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2020-12-31 13:24
生产力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经济发展

(《生产力研究》杂志社,山西太原 030002)

近年来,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深化实施,中国已然成为全球瞩目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2018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高达1 430.37 亿美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处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应该旨在推动经济发展,优化产业架构,抓住世界经济发展机遇,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及时正确地发展外商直接投资,以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中国“21 世界海上丝绸之路”的时代背景下,东盟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有很强的吸引力。东盟国家近年GDP 增长速度极快,人口密集,庞大的经济总量和人口基数体现了东盟十国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中国与东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相似的文化习俗,避免了长途运输和文化交流的困难,为中国对东盟开展直接投资提供了极大便利。最后,由于2010 年中东自贸区(CAFTA)正式建成,为中国企业在东盟的直接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得东盟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沃土。2018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突破1 000 亿美元大关,是2003 年的175 倍有余。“一带一路”中的“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给我国对东盟各国直接投资创造了绝佳的条件。

一、东盟的投资环境分析

(一)东盟的经济环境

对外商直接投资决策产生影响的最基础的因素就是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今,东盟已经成为一个覆盖10 个国家、占地面积447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6 亿、GDP 总量接近3 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五的巨大经济体,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由此可见这是一个蕴藏着巨大潜力的市场。东盟国家总体平均经济水平虽然低于其他地区,但发展迅速,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从经济发展的速度来看,东盟十国之间存在着相当明显的差异。将各国GDP 增长率与东盟的平均增长率进行比较,大概可以分成两类。其中越南、缅甸、菲律宾、老挝和柬埔寨这些地区属于高速发展的一类,其经济发展增速高于东盟平均水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虽然这些地区的经济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在他们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尽管这几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是他们存在的问题是经济体系非常单薄,工业化水平低,经济发展层次偏低。

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速虽然较地区平均水平显得较为缓慢,但是这几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很高,国内的经济也比较发达,尽管近年来增速有所放缓,但随着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大,同时积极发展旅游产业,经济也开始逐渐复苏。总体来说这些国家经济整体表现良好,经济也在稳步转型发展。

(二)东盟的区位优势

东盟国家地理上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南洋诸岛”,其中包括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以及部分马来西亚;另一部分则是中南半岛的全部。且中南半岛的东部和北部与中国接壤,方便两国经济往来。从地理位置上看,东盟国家东临太平洋,西接印度洋,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区位优势明显,可以很好地和“一带一路”倡议相对接。“一带一路”倡议非常有助于促进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贸易便利化,特别是中国西部的内陆地区,也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和东盟国家开展更多的贸易往来。

对于东盟国家来说,海洋运输是最为方便且经济的商贸方式。东盟国家的西邻印度洋,与南亚次大陆海运十分便捷。往西则连通了波斯湾、红海等地区。东盟南部与澳大利亚相望,东部则紧靠广阔的太平洋。东盟各国承担了大量国际的航运,是各国商贸的要塞。

(三)东盟的自然环境

东道国的自然资源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外国投资者决定投资与否。东盟地区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菲律宾有大量金属矿藏,文莱和印尼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缅甸的玉石资源也享誉国内外,柬埔寨石油资源丰富,马来西亚的锡矿储存量排名高居世界第二。再分析农业资源,越南渔业资源很丰富,印度尼西亚盛产棕榈油,缅甸和老挝盛产珍贵的木材,马来西亚胡椒和油棕的出口总量也是全球领先水平,泰国是全球最大的橡胶生产国。除此之外,东盟拥有大量的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储备,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优越的自然和工业资源。

我国人均占有的自然资源数量非常少,一些矿产资源和能源相当稀缺,资源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在各国都尽力推动“一带一路”进行的经济环境下,中国应该积极与东盟各国增强合作,既可以让双方的优势强强联合,也可以弥补对方的不足之处。加大对东盟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投资,不但能弥补我国的资源不足,还可以助力东盟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综上所述,东盟国家可以认为是投资前景较好的地区,其经济市场、区位条件和自然资源等都能支持未来的经济发展,这对投资的收益和安全都是有效保障。

