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常红
1926年,杨绛上高一时,她的学校办了一个学社,每周都会邀请名人来讲学。有一次,学社邀请章太炎先生来谈掌故,由于杨绛聪慧好学,被选去现场做记录。
当时,杨绛以为记录就是做笔录,所以没有做太多准备。去的那天,由于结伴同行的学友换衣服耽误了时间,杨绛迟到了。当她们抵达章太炎先生讲学的苏州青年会大礼堂时,已经没有空位了,整个礼堂都挤满了人。
看到如此情景,杨绛正准备找一处人稍微少点的地方挤过去,就被等待多时的工作人员给叫了过去。原来,记录人员的位置早已给她留好了。
此时,章太炎先生正站在台上谈他的掌故。杨绛本没想到要上台做记录,如今让她上台,并且还是在她迟到的情况下,她不免心生胆怯,也感到不好意思。当她迟疑着坐到了台上的位置时,看着自己小桌子上的一方砚台、一沓毛笔纸,还有一支毛笔时,更是不知所措。
杨绛的毛笔字写得并不好,眼看旁边记录席上其他几位师长奋笔疾书,她如坐针毡。但是不管如何,既来之,则安之,父亲多年教诲的淡定从容,今日也算派上了用场。于是,她淡定地磨好墨,拿起笔蘸好,准备开始记录。
然而,更让杨绛崩溃的事情发生了:自己竟然听不懂章太炎先生的话。这可如何是好呢?杨绛拿着笔,本想做个样子,转念又觉得这样是对章太炎先生的不尊重,随即她老老实实地放下笔,专心一意地听讲起来,只字未写。
虽然认真听,但还是一句也不懂,杨绛总算熬过了这一个小时。讲座结束后,办事人员收走了所有记录员的卷子。
第二天,苏州的报纸上便登载了一则新闻,说章太炎先生谈掌故,有个女孩子上台做记录,竟一字没记。同学们知道后,纷纷笑杨绛,连老师都说:“杨季康,你真笨!你不能装样子写写吗?”
然而,杨绛是诚实的,她始终保持着一颗谦虚、诚恳的心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