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2020-12-31 13:24刘伯霞李彬彬
生产力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权重现代化指标

何 强,刘伯霞,李彬彬

(1.甘肃农业大学 财经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3.焦作市社会医疗保险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

一、引言

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提出坚持农村优先发展,这是自2004 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七年聚焦“三农”问题。2012 年提出要走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2017 年十九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生产。在《2016—2020 甘肃省“十三五”农业现代化规划》中明确表示了“十三五”期间甘肃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农业现代化问题是一个尤其重要、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研究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对于甘肃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而且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时间段内,影响农业现代化主次因素又不尽相同。因此,做到具体的、客观的评价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对地区农业现代化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

二、甘肃省农业概况

甘肃省位于黄土、内蒙古、青藏三大高原交汇处,总土地面积约为45.44 万km[1],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气候类型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且南北跨越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个气候带,年平均气温16℃,年均降水量42~760 mm,水热条件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地区差异大,季节变化大。

据统计2019 年甘肃省粮食种植面积258.1 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 163 万吨;蔬菜产量1 388.8万吨;肉类产量101.7 万吨。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8 718.3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 050.5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 862.4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 805.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05∶32.83∶55.12[2]。

三、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选取与方法选择

(一)农业现代化的定义界定与标准选择

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标准是根据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决定的,早在20 世纪50 年代人们便将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评价标准概括为:电气化,化学化,水利化,机械化。到20 世纪70—90 年代农业现代化定义延伸到了管理领域即经济管理现代化,认为其本质是科学文化是建立在农业生产条件与管理之上。到20 世纪90 年代初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对农业现代化的理解进一步拓展到了农业经济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被理解为商品化、产业化、生态化等多方面的结合。进入21 世纪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发展,在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教训的同时,我国学者也对农业现代化进行了不断探索,许文超等(2019)[3]认为,农业现代化应该重视对农村文化研究,吕天军等(2000)[4]认为要跳出农业立足国民经济研究农业现代化。他们认识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应将农业以及相关的主要社会经济问题纳入农村这一大系统内分析,从农村、农业以及相关的经济方面研究农业现代化做到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条件是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农业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的直观背景与反映,农业生态环境又体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动态性与可持续性。所以本文在结合农业现代化内涵发展的基础上将这四个方面作为本文的研究标准[5]。

1.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是指将科学、化学、工程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从而达到生产设备、设施、方式的现代化,所以本文农业生产条件从水利化情况、用电水平、农机动力水平和有效化肥施用情况几个方面研究。

2.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的发展水平体现的是农业现代化的产出能力,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依据,本文主要以劳均农业增加值、单位耕地面积产值、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三个方面的指标来体现。

3.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的经济结构的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与基础,而农民生活水平又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衡量标准,本文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水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研究标准。

4.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是一项特别依赖自然环境的产业,农业现代化也重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只有在稳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下,才能提高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农业成灾率和水土流失面积来反映生态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本文农业现代化指标如表1 所示。

(二)方法选择

1.方法比较。本文以权重的计算来分析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因素,确定权重的方法各有不同,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主观附值法和客观附值法。主观附值法主要以专家经验作为确定权重的依据,而客观附值法则是根据各项指标所提供的初始信息来确定权数。主观附值法例如层次分析法,客观评价法有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等。层次分析法为定性问题研究提供了较有说服力的依据,但依赖于人们的主观经验,只是一种半定量的方法。熵值法可以避免人们的主观因素影响,但多项指标时没有办法降低指标维数。主成分分析法具有处理多个相关性变量的能力,但选取指标体系时对主要指标的依赖性过大。变异系数法根据各项指标所提供的初始信息来确定权数,但是计算量大,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表1 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2.方法选择。在依据上文的比较且结合数据的可得性、易操作性,选取变异系数法作为本文的研究方法。变异系数法是以原始数据为基础通过客观的计算来得到相关评价指标的权重,同时还可以消除各项指标的量纲不同所带来的影响,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Vi是指标的变异系数。σi为指标的标准差。是指标的平均数。

各项指标的权重计算公式为:

(三)数据来源与权重确定

本文选用《甘肃发展年鉴》和《甘肃农村统计年鉴》的数据作为数据来源,经计算得到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的标准差、平均数及权重,如表2 所示。

四、实证分析

(一)农业现代化水平测评

根据农业现代化的相关指标权重可以计算出2010—2016 年农业现代化的综合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通过阈值法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Zi=(Xi-Xmin)/(Xmax-Xmin),Zi 表示原始数据标准化后的值,Xi 表示原始数据,Xmin 表示数据最小值,Xmax 表示数据最大值。对于正指标的标准化用每个值与最小值的差除以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对于负指标用每个值与最大值的差除以最小值与最大值的差来表示标准化数值[6]。