二、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现状

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前,中国的对外投资几乎为零。1979 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鼓励企业对国外投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才正式拉开序幕,中国企业开始共同摸索在国外投资的道路。实施改革开放的前五年,中国的年对外投资流量均低于1 亿美元,其中对东盟国家的投资更是少之又少。随着国家大力推动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不仅出台相关政策为其保驾护航,还整改规范了对外投资管理的体系,因此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再加上20 世纪初我国正式加入WTO,这更进一步扩大了中国企业向国际市场的开放。以及“走出去”战略的思想和方针不断深化和拓展,我国对外投资规模也开始飞速扩张。2010年中东自贸区的正式成立,让我国企业开始更关注对东盟十国的投资问题,对东盟国家的投资也开始呈几何倍增。

中国和东盟地缘相近,文化背景也极为相似,一直以来经济贸易往来也非常密切,尤其是在中东自贸区建立以后,两个地区的经贸和投资发展更进一步。日前中国对东盟地区的直接投资增长速度加快,但在发展阶段来看仍处于初级阶段。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体现出了增速快但规模偏小、投资地域范围大但是不同国家差异大、投资行业范围广但是层次偏低,投资动机也大多以资源导向和市场导向型为主的特点。

(一)总体规模较小但呈现快速稳定的增长

图1 2003—2018 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流量情况表

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总体上来说规模偏小。从流量上来看,从2003—2018 年期间中国对东盟地区的投资在中国对亚洲FDI 总量的占比,除极其偶尔的几年外,几乎小于10%;在中国对全球FDI总量的占比,除了2015 年达到了最大值10.0% 外,都小于8%。再从存量来看,从2003—2018 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占中国对亚洲FDI 总量的比重全都低于9%;占中国对全球FDI 总量的比重都小于6%。此外,根据东盟的统计数据来看,在东盟国家主要的直接投资资金来源国中,中国在东盟市场中占有的份额也远远落后于欧盟、日本和美国。

图2 2003—2018 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量情况表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对东盟十国的投资总体上是呈持续上升的形势,而且增长速度非常可观。具体到投资流量看,中国对东盟的投资流量已经从2003 年的0.62 亿美元飞速增长到2018 年的136.98 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高达43.3%,远远高于同时段中国整体FDI 的年均增速,即33.2%,从2003 年占我国FDI 流量比重的2.1%迅速增长到2018 年的9.6%,2018 年我国对东盟地区FDI 流量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3.7%。从存量看,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量从2003 年的5.87 亿美元持续增加到2018 年足足有1 028.59 亿美元,每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41.1%,大于同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的年均增速,即33.0%,也从2003 年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占比的1.8%增加到了2018 年的5.2%,2018 年我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存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3.7%。

与美国、欧盟、日本和亚洲NIEs 国家(韩国、台湾、中国香港)相比,尽管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发展迅速,但投资存量却很低,2016—2018 年,欧盟、NIEs和日本分别为22.4%、8%、17%,而中国仅占6.5%。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总量不足,国家依赖性强,中国对东盟的投资虽然总量比不上欧盟经济体、日本等国,但仍处于持续发展的阶段,与21 世纪初的占比0.42 相比,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

(二)空间分布和行业分布不均

图3 2018 年中国对东盟各国投资存量

表1 2015 年及2018 年中国对东盟地区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业

我国对东盟各国直接投资的空间和行业分布都呈现出了相对集中的特征,不管是区域分布还是行业分布都是严重不平衡的。具体来说就是,中国对东盟直接投入的资金超过半数都流入了比如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这些在东盟地区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国家。按投资流量分析,2018 年我国对东盟地区投资数量有46.8%都流入了新加坡,金额为64.11亿美元,在东盟十国中占比最大。接下来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分别位居二、三位,所占比重分别是13.6%和12.14%,投资金额分别为18.65 亿美元和16.63 亿美元;再往下看老挝、越南、柬埔寨和泰国的占比大概都在5%~8%之间浮动,总体来看相差不是很大。而文莱和菲律宾所占比重极低,三国占比加起来总数都不到5%。再来分析存量,截至2018年底,对新加坡的直接投资占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半壁江山,投资总额为500.94 亿美元;第二名是印度尼西亚,占比12.46%;其他国家除菲律宾和文莱极小外,差距都不是很大。

