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仗英姿是怎样炼成的

2021-01-01 00:10王心语丁莉莎
青年文摘(彩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仪仗仪仗队军姿

王心语 丁莉莎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第一个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检阅的是三军仪仗方队。我就在此方队中,穿着白色海军礼服,昂首阔步。

我也能这样飒吗?

2017年7月,我收到了兰州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随之邮寄来的还有一些征兵宣传材料。得知大学生可以保留学籍应征入伍,这让早就向往军旅生活的我激动不已。

与仪仗队结缘于省里的那一次体检。排队体检时,突然听见周围有一些声响,紧接着就看到两名身材高挑的女兵走了进来。她们穿的不是训练时的迷彩服,而是一身板正的军绿色正装。扎着利落的马尾,化着得体的妆容,气质出众,她们一出现就把我们这群渴望入伍的女孩看傻了。有一天我也能像她们这么“飒”吗?

我个子高,她们一下子就注意到我,来到我面前,登记了我的相关信息。9月初,我接到了体检通过、通知我参加政审的电话。当天晚上,登记我信息的那两位女兵也打来了电话……

9月中旬,我迎来了我的18岁生日。生日当天,我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成人礼——《入伍通知书》,即将要去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

练军姿,脊背始终挺直

军姿是军人最基本的姿态,而仪仗队担负的仪仗司礼任务是国家和军队的最高礼仪,对军姿的要求更是严之又严。

刚到仪仗队新兵连,我看到的不仅有宽阔的营房,还有汗湿的军衣。9月仍非常炎热,队列训练一练就是半天。军姿训练要求每一位队员身躯挺拔有力并自然,能在烈日和寒风中站立3小时以上,能在迎风迎光的条件下坚持至少40秒不眨眼、不流泪。

刚开始训练军姿时,我总是找不到老兵身上那股挺拔的劲儿。军姿的训练要求是三挺一顶一收—— 挺胸、挺膝、挺颈、顶头、收腹。每一项要想练好都得下功夫,比如, 膝盖如果没有挺直, 用手轻轻一推就会弯,训练中班长有时会走到队伍后面,突然推一下大家的后膝,以此来检查我们训练的投入度。班长说:“只有把这些要领掌握好,以后练别的动作才能更加标准。”

为了能早日练出挺拔的军姿,除了正常的操练学习和吃饭睡觉外,只要有一点零碎时间,我都会将背贴着墙根纹丝不动地站着,哪怕站到汗流浃背。

空闲时,班长会给我们讲她们以前训练时的故事,比如,一位老兵曾为了矫正体态,睡觉的时候从未枕过枕头,硬是把军姿给练出来了!我仿佛一下来了灵感——我的军姿也需要加强,正好可以试试这个方法!不就是不枕枕头吗?刚开始时很不适应,但只要想到自己离一名合格的仪仗兵又近了一步,内心就充满了力量。

好的眼神是军姿的灵魂。面对外宾时,仪仗队员们的眼神至关重要,要神采奕奕、不卑不亢,体现出中国军人的精气神。日常训练时,不论遇到刮风还是烈日,我都当作是锻炼眼神的好机会,尽力将双眼睁得更圆,并在心中默默给自己读秒,努力坚持久一点,再久一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星期后,我的军姿首次受到了表扬。

走好正步,走好人生

3個月后,我转入了仪仗队专业科目训练。

都说仪仗队苦,起初我以为在铁丝网下摸爬滚打那叫苦,没想到仪仗专业科目的训练让我对苦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最终的分列式踏乐正步之前,我们需要将踢腿、慢步、连贯正步、枪法等基础科目逐一攻克。印象很深的是,那时候每天在宽阔的操场上练习慢步,从南到北,从北又到南,一步一步都得使上全身的劲儿。很长一段时间里,晚上睡觉时躺在床上,膝盖疼得完全无法伸直,早上起床都得扶着床沿,像踩着棉花一样下地。7斤多重的礼宾枪,在举枪敬礼时,我们需用一根手指一个寸劲把枪拎至胸前,就这么一个动作,我们常常练到手指头捏不住筷子。我们为此专门加强了力量练习,拿枪做单手托举、俯卧撑、引体向上,经过反复训练,大家的臂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慢慢地,我领悟了仪仗队里常说的两句话:“仪仗队没有四季”,那是因为执行任务不分四季;“仪仗队天晴也下雨”,那是因为战士们的汗水一直在滴。

