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

2021-01-02 05:45王志远
课外语文 2021年33期
关键词:核心情境素养

王志远

(甘肃省礼县实验中学,甘肃 陇南 742200)

随着现如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应用语言。若想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就必须要深化当前的语言知识讲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语言的本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真正让学生实现后期学习语文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一通百通的语言境界。为此,笔者就从以下几点探析培养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概念及其培养意义

(一)高中阶段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概念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养成四大语文核心素养,分别是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思维发散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的传承和理解。其中,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是最基本的内容。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指的是学生能够根据汉语的特点以及应用规律,在合适的场合,对于信息进行处理之后,得到完整通顺并能够表达自己感情的句子,并结合情景进行沟通。它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内容,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必要途径。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指需要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中,通过语文的语言获得直观的思维,想象出语言所代表的具体含义,然后再去反思语言表达的技巧,理解语言内涵,用自己灵活性思维和批判性的思维看待语言内容,以此获得思维品质的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会和感受到语言背后所表达的美,并能够找到这些美的特点和表达方法,利用自己的方式加以转化,获得同样美的语言。文化的传承和理解则是要求学生能够在语言的学习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认知,并能够担起自身的责任,学会自主学习和传递传统文化。

(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

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确语文的教学,并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还要让学生思考语言的本质与内涵。因此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切实和深刻的意义。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去以全新的角度观察语言知识,深化学生对于语言的认知,增强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挖掘自身的学习潜力,找到终身学习语文的方法。教师应当明确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有机地穿插一些关于语文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良好的理性认知,并让学生能够根据这些理性认知,养成积极健康的人格,促使人的核心素养起到影响学生性格养成的作用,真正让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和成长中,保持着这种自主创新的意识和潜力前行,以此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阶段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作用

(一)有利于革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踏入高中之后,学生所接触到的语言知识更加深刻,不仅需要让学生了解语言表面含义,还要学生掌握语言背后的深刻内涵。高中语文中也涵盖着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和爱国主义情怀。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性格养成以及思维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种教育趋势之下,如果只注重给学生讲解基本的语言常识,那么无法让学生掌握这些综合性的知识,也无法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然而,基于核心素养下开展高中语文的教学,教师就不必拘泥于语文知识点进行专门的教学。可以通过更加丰富的课堂,全方位地向学生展示语文当中的知识,强化学生对于语言感情的赏析,进而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促使学生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有利于强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语文是由历史思想、人文主义所构建出来的精髓内容,也是我国几千年所传承的一种传统文化。语文来源于生活,也会运用于生活,因此语文和生活息息相关。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会过度强调语文当中有用的知识和常考的知识点,不会刻意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而基于核心素养下进行教学,能够使语文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特征拥有一致性,促使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能明确语言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还是提升自身认知,影响自身性格养成的一种思想。帮助学生明确语文的地位,深入学习语文,使语文文化保持传统文化的特征,帮助学生的身心成长,以此体现出语文强大的教育功能。在这种语言文化熏陶的教学模式下,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三、现阶段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以情境导入开展教学,培养学生语言建构素养

以情境导入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为此教师就应利用多种方式构建情境导入式课堂,在课堂的开始利用语言描述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跟随着趣味性的语言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媒体展示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到情境中体会作者的心情。抑或是通过展现具体的故事情节来构建情境,以这种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学会利用语言知识去构建出相应的情境,以此来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应用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本文主要讲解了林冲被逼上梁山的经过,刻画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林冲作为一名小人物的安于现状,委曲求全但又不甘受辱,被逼无奈的心理。文章的内容较为丰富,环境色彩较为浓烈。教师就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以语言勾勒的方式,去给学生描绘出这么一个情境:“在鹅毛大雪的夜里,雪地中有一道晃晃悠悠的身影,这个人背着酒葫芦,枪尖上还滴着未风干的血。极端的痛苦导致他的脸早已麻木,发自灵魂的苦楚也让他变得像个行尸走肉。而这个人就是林冲,他经历了什么呢?”以这种情境展开悬念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感受小说中所表达的深刻内涵。体会故事发展的经过,以及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整个过程。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自身的语言,将小说当中打斗的情境描述出来,鼓励学生应用语言去进行表达。在这种边赏析、边构造、边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应用的核心素养。

