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文化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策略探究
——以中职语文教学为例

2021-01-02 00:08舒海斌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职业院校思政

舒海斌

(杭州技师学院 浙江·杭州 311500)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思政建设。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2020年5月,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在课程思政建设新形势下,从中央到地方、从高校到小学,各级各类学校对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前提下,不断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有效发展,并进行着一系列积极研究和实践探索。

1 职业院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打造技能强国中具有重要地位。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是职业院校办学兴校的终极目标。然而,职业院校的学生相较普通高校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知识水平较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在信息化时代的种种因素影响下,思想观念、道德修养都较容易产生错位和倾斜。因此,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疏忽不得,否则将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将思政元素融入职业教育各门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是最直接便捷也是最易见成效的手段。

2 在中职语文中设立课程思政的优势

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公共学科,语文课程是文化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具有独特的人文特征,不仅可以用优美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还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职语文课程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传递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勇于实践的务实作风、锲而不舍的奋斗意志、童叟无欺的诚信品质,是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中除了思政课程外最具优势的一门课程。并且,中职语文课程日积月累的教学方式具有直观性、感官性的特点,可以在耳濡目染之中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3 中职语文课程结合思政教育的教学策略

笔者认为,只有将思政元素融入中职语文课程的各个环节,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才可能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建议采用定位、把握和审视的教学策略。

3.1 在教学目标中定位课程思政要素

设定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时,要明确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置于“情感价值目标”的范畴设计进去,在此目标的指引下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完成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引导、启发和感染。比如,在讲授梁衡《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笔者将“追求居里夫人终其一生所体现的坚定信念、献身事业、淡泊名利的价值认同感”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而李家同《那一年,面包飘香》一课,则是将“拥有一技之长,实现自身价值,赢得社会尊重”作为该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与职业教育的初衷非常之吻合,更能让学生感同身受。又比如,在讲授叶圣陶《景泰蓝的制作》一课时,将“如何传承与弘扬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而在设计本杰明·富兰克林《美腿与丑腿》一课的教学目标时,则是重点放在了“凡事看到好的方面,凡事要往好处想,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上面,这对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人生观大有裨益。总之,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牢牢把握时代脉搏,跟上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紧紧围绕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实到位这一定位,挖掘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目标元素。

3.2 在教学活动中把握课程思政内容

要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关键在于围绕目标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选择一些与思政相关联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参与课程活动的过程中,完成情感价值的层层深入推进。比如,《景泰蓝的制作》将“如何传承与弘扬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作为教学目标,就要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对其不断推进强化。笔者会在课前让学生搜集景泰蓝制作的视频资料,并要求他们结合所学专业(汽车喷漆),将汽车喷漆的实操流程与景泰蓝的制作工序进行比较,查找共同点,目的是尽可能使他们从两种“同而不同”的人工操作技术中捕捉有助于理解“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线索信息;而课堂讲授过程中,除了要完成让学生了解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等基本教学目标外,还有意识地加入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冠军的事迹材料,对课文文本形成补充,从而让这些同样学习汽车喷漆技术的学生增强对“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情感认同,提高他们挖掘“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核心内涵的课堂兴趣;另外,还会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就“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实质进行探讨,最终引导学生形成“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价值追求。总之,要寻找中职语文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的关联性,注重挖掘可以提升学生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人格品质的思政内容,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3.3 在教学评价与反馈中审视课程思政效果

作为一种情感价值的教育,如何对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设定的教学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可能比较困难,但通过一些尝试也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反馈。笔者曾采用学习反思的形式,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例,“追求坚定信念、献身事业、淡泊名利的价值认同感”这一教学目标的确立,是针对存在于职业院校学生中的理想信念淡薄甚至缺失、对待学习工作消极散漫、眼高手低、急功近利等思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对这些学生讲述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和课文文本的内容已是其次,而把居里夫人体现的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才是语文课程思政所要追求的效果。但是,居里夫人距离现在的学生太远,无法让他们产生强烈共鸣,甚至个别学生对居里夫人的精神品质不以为然。因此,在小组讨论时,会让学生查找自己了解的具备与居里夫人同样精神品质的人物,并请学生思考“如果这些人物理想信念淡薄甚至缺失、对待学习工作消极散漫、眼高手低、急功近利,将会对社会、国家和人类造成怎样的后果”这一问题。令笔者惊喜的是,学生们不仅列举出陈景润、钱学森、南仁东等一批享誉中外的科学家的先进事迹,更是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出的钟南山、张定宇、陈薇等人民英雄和医生、护士、警察、志愿者、快递小哥等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贡献的普通人作为崇拜学习的对象。一些学生课后竟主动写了课堂感悟交给我,这也提示我们可以让学生将学习反思转化成文字。总之,中职语文课程结合思政教育的实践中,不仅要定位课程中思政要素的体现和把握思政教育的途径与内容,还要根据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实际,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以此达到课程思政想要的效果。

4 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的反思

在中职语文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并非要削弱和降低语文素养培育的要求,而是一体两翼的发展态势,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应当建立在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精神状态、政治面貌以及道德素质水平进行全方位剖析的基础上展开,经过探索、迁移、体验、实践等过程,才可能获得学生的情感价值认同,最终内化为能力和修养。但囿于重视程度不够、顶层设计欠缺、思想观念僵化、教学方式单一、课时数量有限等职业院校对待语文课程的通病,中职语文的课程思政教育还有很多路要走。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职业院校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