就2003—2018 年中国对东盟FDI 的增长趋势来看,不仅仅表现在投资总量的增加上,每个国家的增长速度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比如说投资增速最快的是泰国,接着是马来西亚,其增长速度增快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与当地政府积极引进外资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有关。

就行业分布来看,2018 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量最大的行业就是租赁与商务服务业,投入金额为174.83 亿美元,占比19.6%。因为新加坡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宽松的监管政策,所以这种投资有将近90%投向了新加坡,主要都要归因于新加坡投资环境条件好,监管政策也相对宽松。制造业是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量第二多的行业,比重为17.5%,该行业是中国对东盟地区投资中分布区域最广泛的行业;对东盟的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电力/ 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占我国对东盟投资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3.3%、11.6%、10.8%;而中国对东盟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占比则低至0.1%。

三、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动因和决定因素

为了获得市场、自然资源、品牌、技术和战略资产等要素,中国企业积极参与海外市场的直接投资。中国企业在追求国际化进程推进的同时,其自身的资本能力也足够雄厚,加之我国政府也在政策上提供了很多支持,这些都是推动我国企业大力开展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接下来就来具体讨论一下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和决定因素。

(一)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发展差异和边际产业转移

根据在华利用外国投资的成效来看,欧美企业对我国投资的成功率远小于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区企业对我国企业的投资成功概率。这主要就是因为港台、新加坡等地区的经济发展恰好比大陆快半拍。中国企业在非洲和拉美投资,双方发展水平相去甚远,投资效应也不尽如人意。中国和东盟都是发展中国家,地理位置相近,文化也相似,投资壁垒小,经济发展水平也仅差半拍,所以东盟国家将是我国对外投资的首选。

与东盟对比而言,中国在健全的工业体系和高度工业化方面具有最大的优势。联系我国产业结构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愈来愈大的压力,制造业的结构体系正在不停升级。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以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为比较优势的。可是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劳动力成本都大大提高,中国已经在世界制造业中逐渐失去了生产成本低的优势了。加之制造业的继续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但目前我国的资源分布非常不平衡,人均资源占有量更是稀少,很难支持国内制造业进一步扩大的发展需求。目前阶段我国仍处在从工业化的第一阶段向后工业化时代过渡的发展阶段。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仍然很高。相对而言,老东盟成员国(即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泰国)的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占比很高,典型的就是新加坡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高达78.4%。在新东盟四国中,除了越南正走在工业化道路上,老挝、柬埔寨、缅甸三国经济仍旧是以农业为主,农业在GDP 总量中占比超过30%。对比中国与东盟各国三大产业的现状来看,我国与东盟地区的产业结构可以互相优势弥补。与此同时,我国还面临产业结构正处在急需升级发展的严峻形势,如果此时向东盟直接投资制造业能够大大缓解这一压力,因此我国应该进一步增强与东盟国家制造行业的投资合作。

东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较落后于我国,中国对其进行投资可以用小规模技术理论和边际产业理论等国际贸易理论作为指导。根据边际产业理论我们可以受到一定启发:比如说我国已经在国内经过长期发展,并且已经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但是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会趋于停滞的产业,而该产业在东盟地区还处于成长时期。中国将这样的产业转移到东盟地区,可以使双方都获得利益。例如加工组装型制造业,这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我国的这类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中国的居家用小电器和小型机械类产品的加工组装都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后进入了产能过剩的阶段。但我国正在进行产业升级的改革,要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的阶段,不应该再继续局限于加工组装行业了。相比起来东盟国家拥有非常充裕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且中国这类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准一直在线,广大发展中国家对这些产品需求量也非常大。因此我国对东盟在加工组装型制造业直接投资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二)东盟市场的潜力吸引中国企业开展市场寻求型投资

