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目标下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研究

2021-01-01 02:15刘牧心
科技风 2021年34期
关键词:碳金融交叉学科碳中和

摘要:碳中和气候目标的提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未来加快建设碳市场的进程中,亟须一批专业的碳金融人才。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碳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展开分析,研究目前碳金融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碳中和;碳金融;人才培养;交叉学科

1绪论

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气候目标的提出,是我国关于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重要战略方针调整,彰显了我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大国担当。2021年3月11日,中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碳中和”被纳入并成为重点规划内容。在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上,我国除了需要大力发展低碳技术革新外,还应当积极利用政策和市场化的手段,推动低碳项目和技术的发展。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的建设,碳市场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调剂资金流向、促进环境政策制定等手段推动低碳技术和项目的发展,是未来我国实现碳中和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未来五年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中之重,应将碳市场的建设视为与排污权交易市场同等重要的地位。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未来全球碳市场的发展有望达到万亿级别,有可能给超过原油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大商品市场。

2013年至2014年间,中国陆续在全国8个省市建立了试点碳市场,开展了对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探索,各个试点推出了碳信贷、碳债券、碳期货、碳基金等多样的碳金融衍生品,以期提高碳市场的活力,促进企业参与碳市场的积极性。根据“十四五”规划,我国将于2021年6月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的交易,进一步推动碳市场的发展。2021年3月,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公布18个新职业,其中就包括碳排放管理员,这一举措也显示了国家对低碳人才紧缺这一问题的重视。综合来看,我国要利用碳市场的手段助力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和低碳产业转型,必须直面碳金融人才储备不足的挑战。

在碳中和和碳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碳金融人才培养将成为未来碳市场发展的基础性保障工作。高等院校有义务根据国家战略方针,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从专业划分角度来看,碳金融应隶属于金融工程专业方向,是金融工程在低碳领域的延伸与拓展。碳金融以金融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为支撑,涉及能源、環境、金融、会计、工商管理等多学科的交叉协同。因此,未来在碳金融的人才培养上亟须突破学科专业壁垒,建立多学科协同的培养模式,加强复合型创新低碳人才培养,为碳市场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

2碳金融专业方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英国爱丁堡大学商学院于2011年成立了首个碳金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主要开设碳市场、气候变化科学与政策、能源金融、金融统计、低碳项目投资、低碳技术分析等课程,同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讲座制,邀请顶尖能源企业的专家进行相关知识的讲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国内也有部分高校开设了碳金融有关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如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开设的碳金融方向、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开设的碳金融与碳交易方向等。

本科教育方面,国内仅有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原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的经济学院开设了碳金融专业方向,自2014年开始招生,截至2020年,累计培养碳金融专业人才600余人,并编著了国内首套碳金融系列教材,成为碳金融方向本科人才培养的先锋。从课程设计上看(表1),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经济学院以金融工程和传统经济学课程为基础,开设碳金融概论、碳金融市场、碳资产管理等多项专业必修课,提高学生在碳金融方向的研究深度,同时还开设低碳经济投资、低碳项目评估与管理、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等多项专业选修课,强调金融和经济理论与能源、技术、环境等学科内容的交叉协同,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综合来看,我国碳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尚处探索阶段,部分高校在碳金融专业方向上的教育已经开展了尝试,但是还没有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整体的碳金融人才培养还存在以下问题亟须解决:

(1)碳金融本科专业教育尚未完全普及。在目前我国本科教育培养体系下,与碳金融相关的专业设置有经济学分支下的能源经济学和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能源经济学以能源为研究对象,结合经济管理知识,开展能源的战略选择、能源的融资、能源的预测、能源企业的组织形式等方面的专业教育。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研究自然资源环境的发展与保护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经济学研究向自然科学世袭领地的扩展和进入,更多的是开展自然资源与环境科学相关的经济学专业教育。这两者与碳金融均有本质区别,碳金融专业研究的是在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下,如何利用金融工具推动低碳项目融资、促进低碳技术发展的一门学科,碳金融是以金融学为基础,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为导向,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2)交叉学科建设力度不足。目前我国教育部尚未设立碳金融专业,国内开设的大部分和碳金融相关研究方向的院校都是重点培养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仅广州城市理工学院设立了碳金融培养方向,虽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但是仍然将该专业方向设置在金融工程专业下,更多的是以金融工程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依托,融入了碳金融的要素。碳金融专业中的碳信贷、碳债券、碳期货、碳基金等碳金融衍生品虽然是该专业的核心内容,但最终所有的碳金融衍生品必须服务于低碳项目,因此对低碳技术的深入了解是碳金融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考虑到开设碳金融专业为经济类二级学院,不同于工科类的二级学院,学习碳金融的学生本身工科基础较为薄弱,更应当适当增加技术类课程的专业教育。未来如果需要开展更为专业的碳金融培养体系,交叉学科建设将成为碳金融专业的根本原则。

