回国就业问题,尤其是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就业环境,大部分汉语教师志愿者选不选择续任,还有部分汉语教师志愿者受毕业论文答辩影响或是出于职业规划考量选择回国工作,也不选择延长任期。这就导致刚刚培养出来的优秀年轻教师人才的流失。
意大利本土中文教师受制于学校中文班非永久开办的现状,大多都是合同制。随着中文班的开办或关闭,本土中文教师工作岗位不稳定,缺少工作保障。意大利教育部虽然开放了一些本土中文教师在编考试的机会,但其数量无法满足大部分学校的需求,与中文教学规模差距甚大。因此一些年轻优秀的意大利本土中文教师在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时,往往会放弃教授中文的工作而转行。
为此,意大利教育部决定将中文师资纳入国家师资招聘中,2016年首次开放了13个名额给高中本土中文教师,当年录用了15名本土中文教师。这无疑对意大利的中文教育有着开创性的历史意义,不仅反映了意大利中文学习人数迅速增长、教师需求相应增长的社会现实,还体现出意大利教育部对中小学中文教学的重视,这一政策必将激励更多优秀的本土中文教师人才加入中文教育的行列中来。今后不断会有本土中文教师通过考试成为意大利国家公务员,稳定本土中文教师队伍发展并不断壮大。
同理,如果孔院的优秀中国教师能够在当地学校或孔院工作较长一段时间,就能满足孔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中方提供相应的政策减少人才流失,为中文国际推广提供支持。相信随着中意两国多方面合作的逐渐深入,中文推广和教学的合作模式也将逐步升级,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在发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意大利的孔子学院推广中文,是以孔院本部和下设的孔子课堂来辐射周边,调动当地的中文教学点,并从教学资源、师资等各方面予以支持。“汉语热”在意大利半岛上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小学与附近的孔子学院合作开办孔子课堂,为越来越多的意大利中小学生提供了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意大利的孔子学院从当地实际需求出发,所开设的中文课程种类不尽相同。语言类课程多以综合课为主,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技能,包括汉语初级、汉语中级、基础汉语等;文化类课程主要以综合性文化介绍和国情文化普及为主,包括中国历史、中国文学、风土人情等。部分孔子学院采用语言类课程和文化类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孔子学院的课程主要是学分课程,初级课和中级课占大多数,难度较大的学分课程极少。每所孔子学院会根据自身情况在课程设置上有所侧重,课程设置愈来愈细化。据统计,商务汉语在意大利中文学习者中的需求量很大,除了普通的学分课程以外,部分孔子学院还因地制宜与当地企业合作,根据企业需求开设商务课程。另外,意大利的孔子学院对汉语水平考试十分重视,因此,HSK等级考试辅导相关的课程也根据学生需求开设。
意大利的学制是小学五年、初中三年和高中五年的“五三五”制,这一点和中国不同。意大利学习中文的学员覆盖各个年龄段,在正规学校或机构学习中文的学员中,中学生人数最多,占所有学习者的48%,接近半数。小学学员较少,占所有学习者的13%。中学生是第一大中文学习群体,因为五年制公立高中每年有100小时外语课程时间,并且,意大利教育部为此于2016年颁布了高中中文教学大纲。中学的中文教育在整个意大利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保证了意大利中文教学的基础,中学学习人数众多与意大利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有着密切关系。大学生是第二大中文学习群体,反映出在意大利高等教育阶段中文课程的受欢迎程度很高。另外,学习中文的社会人士也为数不少,当前意大利商务、外贸、旅游和翻译等领域都非常需要中文人才。学习中文的意大利年轻人越来越多,也反映出中文作为一门外语技能增加就业竞争力的优势正在意大利社会凸显。
语言教学有其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殊性,近年来意大利的中文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变化。
一般来说,线下面对面授课的形式更有利于师生之间沟通交流和操练,也更易于学生接受。但是线上网络授课是一种信息时代新的教学形式,它的优势是可以跨越时间、空间限制,灵活学习。在2020年之前,孔子学院对于线上网络授课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尚在探索中,很少开展。2020年一场突发的疫情,以及后续几次意大利全国或大区范围的封锁禁令导致许多学校不得不转为线上教学,很多中文课程和中文教学点受到疫情影响也被迫中断。于是,所有的孔院都开始加快探索开展线上网络授课的脚步。疫情防控期间意大利教育部与意大利国家电视台联合推出“电视学校”课程。其中,中文教学作为意大利国民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相关节目也在意大利国家电视台教育频道及网络平台等循环播出。这些课程不仅面向学习中文的学生,也让很多成年人第一次“走进”中文课堂。
目前,在意大利开展中文教学采用最多的教学模式是中意教师合作模式,也称为“Co-teaching”。指的是由至少两位教师协作教学的教学模式,一般情况下课堂中有两位老师,一位是中方派遣教师,一位是意大利当地教师。在这种模式下,“中方主导,意方语法先行”的合作占据了主流地位。意大利是较早使用中外合作模式进行汉语教学的国家,并且成绩显著。
除了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区别,在中文教材方面意大利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意大利市面上的中文教材有30余种,比较受欢迎的教材为:《意大利人学汉语》《跟我学汉语》《当代中文》《我们说汉语》《快乐汉语》等。其中《意大利人学汉语》和《我们说汉语》是意大利本土研发的教材,其余几种都是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和国内教学机构合作研发的通用教材,也是大部分孔院使用的教材。《意大利人学汉语》这套教材在意大利使用率达到了70%以上,2010年还获得了“世界优秀本土教材奖”,但是伴随科技的进步,事物的发展,这套教材的内容逐渐跟不上时代,即将进入改版修订的流程。另外一套本土教材《我们说汉语》是意大利高中汉语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
意大利学生较其他国家学生,往往重视汉语发音,忽略汉字书写,特别是高中生和成人初学者,学习汉语时仍然习惯使用拼音代替汉字。初级水平学生在学习语音发音的过程中,比亚洲学生发音更加准确,他们更加注意“an-ang”“en-eng”之间发音的区别。但是受母语影响,在发音方面也有不足之处。例如,有“g”的字都会多发出一个“g”的音来,是一个普遍的语音偏误。一些学生在发“q”的音也会出现偏误。
除此之外,意大利学生对语法的执着较其他国家来说更加明显,中高级水平的学生更加注重对汉语语法和语用的学习,所以,课堂教学中,意大利学生的课堂更容易管理。而且,一部分学生有在中国生活和学习的经历,他们的口语表达更好,也更愿意开口说中文。
在意大利进行的中文推广与教学活动有着常态化、规范化的趋势。从以上五大方面来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意两国合作深入,中文教学模式会更加合理、中文教学范围会逐渐扩大、中文教学程度会逐步加深。但受2020年特殊情况的影响,本次调研工作的重心和节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之自身知识储备和研究时间的局限,截至目前的调研结果难免存在不足,还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