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筒仓滑膜施工技术及控制要点

2021-01-01 15:16万春利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滑模滑膜模板

万春利

【摘要】滑膜是利用一定动力使模板系统沿着混凝土表面滑动而成型的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总称。根据提升动力不同分为电动升模和液压滑膜。目前滑膜工艺主要应用在筒体结构施工中,同常规施工工艺方法相比,筒仓滑膜施工技术具有施工周期短、速度块、施工成本低、机械化程度高等特点。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筒仓滑膜施工技术及控制要点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筒仓滑膜;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4.060

1、引言

1.1 滑膜施工技术的应用

滑膜施工技术始于本世纪初期,由于液压滑膜千斤顶和集中控制设备的研制成功,四十年代中期在国外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我国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试用手动滑膜施工,至七十年代,这项施工工艺开始在全国推广应用,并得到了较快发展。滑膜施工技术主要应用于水泥行业、热电行业、煤炭行业、水利行业、粮食仓储等,是高层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采用的主要工业化施工方法之一。

1.2 滑膜施工的优点

滑膜施工工艺特点是模板一次组装成型,装拆工序少,模板系统、操作平台系统均使用液压提升系统进行提升,不用再支设模板和搭拆脚手架,可节省大量材料和人工,具有机械化程度高、占用场地少、劳动强度低、综合效益显著 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能连续滑升作业,施工速度块,混凝土连续浇筑,可减少施工缝,工程质量和结构整体性能好,利于满足结构气密、防渗透性要求。

2、滑膜施工技术设计

滑膜施工是一种现浇混凝土工程的连续成型施工工艺。其施工方法是按照施工对象的平面形状,在地面上预先将滑膜装置安装就位,随着不断地绑扎钢筋和分层浇筑混凝土,利用液压提升设备将滑膜装置滑离地面并使其不断的向上滑升,直至达到设计高度为止。

本文以某麦芽厂筒仓工程为例(以下简称本工程):筒仓由3行5列共15个立仓、8个星仓连体组成,总高度为51.5米;立仓直径10米,壁厚为200mm,其中10个为大仓,5个为三分仓;三分仓墙壁厚为200mm;筒仓内设倒圆锥形漏斗,漏斗壁厚为变截面尺寸,厚度分别为400mm和250mm,与筒壁成45°夹角,漏斗在漏斗顶处设置一道环梁,截面尺寸为800x1600mm,顶标高为+8.1米;在+8.1米处,漏斗与筒壁以漏斗环梁连结,漏斗环梁下设有八个扶壁柱,截面尺寸500×800mm,均匀布置,扶壁柱顶标高为+8.1m。立仓8.1m以上筒体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滑模施工。

2.1 滑升模板系统

模板必须板面平整,无卷边、翘曲、孔洞及毛刺等,阴阳角模的单面倾斜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本工程主要采用标准钢模板,模板连接及固定采用回型销和铁丝捆绑,内外模板的单面锥度为0.1-0.3%。

提升架又称门架,提升架是主要的传力构件,提升架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模板侧向变形,在滑升过程中将全部垂直荷载传递给千斤顶,并通过千斤顶传递给支撑杆,把模板系统和操作平台系统连成一整体,因此提升架必须有足够的刚度。本工程设计采用360榀提升架,提升架间距为1.3m。

2.2 操作平台系统

操作平台系统包括施工操作平台、料台、内、外吊脚手架。操作平台由内外三角架、楞木和铺板组成。料台是用于放置混凝土料斗的场所,还可以用于放置少量钢筋。内、外吊脚手架是用于筒壁在滑模装置通过后,进行混凝土面整修和检查、混凝土养生、剔出预埋件等,故要求其装卸灵活、安全可靠。

2.3 液压提升系统

液压提升系统千斤顶实际设置数量应大于通过计算确定的千斤顶的最少数量要求。本工程经计算确定用GYD-60千斤顶总数量为360台,为保证施工安全,同时要求操作平台上不能堆载超出700KN;支撑杆空滑时不能超过90cm;施工人员、施工材料、小型机具等都要均匀对称的放置,严禁操作平台上过多堆放物资;千斤顶滑行时,尽可能的减少操作平台上的荷载。

