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茜
[摘要]目的:观察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疗效。方法:抽选本院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患者124例,随机分组,对照组行西药对症干预,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宫内妊娠率及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差异。结果: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方案诊治,疗效高达96.77%、宫内妊娠率高达82.25%优于单纯西药干预对照组85.48%、66.13%,P<0.05;观察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显著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干预,各项症状显著改善,有利于疏通阻塞输卵管,提升宫内妊娠率。
[关键词]输卵管堵塞;不孕症;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7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4-0022-02
精子、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着床在宫腔,女性可受孕,但在此过程中,既要保障精子、卵子功能正常,又要保障输卵管通畅,否则输卵管堵塞,受精卵无法进入宫腔,可影响受孕。近年来,输卵管阻塞发病率逐年升高,已发展为女性不孕重要影响因素,病因多与盆腔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异位或盆腔手术黏连等因素有关,长期炎性刺激导致输卵管堵塞,可引发不孕[1]。结合中医理论分析本病病因,多与气血淤滞,损伤冲任脏腑功能有关,精卵无法结合诱发不孕。目前临床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仍以疏通管腔、消炎为主,以促进输卵管恢复正常功能。西医多选取口服药物、输卵管再通液或手术等方案治疗,以疏通输卵管,而中医多以活血益气、散结化瘀、除湿解热法治疗。对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单独选用中医或西医方案治疗,疗效有限,因此临床尝试中西医结合治疗。本文择取124例输卵管堵塞性不孕患者开展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本文共纳入输卵管堵塞性不孕患者124例,就诊时间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随机分组。观察组年龄区间23~40岁,均值(30.14±1.79)岁;对照组年龄区间24~41岁,均值(30.21±1.82)歲。纳入样本进行输卵管造影检查,可见输卵管阻塞、积水、不通,符合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诊断标准,样本内剔除先天性生殖系统缺陷、急性感染或恶性肿瘤诱发不孕者、剔除就诊前半年进行输卵管疏通术治疗者、剔除脏器功能障碍者、剔除伴严重造血系统病变者。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所有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患者均自愿参与,对比124例患者年龄及输卵管堵塞程度,P>0.05。
1.2治疗方法输卵管堵塞性不孕患者经期结束后均开展输卵管通液术。(1)对照组行西药对症治疗,准备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2ml、糜蛋白酶4000U、庆大霉素16万U、阿托品0.5mg,置入20ml注射用水中混合均匀,以低于26.6kpa压力缓慢注入,给药15min,持续治疗3月。(2)观察组行中西医联合治疗,西医给药措施同上,中医给予中药汤剂、中药灌肠方案治疗。中药汤剂药方组成如下:白花蛇舌草300g;当归、乳香各25g;鸡内金、川穹、穿山甲各20g;路路通、没药、赤芍、三棱各15g;莪术10g,上述各味中医以水煎服,持续给药3月。中药灌肠药方组成如下:三棱、皂刺各25g;连翘、金银花各20g;败酱草、威灵仙、水蛭各15g;莪术10g,加水煎煮3次,至煎液100ml,每日给药1剂,于睡前嘱咐患者将肠道排空,取侧卧位,直肠滴入药剂,持续30min,给药3月,经期停止给药。
1.3疗效观察药物治疗后,进行输卵管造影复查,输卵管畅通,造影剂弥散正常,或患者受孕成功为显效;进行输卵管造影复查,输卵管堵塞显著改善,造影剂弥散顺畅,各项临床症状缓解为有效;进行输卵管造影复查,输卵管仍堵塞不通,且各项症状未消失为无效[3]。依据《中医症状记分法》记载评判标准,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月经周期、经量、腰膝酸软、经期腹痛、头晕耳鸣、神疲乏力及脉细涩等症状进行积分,分为1分、2分、3分、4分,中医症候积分越高提示患者各项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研究输卵管堵塞性不孕患者数据经SPSS33.0计算,中西医治疗过程中,%与x±s分别记录患者相关计数、计量指标,c2与t为数据检验指标。P<0.05,表明数据间有差异。
2结果
2.1疗效及宫内妊娠率差异对比输卵管堵塞性不孕患者选取经西药对症干预后,62例对照组患者中,48例(77.42%)显效、5例(8.06%)有效、9例(14.52%)无效,有效率为85.48%,41例宫内妊娠,宫内妊娠率66.13%;62例观察组患者中,51例(82.26%)显效、9例(14.52%)有效、2例(3.23%)无效,有效率为96.77%,51例宫内妊娠,宫内妊娠率82.25%,疗效及宫内妊娠率对比,c2值分别为4.8882、4.2120,P<0.05。
2.2组间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对比观察组选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周期、经量、腰膝酸软、经期腹痛、头晕耳鸣、神疲乏力及脉细涩等中医症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西药治疗,P<0.05。如表1。
3讨论
