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彬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通 226000)
景观雕塑作为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各类高校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程。它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树立学生的美学观念和景观理念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根据多数高校现有教学大纲设定情况来看,无论课程的理论目标还是实践目标,依然较为单一地延续着传统雕塑课程的教学模式——在课程的理论环节上以了解中外雕塑的发展历史、 概念、 类型等为主,在课程的实践环节上以完成基础人物造型训练为主。 这种教学设计不仅难以体现景观雕塑课程的特色,而且缺乏较为新颖、开放、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在整个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中凸显出3 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学内容本末倒置。 景观雕塑的课程重点应该放在雕塑设计的景观性上,但该课程的特色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而是与其他雕塑课程一样,许多高校在教学中更加重视架上雕塑的造型训练;第二,专业课程上有所重叠。 主要表现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雕塑课程在教学大纲和教学理念上,应该与美术学专业的雕塑课程不同,但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多数学校在这两个专业雕塑课程的内容上多有重合,如在教学中都以中外雕塑史为理论内容,以人物造型训练为基础实践内容等;第三,专业衔接上容易脱节。景观雕塑课程应该与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小品设计、景观设施设计等相关课程一脉相承,互有联系。 但从景观雕塑课程呈现出来的教学成果难以与该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生专业素质发展融合裨益。 实际上,景观雕塑课程应该着重强调“让学生们在有效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接触到不同形式、不同类型、 不同材料的雕塑知识……在做景观设计的作品时,能选择合适恰当的雕塑作品融入环境中。”[1]笔者认为只有从教学实践的整个环节上作整体性的调整和改革才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而选择一个适合新时代、新要求,能够充分展现景观雕塑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更是重中之重。
笔者通过多年在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发现将学校景观雕塑课程与企业景观文化建设相结合,既能够打破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又能充分体现景观雕塑课程的特色,还能够更加有效地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适应和创新双型人才”[2]。另外,在2019年《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9]2 号)的文件中指出:“专业艺术教育要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社会服务意识、增强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契合度。 ”[3]这种教学合作模式的探索正是利用学校教学成果来增强社会服务意识的一种体现,另外,随着我国城市景观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各大城市对其内部较为成熟的企业和厂区的生态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更为高标准的发展要求。在这种契机下,积极开展企业景观文化建设与学校景观雕塑课程的合作模式显得越来越重要。 该文拟就如何展开这一合作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高校景观雕塑课程与企业景观文化建设存在一种双向互利的关系。一方面,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文化建设上的艺术指导,提高企业景观文化的品质。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甚至材料和资金上的支撑。 正如陈立新所说:“产学研教学模式是以高校和企业合作,实现 ‘1+1〉2’ 的效果。 ”[4]但是,在合作模式的具体操作上,我们必须深入考虑创作主题的定位、教学地点的选择、教学成果的展示以及采用何种合作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以校企合作模式开展景观雕塑课程,其创作主题不可能是无拘无束、任意发挥的构想,而必须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尤其要符合企业景观文化建设的相关需求。
首先,景观雕塑的创作主题要符合企业的业务特色。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业务方向和产品。景观雕塑必须围绕相应企业业务特色进行创作。 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更好地展现企业的优势、 树立企业的形象。 而且能够更有效地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景观雕塑的创作主题要符合企业的实际环境。景观雕塑又被称为环境雕塑,它与架上雕塑的本质区别在于:景观雕塑必须与现实环境有机融合,既要适应环境的需要,又要亮化和提升环境效果。因此在景观雕塑课程的实践过程中要做到“实地讲解,实地测量……评估雕塑与环境的契合度。 ”[5]
再次,景观雕塑的创作主题要符合企业文化方向和人文环境。不同企业会孕育出不同的企业文化,塑造不同的人文环境。 景观雕塑设计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点,才能创作出具有企业精神的优秀作品。
最后,景观雕塑的创作主题要符合生态环境的要求。 企业的生态环境对于一个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在为企业进行景观雕塑设计创作时,不仅要避免破坏企业的良好环境,还要通过作品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提升企业的生态环境、树立企业的环保形象。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校是教学实施的主要阵地。但是,在校企合作模式中,我们可以采取多地点、交叉式教学。 即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最后将教学成果设置于企业之中。 也可以借鉴教育实习等实践课程的做法,即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直接在企业中进行创作和展示。 这两种方式的选择主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采取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方式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企业内部空间较小,不具备现场操作的基本硬件条件,如电力等;其次,企业工种比较危险,不太适合学生在现场进行创作,以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最后,学生现场操作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结合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在企业提供相应支持的前提下,将教学安排在学校内部进行。