支承杆的制作材料为外径及壁厚精度较高的低硬度焊接钢管,其表面不得有冷硬加工层。支承杆的直径、规格应与所使用的千斤顶相适应,支撑杆长度宜为3~6m。第一批插入千斤顶的支承杆的长度不得少于4种,两相邻接头高差不应小于1m,同一高度上支承杆接头数不应大于总量的25%。在浇筑至标高8.1m以后开始插入支承杆。本工程第一批插入千斤顶的长度为2m、3m、4m、5m、6m五种规格。

2.4施工精度控制系统

水平度控制:用水准仪或水平管测量水平面。千斤顶同步控制装置,可采用限位卡挡控制装置,并且每滑升1.5m左右用水平管找平一次。

垂直度控制:在库壁外两个轴线上设四个点,采用激光铅直仪、经纬仪和线锤等做垂直度测量,其精度不应低于1‰。

2.5供水、供电系统

滑模施工现场的场地和操作平台上应分别设置配电装置,附着在操作平台上的垂直运输设备应有上下两套紧急断电裝置,总开关和集中控制开关必须有明显的标志。滑模操作平台上的便携式照明灯具应采用低压电源,其电压不应高于36V。

2.6垂直运输系统

垂直运输系统由塔吊和人行马道组成。本工程搭设一个施工马道,便于施工人员的上下,通道要进行全封闭,悬挂有关安全标识牌,每隔3米在筒仓壁上设置预埋件拉结点,用3根钢管与筒壁已埋设的埋件焊牢。设置2台塔吊,满足各种施工材料垂直运输要求。

3、滑膜施工及控制要点

3.1模板安装

安装好的模板应上口小、下口大,单面倾斜度宜为模板高度的0.1~0.3%;模板上口以下2/3模板高度处的净间距应与结构设计截面等宽;模板的连接处用双面胶条密封,不得漏浆。

3.2 钢筋施工及控制要点

本工程筒壁竖向钢筋为Φ14三级钢,间距180mm,水平钢筋为Φ16三级钢,间距150mm。筒壁的水平鋼筋(环筋),其搭接长度为58倍钢筋直径,接头错开距离大于1米,在竖向同一截面内每隔三根才允许一个接头;筒壁的竖向钢筋接头,其搭接长度为44倍钢筋直径,接头错开距离,在同一水平截面内每隔三根才允许一个接头。每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混凝土表面上至少有二道绑扎好的横向钢筋。

3.3 混凝土施工及控制要点

滑模施工的混凝土,应事先做好混凝土配比的试配工作,其性能除应满足设计所规定的强度、抗渗性、耐久性以及季节性施工等要求,早期强度的增长速度,必须满足模板滑升速度的要求。在正式滑升前,应进行试滑。

正常滑升时,混凝土的施工应满足下列规定:

(1)由于滑膜连续施工特点,混凝土供应需连续不得间断,并均匀对称相互交圈浇筑,每一浇筑层的混凝土表面应在一个水平面上,并应有计划、均匀地变换浇筑方向;

(2)每次浇筑的厚度不宜大于250mm;

(3)上层混凝土覆盖下层混凝土的时间间隔不得大于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相当于混凝土贯入阻力值为0.35KN/cm2时的时间),当间隔时间超过规定时,接茬处应按施工缝的要求处理;

(4)滑模提升时,不得振捣混凝土作业;

(5)混凝土振捣时,振捣器不得直接触及支承杆、钢筋和模板,振捣器应插入下一层混凝土内,但深度不宜超过50mm。

(6)混凝土出模应及时进行检查修整,原浆压光,且应及时进行养护;

(7)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混凝土的初凝条件确定,如超过最大间歇时间应按施工缝处理。

