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余光中年轻时就表现出了出类拔萃的才华。有一次,他计划出本诗集,请梁实秋作序。梁实秋很快完成了任务,交来的却是一首小诗,而且这首诗与诗集的内容没多大关联。余光中很不高兴,当即将序退给梁实秋。梁实秋集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评论家、翻译家的头衔于一身,早已功成名就。而余光中出生于1928年,比梁实秋小25岁,是标准的初生之犊。长辈被晚辈退稿,这在外人看来是很丢面子的事。但是梁实秋没有生气,而是真诚地对余光中说:“我的诗确实写得不怎么好。这样吧,等诗集出版后,我写篇书评。”后来,梁实秋真的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人活在世上,都是要面子的。所谓面子,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体面,它能使人精神满足与安适。大名鼎鼎的梁实秋不要面子吗? 他也要!但是面子有两种:一种是表面的虚荣,一时的“完美”,可名之小面子;一种影响着你的生命形态,决定着你的品位与灵魂走向,这就是大面子。面对余光中的“不敬”,梁实秋表现出容人的非凡气度,他要的是雅量容人的大面子。
西晋重臣王衍是当时很有名望的人物,其家族也很有势力,弟弟王澄和堂弟王敦都做过刺史,自己也很有才华,工书法,尤擅行书。某次,王衍托老家人办事,那个人根本没上心,过了很久都无声无响。后来两人在一次宴会喝酒时相遇,王衍对那位家乡人说:“前些日子托付您办事,怎么没有办啊?”家乡人大怒,当众拿起食盒一把扔到他的脸上。 王衍想要惩罚一下这位家乡人,其实就是一句话的事,但他没发一言,清洗干净后,拉着丞相王导的手臂,一起坐车回了家。在车子上两人聊起这件事,王衍说:“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牛背为着鞭处,眼光出于牛背,意指不计较挨打受辱这类小事。
家乡人当众羞辱,让王衍很没有面子,但是他却一点也不在乎,因为他在乎的是自身品德修养上的大面子。仔细想来,一个人要想得到有口皆碑的大面子,首先得有容忍小面子受损的雅量。有人让你下不来台也好,有人挑战你的权威也罢,于小面子肯定会造成“伤害”。你斤斤计较这点“伤害”,并将它无限放大,把不想听的声音打压下去,事业成功、他人好评之类的大面子就会离你而去。王衍懂得这个道理,最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取舍。
在西南联大时,金岳霖教的是逻辑课。 某天讨论逻辑问题,有人提到了美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库尔特·哥德尔的一本书,金岳霖说要买来看看。他的学生沈有鼎马上对金岳霖说:“老实说,你看不懂的。”闻听此言,金岳霖先是哦哦了两声,然后说:那就算了。
学生说老师看不懂,在一般人看来,这是对老师的一种冒犯。但是金岳霖并没有觉得学生有什么恶意,也没有考虑到自己面子受损的事。一个只注重小面子的人,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坏,别人说他一句,批评他兩声,他都可能表现出强烈的反感。而一个注重大面子的人,面对别人的冒犯,也会从善意的角度去理解,并不会把别人的一两句话放在心上。这背后是一种宠辱不惊的可贵品质在支撑。
追求什么样的面子,表面上只是一种选择,实际上取决于最深处的智慧和最贵重的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