表2 农业现代化指标

Yi=∑WiZi,Wi表示相关指标权重,Zi表示原始数据标准化后的值。

K=∑Yi,K 表示农业现代化的综合指数,Yi表示指标综合指数。

本文综合指数仅反映观察年份内农业现代化的变化趋势。

通过计算可得到2010—2018 年的综合指数,如表3 所示。

表3 2010—2018 年的综合指数

图1 2010—2018 年综合指数折线图

根据2010—2018 年的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可以看出农业现代化水平在2010—2014 年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只有2015 年与2016 年出现小幅度波动,总体上农业现代化发展稳定。

通过变异系数法计算出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发展水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态环境的综合指数,如表4 所示,并绘制出2010—2018 年的变化折线图。

表4 2010—2018 年分指标综合指数

图2 2010—2018 年农业生产条件折线图

图3 2010—2018 年农业发展水平折线图

图4 2010—2018 年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折线图

图5 2010—2018 年农业生态环境折线图

根据折线图可以看出在2010—2018 年农村经济发展处于不断增长状态,农业生产条件在2010—2015 年也不断上升,仅在2016 年出现波动,农业发展水平仅在2015 年出现波动,而农业生态环境则处于无规则变化。因为算法的特性,2010 年的农业发展水平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数无法表示,此处忽略。

(二)影响因素分析

1.农业生产条件。根据表2 可知,在农业生产条件方面,有效灌溉率、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单位耕地用电量权重分别为0.025、0.089、0.026、0.051,其中,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权重最高。结合2010—2018 年数据(见表5)可以看出,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在2010—2015年一直处于上升状态,而到了2016 年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有效灌溉率所占权重较低。结合2010—2018 年数据(见表5)可以看出,在所观察年份内有效灌溉率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但是从2010 年的20.36%到2018 年的22.56%,共上涨2.2%,上涨幅度十分缓慢。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在2010 年用量最低为0.54 吨/公顷,在2014 年用量达到最高的0.6 吨/公顷,其他年份则一直在两者间波动。单位耕地用电量最大用量为2018 年的628.67 千瓦时/公顷,最低用电量为2010 年的510.8 千瓦时/公顷,在观察年份内上涨幅度也不是很大。

表5 2010—2018 年农业生产条件指标变化统计表

2.农业发展水平。根据表2 可知,在农业发展水平方面,劳均农业增加值、单位耕地面积产值、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的权重分别为0.164、0.143、0.063,其中,劳均农业增加值所占权重最高。结合2010—2018年数据(见表6)可以看出,农业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除劳均农业增加值在2014 年有较大涨幅外,其余指标基本处于上升阶段,农业发展水平稳定。

表6 2010—2018 年农业发展水平指标变化统计表

3.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根据表2 可知,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水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权重分别为0.201、0.07、0.037,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所占权重最高。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所占权重最低。结合2010—2018年数据(见表7)可以看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2010—2018 年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城镇化水平也明显上涨,从2010 年的36.12%上涨到2018 年的47.69%,但是依然没有超过50%,乡村人口在甘肃省依然占据多数。在所观察年份里乡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表示乡村居民生活有所改善,但是变化幅度太小。

4.农业生态环境。根据表2 可知,农业成灾率及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的权重为0.082、0.049,结合表8可以看出在2010—2018 年的观测时间内,农业成灾率在2010 年最为严重,达到了75.18%,并且在2010—2012 年的这三年内,农业成灾率一直都高达70%以上,而在2013—2017 年内农业成灾率处于波动状态,但相比于前三年成灾率下降到了70%以下,农业土地流失治理面积仅在2013 年出现下降情况,而在2010—2012 年以及2014—2018 年中农业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一直增大且处于一个较高的值,说明水土流失问题在不断得到改善。

表7 2010—2018 年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变化统计表

表8 2010—2018 年农业生态环境指标变化统计表

图6 农业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比重

五、建议

(一)重点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基础条件

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基础条件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快慢。良好的基础条件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其中,保障农业现代化建设应该做好水利设施的建设工作。提高建设完善农业水利设施的意识,杜绝“靠天种地”的老旧观念。各级政府部门和水利部门应该在水利设施的兴建及节水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其次,应该加大机械投入与机械使用量,政府与农业劳动者应该调整支出结构,增加对机械化的建设投入。

(二)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

做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首先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抓好农村中小学教育,改善农村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条件,提高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水平,这样不仅能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对农村社会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将大有益处[7]。

(三)农业生态环境建议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在甘肃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一直以来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为了加强生态的治理与保护应该做到,首先发挥政府对生态保护的主体作用,加强制度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其次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对于农业灾害的年份以地区为主按照补偿标准通过财政给予相应的保障补偿,最后鼓励农民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探索在绿色发展模式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权重现代化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边疆治理现代化
权重常思“浮名轻”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基于局部权重k-近质心近邻算法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
组织知识传播与共享评价指标体系及其RS权重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