(3)缺少广泛的国际合作。在中国碳中和气候目标的号召下,全球迎来了发展热潮。欧美发达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经济绿色转型,大部分欧美发达国家也是以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为发展目标,他们在碳金融研究领域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就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商学院开展了碳金融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也与英国邓迪大学开展了碳金融专业方向本硕直通车项目。上述两所院校对碳金融方向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为我国碳金融专业方向奠定了基础,但整体来看,我国碳金融专业方向未来仍亟须大力发展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

(4)“产学研”合作程度不高。碳金融本科专业方向设置的最终目标是为我国碳中和事业提供人才储备,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成为当前的主要培养方向。而目前我国与碳金融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有关的高等院校,大部分仍是以培养该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为主,以学术研究为目的,无法为有实际需求的企业输送碳金融人才。目前我国也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而在碳中和的驱动下,如何将理论研究成果有效地进行转化,实实在在地将碳金融理论支持应用于支持企业低碳项目的发展或低碳技术的创新,也是未来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3碳金融专业方向发展建议

目前我国碳金融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状况,无法匹配碳中和在我国经济社会未来规划中的重要地位。未来建议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实现碳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在碳中和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1)增设碳金融本科专业方向,普及碳金融本科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应依托高等院校设立碳金融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增设碳金融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培养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积极推进碳金融学科专业建设,加快培养碳金融领域急需的紧缺人才,培养熟悉气候变化政策、掌握金融理论与技能、通晓国际绿色金融运作实践、满足多领域人才需求的碳金融应用型人才。结合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融入思政教育环节,系统的构建碳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碳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2)完善交叉学科教育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在承认学碳金融专业跨学科边界特点的基础上,促进多学科协同合作,以碰撞、交融、衍生、裂变的不同方式,形成碳金融向科学前沿的不断拓展。碳金融专业交叉学科教育体系的建设,不仅出于对发展学科认知的需要,更多地体现出交叉学科组织模式中带有的实用性目的和解决问题的责任,结合我国碳中和气候目标需求,为实现该目标提供助力。高校应积极营造交叉学科教育氛围,要打破指标化学科门类的设定思路,建立金融学科和能源、环境、会计、工程等学科的交叉体系,大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促使培养适合碳中和背景下的碳金融人才,契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与人才需求。

(3)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未来需要鼓励和支持我国高校积极与海外大学合作,借鉴较成熟的欧盟碳交易和人才培养经验,培养国际化、能投身全球气候治理和全球碳市场运行的专门人才。尤其是目前碳中和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全球化的趋势,一定要避免闭门造车的现象,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在培养契合我国发国情的碳金融人才的基础上,要积极拓宽相关人才的国際视野,了解国际动态,积极引入国外的成功经验,吸收并消化可借鉴的优秀成果,转化为推动我国碳中和事业和碳金融体系发展的不竭动力。

(4)加强校企合作,促使理论走向实践。应加强碳金融本科理论知识教育与企业应用实践的结合,促进低碳技术发展过程中金融要素的有效组合,推动低碳项目的发展。未来碳金融专业方向的主要形式可以以高校和企业自主联合应用人才培养为主,通过共建研究基地、开展项目实习、建立实验室等方式推动“产学研”合作。同时还应强调成果转化,例如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同组建学生或教师队伍,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创业竞赛,将理论成果应用于社会实际需求。

4结论

在碳中和气候目标的影响下,低碳发展与绿色转型成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从市场的角度我们也可以看出碳金融的巨大发展潜力,例如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欧盟碳市场,自2020年年底以来,欧盟碳市场的碳交易价格持续走高,从2020年9月的29欧元/吨上涨到2021年5月的55欧元/吨。作为实现碳中和进程中最重要的市场化手段,碳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然而我国碳市场的发展面临着“时间短、任务重”的难题,必须加强碳金融本科专业的基础人才培养建设,为碳市场的发展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保障。针对我国碳金融专业发展目前存在的普及程度不高、交叉学科建设力度不够、缺少国际化合作及“产学研”合作程度不高等问题,建议通过以下方式推动碳金融人才培养: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设立碳金融专业方向,鼓励高等院校开设碳金融专业;以碳中和目标为导向,以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低碳技术为目标,完善碳金融专业方向的交叉学科教育体系;鼓励和支持高校积极与海外大学合作,培养国际化碳金融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推动理论教育走向应用实践。

作者简介:刘牧心(1991— ),男,汉族,山东枣庄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碳金融。

猜你喜欢
碳金融交叉学科碳中和
给交叉学科 多一些支撑
哈佛大学《Harvard gazette》
交叉学科下高中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
中国碳金融市场风险度量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与特色分析
我国碳金融发展问题探讨
低碳经济发展思路及路径
旅游风景区碳估算与碳中和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