夏季,操场地表温度超过50℃,训练时汗水流进眼睛腌得生疼,但我们不能放松分毫;冬天,单薄的训练服根本挡不住凛冽的寒风,戴着手套的手还是被冻得生疼,可我们不能懈怠半点。

在仪仗队,新兵下连之后便可以开始接受考核,过关的即可编入仪仗队的预备队,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与磨合,便可以上正式任务。还记得我是在作为新兵下连后,仪仗队接到第二场任务前,终于通过考核,编入了仪仗队的预备队。

2018年7月,我们为备战任务进行站立训练,热浪裹挟着身着春秋常服的我,衬衣和外套早已湿透。漫长的时间过去了,突然队伍里有一名正式队员因中暑下场了,正式队员出现意外情况就意味着预备队员的补位,会是我吗?会是我吗……

余光里我看到中队长向我的方向走过来,我的心都要提到嗓子眼儿了,终于她走到我的面前,停下了,大声点了我的名字!虽然当时我已经站得非常吃力,但仍然用已有几分嘶哑的嗓音大声答:“到!”“你难受吗?”“报告,不难受!”于是,我终于站到了我梦寐以求的位置上,迎来了我的第一场任务。

那场任务后,中队里很多人对我说:“你可真幸运,是唯一一个没跟过预备直接上场的新兵。”当然,谁都知道这幸运背后的付出。

在此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参与了包括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内的迎接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访华的仪仗司礼任务20余场。

“96米,128步,每步75厘米,66秒通过”

当然,最让我感到自豪的是,2019年我被抽调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任务。

受阅距离96米,128步,每步75厘米,66秒通过,我们必须不差分秒、不错毫厘。阅兵的“奇迹”,是每一名受阅军人历经无数次重复,仍坚守着最高标准换来的。在炎热的天气里,我们磨砺意志,苦练军姿,用铁架子在队列前侧拉上一根又一根线,一列人的鼻尖、眼睛、帽檐、帽徽都要控制在同一条直线上,甚至每个人枪口的角度都要一致。为了达到阅兵时仿佛复制粘贴般的效果,所有这些小细节,在训练时都要被无限放大。

正步每一步75厘米的步幅卡不准,我们就趁休息时间在望不到头的训练道上打满精准的步幅线,一厘米一厘米地计较,不断强化肌肉记忆。

踢正步时乐感不好,节奏卡不上军乐的乐点,就一遍遍踏乐练习,直到分毫不差。为了练乐感,我将阅兵曲谱牢记于心,闲暇之余跟着阅兵进行曲练节奏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

为了达到一个方队宛如一个人的要求,大家想了很多办法:头型不正别大头针、练摆臂时拉起绳子、练踢腿时绑上沙袋、走路时别上T形架……这96米,128步,我们这群人一起走了208天。

正式受阅那天,我们凌晨就在方队门前列队完毕。到达天安门广场,按部就班进行了几次预演后,正式的阅兵庆典开始了。

“踏,踏,踏……”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响起,一下一下,砸得脚下的青石板微微颤动。矫健的步伐,挺拔的身躯,坚毅的表情,整个方队如一块钢板。因为已经经历了无数次的演练,走过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我的心里既有豪情,也有从容。

阅兵结束后,我光荣退伍,回到兰州大学继续学业。部队生活锤炼出的吃苦耐劳、迎难而上、不言放弃和严于律己的精神,都将成为我在新的学习战场上的利器,助我越飞越远!

梁衍军//摘自《大学生》2021年第6期,稻荷前/图

猜你喜欢
仪仗仪仗队军姿
站军姿
拉卜楞寺“道得尔”仪仗音乐的历史梳理①
动物仪仗队
朝鲜时代卤簿制度与仪仗军服饰
小树站军姿·牵牛花
此去不经年,后会终有期
军训的苦日子
“军资”站出军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第一支仪仗队
人民解放军最早的仪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