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本剧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有效性运用

2021-01-02 05:45
课外语文 2021年33期
关键词:课本剧文言文课文

张 寒

(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北京 100020)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文言文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步增加。由于文言文的字词含义、表达形式与今天的语言差别较大,而且创作的时代背景也较为久远,这导致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有较大的压力。将课本剧引入文言文教学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课本剧以课本内容为依托,将课本的内容改编成剧本,让学生在改编剧本、角色扮演中,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然而,课本剧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运用中,容易流于形式。大多数学生在参与课本剧的排演活动中,没有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主旨内涵等也疏于准确深入地把握与理解。因此,目前课堂教学中的课本剧教学模式较难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那么,如何更有效地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课本剧的教学形式呢?本文做了一些探究。

一、课本剧对文言文教学的作用

相较传统的课堂而言,课本剧教学形式是用学生感兴趣的现代表演的形式来诠释文言课文的内容与主旨。同时,它也能赋予传统文化新的表现形式,为文言文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不同的学习乐趣。

(一)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课本剧是立足于语文课堂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文言文课本剧的教学实践中,通常可以分为熟读、理解、编写、演绎、评价五个环节。在这五个环节中,既需要学生自己熟读课文、查阅资料理解文意,同时需要小组合作编写与演绎剧本,最后需要对其他的同学进行评价。这些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文言文的心理障碍,还能提升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有效地促进文言文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有效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文言文的语言大多简省,学生要将文言文改编成可以表演的剧本,就要在原文的基础上增补适当的内容。如通过补充故事发生的相应的时代背景,让观众快速进入故事情节,还可以通过补充主人公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更全面地诠释人物的形象。学生在改编创作剧本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自发地了解传统文化,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还能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同时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最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三)为文言文课堂带来新的活力

剧本表演的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改变传统课堂上沉闷的气氛。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参与,极大地激发了课堂的活力,既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为文言文课堂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二、目前初中文言文课本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文言文教学为应对考试的要求,注重字、词、语法结构的讲解与训练。这容易使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虽然教师可以通过课本剧的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氛围,但有些课本剧的教学形式却流于表面,不能使其发挥有效的作用。

(一)课堂单调沉闷,学生不能参与课本剧改编

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主要因为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特殊句式等影响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就影响了学生参与课本剧改编的积极性。而有些学生因为对文学常识的掌握不是很扎实,也不能确定自己改编得是否符合文义,因此望而却步,也会失去改编创作的积极性。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本剧教学的推进。

(二)缺乏背景知识,人物故事诠释没有厚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多侧重对知识性的讲解,或直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参考文献作为课下阅读。这容易使学生在拓展作品背景、深入挖掘人物内涵的过程中失去主动性。如果学生不能做到自主有目的地搜集相关文献,并对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那么他们在改编课本剧时,就会缺少深度,使剧本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单一化,不能达到较好的演出效果,最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较少,还会影响学生的成就感,从而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三)课堂教学中的课本剧表演过于表面化

一些学生的课本剧编写只是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然后把它们简单地变成台词的形式,这导致了学生只注重表演形式,不注重表演内涵的结果。此外,学生还容易忽略文言文中省略的人物心理、动作、神态等内容,而这些往往是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发掘人物特色的关键。如果忽略了以上内容,会使课本剧流于表面形式,不能发挥它应有的教学作用。

三、课本剧在文言文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课本剧的改编要基于课文的内容,并在课文内容上进行深入挖掘,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参与表演与探究。另外,在改编剧本时,还要让学生深入体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将人物故事诠释得准确、到位。

(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交流,积极参与剧本改编

课堂上的角色除了教师还有学生,教师不能只注重自己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要注重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共同讨论、解决文言文中的重难点知识;鼓励他们敢于质疑,提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中,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文言文课堂的活跃度,转变教师的讲课方式和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改编课本剧时,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鼓励他们加入自己对人物和故事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完成剧本的改编和表演。