采取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企业能够提供适合现场教学的空间,满足现场教学的基本硬件要求;其次,企业运营与学校教学互不干扰,而且具备应有的安全环境;最后,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基础上,对于一些大型作品的创作,现场教学会更加便捷和实际。
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是否达标,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最主要的衡量标准是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教学成果。 所以,作品以何种方式进行展示,也是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重点内容。 根据作品采用的材料、展示区域的实际情况等来看,我们可以把作品分为临时性展示和长期性展示两种。
采用临时性展示的作品一般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作品使用了一些不适合长期户外展示的材料,如纸、布、塑料等;其次,一些企业有环境转型的需求,但因客观原因,无法提供可以长期展示的完整空间;最后,作品主题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如作品是以当前某个具体事件为主题进行创作的,过了这段时间就不具备这层意义。
能够采用长期性展示的作品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首先,作品的材质要非常适合长期在户外进行展示,如金属、防腐木料、玻璃钢、砖石等;其次,企业要具有能够长期进行展示的户外空间;最后,作品的主题较为宽泛,符合长期陈列的要求。
企业的种类、规模、厂区特点各有不同,针对景观雕塑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中的具体合作类型可以分为服务型、课题型、报酬型3 种。
对于一些规模偏小,但又有景观文化建设需求的企业,或者企业自身具有一定社会公益的性质,我们可以选择服务型合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主要为教学提供展示的场地、可支持的材料或设备。
有些企业在景观文化建设上不仅设计较为典型、理念较为前沿,而且具备一定学术价值、能够充分展现景观雕塑课程特点的,我们可以选择课题型合作模式。即以申报课题的形式,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够保证教学质量,又能够作为一项学术成果进行研究拓展。
还有些大中型企业,它们在景观文化建设方面具有长足而完整的规划方案和专门的建设经费,它们需要较为专业又具有创新意识的设计作品。 我们可以通过学校或相关部门与这类企业进行洽谈,寻求商业上的合作。这种报酬型合作模式,既能够为企业带来良好的艺术氛围和质量较高的艺术作品,也能带动学校产学研方面的发展。
虽然企业景观文化建设和学校景观雕塑课程的合作能够带来比较直观的成果效应,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显性的问题会影响到合作模式的良性发展,只有将这些问题充分解决才能形成更加长效的合作机制。
首先是教学上的安全问题。 景观雕塑与其他课程相比,以实践操作为主,其中涉及的材料、工具和设备较多,有些工具设备甚至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保障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学安全,一方面,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安全程序执行,必须实时监督学生在课堂实践过程中操作的规范性。另一方面,要做好工具设备质量和教学场地安全性的定期检查工作,完善课堂安全性规章制度和实时记录。
其次是教学成果的归属问题。不管何种形式、何种专业的校企合作,制定合同是必须具备的基础性流程。对于教学成果的归属可以事先沟通洽谈,并在签订合同时注明。从前文的合作类型也可以看到,如果企业只是提供场地,在制定合同时学校可以提出对作品的拥有权,作品只是应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暂时展示于此。在展示完毕后,如果作品符合学校的景观环境需求,可以搬迁至学校。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这批可观的作品“不但能够展现高校的精神与文化内涵,更能够活跃校园的气氛”[6]。如果企业不仅提供场地,还提供创作所需材料、工具、设施,甚至是资金等,学校和企业可以事先商讨作品归属权,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最后是教学成本问题。无论企业提供资金与否,教师都应该认真考虑教学成本。 教学成本主要体现在材料、工具、运输、维护等方面,教师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规划和预估,使资金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不能盲目地一味追求高大上而脱离实际经济能力范围。
无论从企业的文化发展角度,还是从学校教学的创新角度,景观雕塑课程的校企合作模式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进和完善了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景观雕塑作为专业课程的基础环节,能够切实做到专业与课程内容相对应,课程与课程的无缝衔接; 第二,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拓展学生的专业思维,从而创造创新。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艺术创作的挑战性,感受到“实战”的创作氛围;第三,打破封闭的室内教学模式,使课堂走出校园,走进企业。 让学生可以真正地学以致用,使作品与开放的景观环境有机融合。
从理论价值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3 点:第一,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能够使高校景观雕塑课程的教学手段更加多元化;第二,丰富了校企文化建设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是多层次、多专业的,校企在景观雕塑方面的合作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模式;第三,校企在景观雕塑课程上的合作拓展了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探索,不仅对环境艺术设计相关课程具有指引作用,而且对设计专业其他姊妹课程具有借鉴价值。
综上所述,企业景观文化建设与高校景观雕塑课程的合作是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模式。 而且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已经逐步将这种模式渗透进景观雕塑课程中来,与多所学校、大中型企业有过类似的合作。教育部教体艺[2019]2 号文件提出:“高校美育要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引导高校美育教师和学生强化服务社会意识,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企业景观文化建设与高校景观雕塑课程相互合作正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也为“强化服务社会意识”提供了优质平台。这种合作模式的良性发展,必定会为高校艺术教学各项改革提供更加积极有效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