东盟地区的总面积足有450 万平方千米,人口超过6 亿。自步入21 世纪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始终处在稳步上升的阶段。其中新东盟四国的增长速度最为令人瞩目,其中以老挝、柬埔寨和越南的增长速度最快为代表。老东盟成员国的人均GDP 一直以来就高于地区平均水准,新东盟四国的人均生产总值尽管在数量上没有优势,但其这几年来的增长率却始终都在200%以上,非常可观。高速增加的人均GDP 带来的就是人们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大量增加,由此可见市场潜力无穷。

根据中国的市场需求来分析,我国的城乡人均收入和城乡储蓄存款额的增长水平始终高于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从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来看,除了房产和小汽车等贵重商品和一些创新型的高科技商品的消费数量还在持续增加之外,其他很大一部分的耐用消费品在国内的市场需求都已经趋于饱和。反观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水平有限,收入增加不多消费水平也自然在短时间内难以大幅增长。雪上加霜的是目前来看我国的出口市场也并不乐观,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依然很严重,我国最大的几个贸易伙伴国也都出现了不同的经济问题。欧盟地区各成员国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严重的债务危机;美国的失业问题也一直很严重;日本也一度出现了经济萧条的情况。在这样严峻的经济情况下,各国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也不约而同纷纷出台了各种限制贸易和保护本国利益的政策措施。我国的出口和对外投资近年来受各国贸易壁垒的影响很大,目前对日本、欧盟成员国、美国的直接投资情况不容乐观。在国内商品需求量始终低于供给量,企业为了争夺国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打开国际市场在目前来说是我国为了发展经济的最佳选择。现在因为中东自贸区的成立和发展,东盟地区为中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东盟各国也已经成为了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最活跃的市场,给我国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收益。

(三)东盟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中国企业开展资源寻求型投资

中国和东盟国家地理位置靠近越南、老挝和缅甸,是中国走向东南亚和南亚市场的重要途径。新东盟四国农业发展程度高,各种名贵木材、农作物和橡胶产品生产量很大。越南虽然正在工业化改革,但目前来说城市化水平还是较低,耕地面积非常广阔,水稻的产量在全球范围来看也是名列前茅,并且其海岸线很长,渔业资源相当丰富。柬埔寨的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吸引大批国内外的游客观光。由于东盟地区大多位于热带地区,因此热带农作物产出也非常丰富。全球最大的橡胶生产国就是泰国,泰国的优质大米也享誉海内外;马来西亚也是世界上生产最多棕榈油的国家。东盟国家虽然工业化发展程度很低,但是其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却相当丰富,储存量非常大。其中印度尼西亚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存量很大;马来西亚生产的锡矿世界闻名,产量大概占全球锡矿总产量的一半,是全球最大规模的锡产国。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对急需寻求资源的部分中国企业而言有强烈的吸引力。

中国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资源消耗量极大,然而煤炭、天然气、石油等资源都不是可以再生的能源。为了使我们的资源得以持续利用,降低我们的能源消耗和使用能源的成本,中国应当积极向国外资源丰富的地区投资以获得更大量、价格更低廉的能源。东盟国家与中国关系密切。东盟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一些稀有宝贵的矿产资源,比如铁、锡、磷、镍、钨等,东盟地区的储量都远远高于中国。

此外,东盟地区的人力资源也非常丰富,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工资水平很低但是劳动力的素质却很高,新东盟四国的劳动力成本也非常低,很适合中国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中国企业如果选择在东盟地区直接投资建厂的话,不仅可以缩短了产品生产地和消费市场的直线距离,还可以充分利用东盟当地的廉价劳动力进行生产和管理,这对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有很多帮助,也可以提高我国企业在东盟广大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促进投资增长

自中东自贸区成立以来,在加上我国政府不停鼓励企业“走出去”,东盟地区已经渐渐成为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首选目的地。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使中国企业在东盟地区的生产经营中具有综合优势,对鼓励中国在该地区的投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政策上来看,中国现在面对的是开展扩大东盟市场最好的时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CAFTA)从制度层面上为中国企业开拓东盟市场扫清了很多障碍,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超过九成的商品已经实现了零关税,国家地区之间可以没有限制地交易中间商品和成品,在商品进出口时在东盟地区建厂的中国企业可以享受关税减免等优惠条款为中国对东盟投资的企业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投资环境。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东盟国家刑事审判制度综述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