(二)渗透相关背景文化知识,提高课本剧的质量

教师在带领学生改编课本剧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读文章,领悟文章大意,并将重难点知识让他们共同探究。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故事发生的相关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与情节,这样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无论是背景还是具体的知识点,能够形成体系,从而更有利于课本剧质量的提高。在通读课文并对重难点知识形成共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对课文进行初步改编。

(三)运用所学知识并融入自己的理解,提高课本剧表演意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重难点知识融入课本剧中,如人物对话、心理、神态、动作等,都可以进行细节拓展改编。在学生表演人物的过程中,他们可以通过对话、表情、动作的演绎来展现对文言文的理解。此外,学生可以加入自己对人物的诠释与故事的感受,将自己真实的体会融入剧本,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化理解。

四、课本剧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筛选适合改编排演的课文

课本剧在文言文课堂中的表演形式有很多种,在进行文言文课本剧教学前,要让学生先了解课本剧的形式,如最常见的话剧、歌舞剧、小品相声等。初中统编版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多具有较强的故事情节,适合排演成话剧。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等篇目,可以运用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在剧本创作、排演中,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感受他们的精神品质。而有一些写景、论议性较强的篇目,如《与朱元思书》《鱼我所欲也》等,不适合直接排演成课本剧,需要对内容进行较大幅度的改编。

(二)以学生作为课本剧主体进行备课

课本剧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无论是剧本的创作还是编演,要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要参与。经实际调研发现,多数课本剧教学中,实际参与剧本改编与排演的学生占全体学生的少数。这样导致能力强的学生会得到更多提升的机会,而平时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会仅充当“看客”,这样的课本剧教学,会使班内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差距加大。为了避免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应当在课前将全班学生分组,然后将课本剧的改编和排演任务以组为单位下发,并且要求组内学生都要承担一部分任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教师也要做好第一课时的课文教学准备。教师可以在第一课时前让学生利用工具书疏通文义,标注理解文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第一课时课上对学生的自学进行检查,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改编课本剧打下基础。接下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每个组尽量兼顾写作与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让学生在组内自由分配承担的任务,使全班学生都能融入课本剧的编演活动中,在活动中互相学习、合作,提升各自的语文素养。

(三)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改编与演绎

多数学生在改编课本剧时,对课文内容的加工与增补较少,初次写成的剧本往往都是课文的译文,不能当作剧本来排演。而学生在表演时,由于舞台经验不足,往往容易形成念课文的形式,失去了表演的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下对自己饰演的角色进行分析,如人物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甚至是心理活动都要深入了解。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方面寻找写作素材,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如表演道具的制作,就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手脑结合能力,适当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

此外,还要进行表演技巧的训练,如动作和语气还有神态的表现,这些都关系到学生塑造一个鲜活人物的成败。好的表演会受到班里同学的认可,可以激发学生更强的学习兴趣。如果是平平无奇,甚至是类似于读课文式的表演,会使台下的学生失去观看的兴趣,而台上表演的任务组的同学也会有挫败感,最终失去课本剧编演的意义。此外,教师既要注意观察每一组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课文主旨的把握情况,也要在学生编演的过程中,对学生以鼓励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

(四)教师对课本剧编演进行及时评价

课本剧的编演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整个过程。不仅最终成果是学习成果的展现,学生编演的过程也是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理解中存在的问题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课本剧编演结束后,应及时给予评价。对每个小组的创新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存在的问题要与同学们一起探讨解决、改进的方式方法。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在表演课本剧的整个过程,包括解读课文,分组选角,最终表演,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种良性方式。这种全班学生都参与的课本剧,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使学生在参与的同时,都能感受到集体荣誉带来的成就感。如可以评选出最有创意课本剧、优秀演员、最佳导演,甚至是最强剧务等等。既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文言文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要充分肯定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合作精神。

五、结语

总之,将课本剧形式引入文言文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较好的改进,它赋予了文言文学习新的形式。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课本剧的改编,能够使其有效地发挥较大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

猜你喜欢
课本剧文言文课文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背课文的小偷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课本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