为了出模时混凝土表面保持颜色一致,不能有模板痕迹,滑升时配备抹灰工,随着混凝土脱模后对表面做原浆清理修饰,即:将模板痕迹刮除,用水泥灰膏开始抹平压光,然后统一按600mm高度上下即刷清水即可,若出现蜂窝麻面及较少裂缝时应立即将松动的混凝土凿除,用高标号砂浆1:1抹平压光。

3.4 预留孔、预埋件施工及控制要点

施工前,应将所有预埋预留工作统计详尽,列出表格,注明标高、部位、预埋预留品种、规格,按照表格查验各种预埋件、预留孔是否已准备妥当。预埋件安装位置应准确,固定牢靠,不得突出模板表面,预埋件中心应低于混凝土表面4~5mm左右,以免阻碍滑膜提升。各种预埋预留件均不得与仓壁环筋焊接,预留洞口两侧混凝土须对称浇筑。

3.5 滑升施工及控制要点

滑升过程是滑模施工的主导工序,其他各工序作业均应安排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不宜以停滑或减缓滑升速度来迁就其他作业。

初滑时,宜将混凝土分层相互交圈浇筑至500-700㎜(或模板高度的1/2-2/3)高度,待第一层混凝土强度达到0.2-0.4MPa或混凝土贯入阻力值达到0.30-1.05KN/cm2时(用手指按压无明显指坑,反复按数次无较重的水印),应进行1-2个千斤顶行程的提升,并对滑模装置和混凝土凝结状态进行全面检查,确定正常后,方可转为正常滑升。

因施工需要或其他原因不能连续滑升时,应有准备地采取下列停滑措施:

(1)混凝土应浇筑至同一标高;

(2)模板应每隔一定时间提升1~2个千斤顶行程,直至模板与混凝土不再粘结为止。但模板的最大滑空量,不得大于模板全高的1/2;对滑空部位的支承杆,应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

(3)当支承杆的套管不带锥度时,应于次日提升一个千斤顶行程;

(4)继续施工时,应对液压系统进行检查。

3.6  筒身垂直度及操作平台纠偏、纠扭等技术措施

在滑升过程中,应检查和记录结构垂直度、扭转及结构截面尺寸等偏差数值,检查及纠偏、纠扭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整体刚度较大的结构,每滑升1m至少应检查、记录一次;

(2)在纠正结构垂直度偏差时,应缓慢进行,避免出现硬弯;

(3)当采用倾斜操作平台的方法纠正垂直偏差时,操作平台的倾斜度应控制在1%之内;

(4)对圆形筒壁结构,任意3m高度上的相对扭转值不应大于30mm。

常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纠偏:a.操作平台倾斜纠偏法:一次抬高小于2个千斤顶行程;b.调整操作平台荷载纠偏法:在爬升较快千斤顶部位加荷,压低其行程速度,使平台逐渐恢复原位。当用上述两种方法仍不能达到目的时,可采用在提升架千斤顶横梁的偏移一侧加垫楔形钢圈,人为造成千斤顶倾斜或切断支撑杆重新插入钢靴,把钢靴有意的反向偏位,造成反向倾斜,由于支撑杆的导向关系,带动提升架上升,达到纠偏的目的。

4、滑膜装置拆除

滑模装置拆除必须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拆除的内容、方法、程序、使用的机械设备、安全措施及指挥人员的职责等。拆除时需要保护滑模机具的完整性,不得私自割开切断,围圈、加固、钢梁拆除时应从两端割开;拆除模板时,不得生敲硬砸,防止模板变形;清理机具及配件、油路积灰时,不得用锤猛敲猛打,防止变形砸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50113-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65-2013。

猜你喜欢
滑模滑膜模板
高速公路滑模路缘石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分析
不同维分数阶混沌预设时间有限时间投影同步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永磁直线伺服系统递归小波Elman神经网络互补滑模控制
滑模施工工艺在水利施工中的优势研究
关节处长肿块,小心滑膜肉瘤
把握数学解题模板,轻松做题一二三
SOLIDWORKS Electrical清单模板定制方法
文档提效 用好WPS模板
关节镜在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诊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