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式努力”是一种形式主义

2021-01-01 22:38吴启钱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形式主义宁波导游

吴启钱

近日,笔者参加工会组织的邻近城市疗休养活动。大巴车从单位大门口开出后,笑容可掬的导游小姐姐,就倚站在车厢前部,开始了讲解。

她从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讲到天一阁、老外滩,讲到宁波帮宁波装宁波港,一连讲了40多分钟,声情并茂,妙语连珠,十分专业,也十分卖力。但车厢里的人,或者看手机,或者聊天,或者望着窗外发呆,她像是对着空气说话一样。

不是团友们没修养。这是一个中老年机关干部组成的疗休养团,整个疗休养行程中,大家体现出很高的素质。

问题出在导游小姐姐身上。这是一个“老宁波”团,对于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乡,每个人都熟得不能再熟了,很多事件还是亲为者,至少是亲历者。而导游小姐姐对宁波的讲解,没有任何新鲜内容,甚至对一些基础的事实,都未能准确介绍,当然没有人会对她的讲解感兴趣。

其实,导游小姐姐只要在行前稍微用点心,了解一下这个团队的构成,就可以避免这种“吃力不讨好”的窘境。可惜她或许连基本的功课都没有做,只是按照导游业务的程序,或者说按照旅行社的常规“脚本”,出演导游的角色。

从表面看,她专业、敬业,实际上是机械式的或是任务式的。“千人一方”的表演,当然不可能收到“对症下药”式的效果。一旦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枉然。

现实中,“方向性错误”毕竟不多,南辕北辙的事情也少,比较常见的是,方向没错,程序也到位,却由于用心不够或者说不够用心,往往事倍功半。那名导游就是这样一种情形。

豆瓣(网络兴趣小组)上有个叫“杀死伪勤奋”的小组,说过这样一句话:“机械式努力的背后,不过是一种肌肉的习惯性运动。这看起来是勤奋,其实是脑子的偷懒。”一针见血。机械式努力,重点不在“努力”,而在“机械式”,即这种努力是非自觉非自主的,而是被安排的,是高度程序化或程式化的。

机械式努力的实质是形式主义。它与“任务性思维”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即凡是任务性的工作或程序性的要求,都会按照“规定动作要到位”的要求去做。任务性思维的标准是“做过了就是做好了”,至于成效如何,不是优先选项。

比如,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时不时会启动“安全大检查”,检查的规格很高,通常都有领导带头,声势也不小。但结果怎样呢?检查组前脚刚走,后脚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案例并不罕见。原因在于,部署检查用的是任务式思维,而检查人员所做的则是机械式努力,大家心照不宣的认识是:部署过了就好了,检查过了就无责。查隐患的目的,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但查隐患是一种技术活,主观上要认真细致,客观上既要着眼全过程,又要在重要点位下功夫,离不开专业素养和技术手段,最不应该走过场。

这种“规定性动作”,通常都是查会议有没有開过,文件有没有发过,责任状有没有签过,规章制度有没有上墙,值班人员有没有到位,物资保障有没有落实,应急预案有没有,台账资料齐不齐等“表面项目”,不可能真查出什么事故隐患。

这样的“任务性思维”与“机械式努力”,不是形式主义是什么?习惯于机械式努力和任务性思维的人,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特别忙,总有干不完的活,应付不完的工作。

这种忙,没有心思去思考工作背后的逻辑,没有时间去改进相关工艺或流程,不可能举一反三,甚至难以避免起码的陷阱。如同那个导游,可能连这个团是宁波人出发去外地、还是外地人来宁波旅游这样的基本问题都没有弄清楚,是典型的机械式应付,是形式主义。

机械式努力和任务性思维,所谓的勤奋、用功、敬业,都不过是重复且长时间的无尽忙碌,做得越多,虽然不一定会错得越多,但一定会“边际效用递减”,忙忙碌碌而诸事难成。

猜你喜欢
形式主义宁波导游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形式主义的标准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谁去捉拿“形式主义”?
如果上级不官僚
黄希川
网约导游
“反对官场形式主义问题”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