不孕症病因繁杂,多与输卵管堵塞有关,发病后典型病理特征为慢性输卵管炎性病变,病灶局部出现脓液,随着病情进展,积脓过多可导致输卵管阻塞。此外,输卵管长期处于炎症细胞刺激中,周围组织纤维化病变,导致黏膜皱襞消失,可诱发不同程度输卵管管腔狭窄,病情严重者输卵管完全阻塞,炎症累及周围器官,可导致输卵管与周围组织粘连,使输卵管扭曲、迁移,进一步加重输卵管阻塞症状[4]。结合中医理论分析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并无具体病名,中医将其归于“断绪”、“绝产”等范畴,认为与脏腑功能异常、气血运行受阻有关,损伤冲任,可影响胞宫受孕,进而引发不孕症。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主要病因为血瘀,与患者自身脉络虚弱、感染外邪或饮食不洁导致气机失常有关,脉道阻滞,血气不通,进而发病[5]。
近年来,我国不孕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合病因分析,多与子宫、卵巢、染色体及输卵管等病变有关,此外,還与晚婚晚育、人工流产等因素有关,其中输卵管堵塞引发不孕症较为常见。输卵管是受精卵进入宫腔的重要通道,一旦堵塞,受精卵无法正常着床,可导致异位妊娠或不孕等严重后果。对于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患者,西医常选取药物或手术治疗,疏通堵塞输卵管,恢复输卵管正常运输功能,西药干预虽能控制病情,但远期疗效不佳,患者宫内妊娠率较低,而手术治疗虽效果良好,但为有创治疗方案,部分患者耐受性不佳,不利于预后,因此临床尝试中西医结合治疗[6]。中医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以活血化瘀方为主、祛湿除热方为辅,给药方式多种,本文选取口服及灌肠两种方式治疗,效果良好。中药灌肠治疗经直肠给药,肠道直接吸收,可在短时间内发挥药效,保障盆腔血药浓度。中药灌肠方中,三棱、莪术可活血养血、祛瘀散结;方中皂刺、败酱草可疏经通络、活血散瘀;方中威灵仙、水蛭可疏经通络;方中连翘可消痈散结、疏散风热,与金银花同用,可解毒消肿。上述诸味中药合用,可活血散瘀、利湿除热,疏通经络,直肠滴入给药,药物有效成分可经直肠黏膜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提升盆腔局部血药浓度,促进炎症吸收,加速粘连组织分解,且经直肠给药对胃黏膜刺激小,适用于无法口服用药者,用药安全性高。口服中药汤剂治疗,方中赤芍可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方中三棱可利水化湿;方中没药、穿山甲、路路通等药物可通络止痛、消痈化瘀、活血行滞;方中当归可补血养气、活血健脾。上述诸味中药合用,可起祛邪固本、标本兼治之效,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分析,给予中药干预,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恢复营养供给,修复输卵管管腔黏膜上皮功能,进而松解输卵管与周围组织粘连,恢复输卵管功能[7]。结合本次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观察组月经周期、经量、腰膝酸软、经期腹痛、头晕耳鸣、神疲乏力及脉细涩等中医症候评分显著降低,疗效显著提升,分析药物作用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中药灌肠及中药汤剂治疗,可调节机体内分泌系统,提升盆腔免疫功能,控制盆腔慢性炎症,进而缓解输卵管堵塞,恢复输卵管正常功能;中药汤剂中含有赤芍与路路通等成分,具有散寒温阳、调肾益气、活性散瘀之效,可辅助西药改善各项临床症状。对比另一组数据,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宫内妊娠率高达82.25%,显著高于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宫内妊娠率66.13%,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利于良好妊娠结局,可提升宫内妊娠率。
综上所述,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选取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可促使输卵管再通,增加患者怀孕几率,采取中药灌肠及中医汤剂方式给药,可达疏经通络、活血化瘀之效,效果优于单纯西药对症治疗。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作为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患者首选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贾爱萍,李江萍,陆惠,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输卵管因素不孕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04):66-67.
[2]吴得生.自拟中药通管汤治疗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200例的疗效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23):142-143.
[3]唐斐,田永衍.化瘀通络法联合手术介入治疗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J].河西学院学报,2018,34(02):67-70.
[4]郑学菊.腹腔镜下输卵管再通术联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34):156+164.
[5]杜鹃.宫腹腔镜联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疗效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05):35-37.
[6]庄冰洁.浅谈中医外敷法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症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9(96):375-375.
[7]陈丹,林妙珊.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9,34(19):3057-3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