(二)以创设问题开展教学,增强学生思维发展素养

在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语文核心素养时,教师应当明确利用问题创设法进行教学的优势。设计巧妙的问题,不仅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还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促使学生能够站在自身的思维角度上去理解和感悟课文当中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同时,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核心内涵要求学生具有辩证思维和灵活应用思维,要想完成这一点,也需要具有引导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潜力。

例如,在讲解《故都的秋》一文时,本文是作者对比南国之秋和北国之秋的特点,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秋天的喜爱。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份知识,增强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教师就可以在课堂的开始,询问学生这么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比如说,“同学们,你有没有去过另一个城市度过秋天?另一个城市的秋天和家乡的秋天有什么不同吗?”以这样的问题先引出话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接着再让学生代入到作者的境遇中,去体会南国的秋天和北国秋天的不同。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去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是作者游历在外,不能归乡时所写的一篇文章。教师要专门给学生拿出一些文章的语言,让学生通过思维发散和辨析去理解。比如说“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可是色彩不浓,回忆不永。”这句话虽然没有直观地写出作者对于北方秋天的喜爱,却用对比的方法,体现出了对于北方秋天的怀念,让学生学会这种对比性的语言表达形式,理解作者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以语言赏析开展教学,提升学生审美鉴赏素养

在高中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核心素养中,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最为重要并且最为困难的一项内容。语文当中语言的美丽,包含了很多方面,有些是气势磅礴之美,有些是宛转悠扬之美。这些美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直击人的心灵。而让学生养成相应的核心素养,则是要求学生能够在理解美的基础上,学会创造美和发现美。为此教师应当让学生以自身独特的见解去体会文章的内容,在充分找到美的基础上,真正让学生在创造美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语文水平。

例如,在讲解《登高》这首古诗词时,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幅凄美又悲凉的景色,体现出了作者内心的苦楚与现实的伤悲。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其中悲景美,教师就可以利用语言赏析的方式,逐字逐句地为学生进行解答。比如说“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句诗,即描写了秋天的悲景。“秋风急促,在此之下,猿猴的叫声变得更加哀伤。朱清沙白的河州上的鸟儿盘旋得飞回,一片万物凋零的景象。”写出了秋天的哀伤。随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句话写出了树木凋零碧落,江水滔滔不绝奔向远方,更是体现出了恢弘壮大的景象,赋予了极强的悲情色彩。这种语言以悲情景象贯穿全文,既能够看出作者杜甫的内心苦楚,又能够体现出作者对国家的担忧,对自身残破身体的悲哀。在这首凄美的故事中,一片悲景,却写出了作者熊熊燃烧的爱国之情,具有极强的对比和冲击。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审美,体会这些语言,并学着用这种方式去创造美。加深学生对于美的体会和感受,让学生真正养成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

(四)以生活实际开展教学,强化学生文化传承素养

学生的实际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语文当中的很多古代文化常识以及传统文化精神都是由无数先人在生活实践当中所得出来的。为此,教师应当充分挖掘这一部分的文章,积极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让学生明确语文知识的实际意义,并能够根据语文当中的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去提升学生的个人认知,培养学生正确乐观的品质,真正让学生能够担得起文化传承的责任,提升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师说》一文时,本文主要体现的是尊师重道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的文化内涵,强化学生的文化传承,教师就可以在课堂的开始,以文章当中的疑问句作为课堂导入的知识点,带领学生进行集体思考和讨论。让学生能够带到现实中,去总结出学生和教师应该以何种关系进行相处。比如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对于师者的定义不在于年龄大小,而在于获取知识的多少,以及传统文化当中道高者为师,身正者为范的核心内涵。让学生带入到实际生活中,去回想自己有没有向他人请教过问题,或者是他们身上是否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内容。在对比文章中,韩愈所批判的当时人们“耻学于师”的陋习,是否在当前的生活当中仍然存在?鼓励学生融合于自身的见解,去理解和体会古代文化当中尊师重道的思想。在加强学生理解的情况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传承这一部分文化。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当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教师应当完成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当利用趣味生动并富含深意的课堂,去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教师也应当明确自身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深入到学生的群体当中,积极地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知识趣味来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的认知,真正让学生在语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实现学生语文学习的长远健康向上发展。

猜你喜欢
核心情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