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禹,刘洪坤,冉茂中,李彩虹,何文,黎明虎,何子双
(1.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南充 637131;2.阆中大北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四川阆中 637400)
产教融合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一环,是加强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助推剂。 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历史已有较长时间,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产教融合正在向纵向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创新,促进了产教深度融合,实现了校企合作共赢。
“产教融合”实现了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如专业如何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学校人才输出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等多维度、多结构的问题[1]。 因此,系统论和社会系统论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职业教育涵盖了教育、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领域,构成了一个涉及多元素、多部门的复杂系统,也是一项系统工程,由此决定了职业院校的发展不能由其本身单独完成,必须整合多种相关要素资源,发挥其关联作用。如政府政策的支持、行业的指导、校企文化的交融等。 根据系统论和社会系统论的特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必须统筹考虑纵向、 横向多种要素的关联性,如做好自我调节,保持好系统的平衡;不断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对专业设置做出调整;充分协调好政、行、企、校之间的关系,积极运用好政府、行业、企业的各种资源。
“教育生态学”是美国教育家克雷明(Cremin L.A.)首先提出的,他系统地探讨了教育生态理论,把教育理解为一个关联了自然、社会、经济、文化多种元素,由时间和空间构成的开放而又实在的生态系统,坚持全面性、联系性、公开性3 种思考方式,主张要根据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来思考教育问题[2]。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生态就是要使双方的融合处于一种良性的、和谐的共生的状态,而目前相当多数的产教融合是停留在一种浅层次的、流于形式的合作上,校企双方合作意愿不强,关系不够紧密,体制机制不够灵活,企业参与度低等。 因此,当前紧要的就是要解决产教融合生态环境不良的问题,积极营造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好生态环境,实现基于双方合作共赢而又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以来,加强高职校企共建型产学研基地建设模式与机制创新,完善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促进产学研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年2月,教育部等6 部委局联合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特别是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推动建设300 个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的目标,提出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的重点举措。 这些文件都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产学研”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提供了依据和基本遵循。
为充分利用校地企三方资源和优势,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提供更好的平台。在平等自愿、充分酝酿基础上,经学院、阆中市人民政府、大北农川渝平台公司三方友好协商,同意在现有大北农冠名班联合办学的基础上成立二级学院——大北农创业学院,创业学院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模式。
2.1.1 现代学徒制“双零”培养模式
基于国家精准扶贫战略背景,校地企共同实施现代学徒制“双零”培养模式,即校企互聘互派教师,实行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3]。学生“零学费”入学、“零距离”就业。目前已招收2018 级、2019 级大北农现代学徒制班学员40 余人。
(1)学生“零学费”入学。大北农创业学院现代学徒制班全体学员入学时无须缴纳学费,由大北农全额资助前两年学费,第三学年学费由学生在大北农顶岗实习获得的劳动报酬支付。 大北农创业学院的学员在校期间,除享受国家奖助学金和大北农励志助学金外,学生住宿费由阆中市人民政府予以资助,同时阆中市政府针对其所在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给予每生每年4 000 元的生活补助,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生活补助减半,实现学生“零学费”入学。
(2)学生“零距离”就业。新生入学时按照双向自愿选择原则,本着“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的“现代学徒制”核心要义,学生、学校、大北农和学生所在地政府签订“四方”协议,协议核心内容:自愿选择并就读“大北农创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入大北农工作,实现“零距离”就业。
(3)实行“1+1+1”教学模式。 即学生第一年在学校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第三学期、第四学期分别在学校(专业课理论教学)和在企业(岗位实践教学)交替进行,第三年在企业进行跟岗或顶岗实习。校地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规划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协商制定学生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等。
2.1.2 订单“培养模式
以大北农集团人才需求为订单,以畜牧兽医专业为主,以现代农业专业群其他专业为辅,二年级学生可通过自愿报名,企业选择的方式,组建“松散型”大北农班,实行订单培养。第一课堂执行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课堂各专业学习培训计划由企业制订,即企业文化、企业岗位技能等学习内容主要通过学生第二课堂的方式完成。 学生按照“实习就业”协议,在企业进行为期不少于半年的顶岗实习;待实习期满后,根据双向选择原则,学生可以选择留在大北农就业,也可以选择其他单位就业。
2.1.3 “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以畜牧兽医专业为主,组建“大北农班”,实行“工学交替”培养。校企共同开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1)实行“2+0.5+0.5”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前2年在学校学习;第5 学期、第6 学期理论教学(在学校)和实践教学(在企业)交替进行,不再安排顶岗实习。
(2)实行“1+1+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第1年在学校学习;第3 学期、第4 学期分别在学校(理论教学)和在企业(实践教学);第3年在企业进行跟岗或顶岗实习。 学生毕业后,根据双向选择原则,学生可以选择留在大北农就业,也可以选择其他单位就业。
2.1.4 “顶岗实习培养”模式
企业通过学校举办的毕业生实习(就业) 洽谈会,选择任何专业的学生赴大北农集团进行顶岗实习,待学生毕业后,根据双向选择原则,学生可选择留在大北农就业,也可选择其他单位就业。
2.2.1 共建养猪远程同步传输实训室
为开创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破解校企合作的时空障碍,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与阆中大北农共建《养猪与猪病防治》专业核心课程远程同步传输实训课堂,将养猪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输到课堂,实现课堂教学内容与生产现场实景的一致性。学生课堂上观看、学习养猪生产技术,并能用语音系统与企业技术人员实时互动交流。 利用远程控制可对摄像头角度进行全方位调节,并能实现录像、剪辑等后期处理工作[4]。 远程同步传输实训室的建立,解决了校内生产实训基地缺乏短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性课程教学效果。
2.2.2 共建猪病防控与检测实验室
为了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学院在教学、人才、科研、技术方面的优势,整合企业技术、生产、市场资源,提升学院人才培养水平、科研、技术、开发能力及企业生产经营效益,达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目的[5]。 学院与阆中大北农共同投资(出资比例6:4)新建猪病防控与检测实验室,开展猪的主要疫病抗体、抗原检测,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猪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猪源细菌耐药性分析,动物源性食品微生物检测和猪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推广等生产技术服务和科学研究项目。 同时,实验室还共同承担学生、行业从业人员的实训教学和培训任务。 双方共同参与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共同组成科技研发队伍,大北农每年以横向项目合作的形式,为实验室提供一定额度的项目经费资助,用于猪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 另外也可联合申报国家、省、市级各级纵向科研项目。
2.2.3 共建“双师型”教师实践基地
为切实提升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 “双师”素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在阆中大北农各大猪场设立“双师型”教师实践培养基地。 畜牧兽医专业骨干教师轮流进驻猪场,了解和掌握养猪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并与企业技术人员一道改进生产工艺,攻克技术难题,提高生产效益。 同时,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一起指导和管理实习学生,提高了专兼职教师的“双师”素质。
南充市种畜场(学院种畜场)因处于禁养区被迫关闭,为继续发挥其品牌效应,解决学生生产性实训问题,学院拟整合阆中大北农种猪繁育资源联合打造南充市种畜场,建成集教学、科研及实训于一体的大型种猪繁育基地。目前已建成种猪11 000 头的规模,成为川东北最大的种猪繁育基地和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在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学院以品牌、技术、人员入股等形式,探索混合所有制形式改革,实现校企共建共赢,前期学院已派两名高级职称教师入驻大北农挂职,为企业加强了人力资源和技术技能积累。
通过构建特色二级学院,实施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对人才的培养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尤其是现代学徒制“双零”培养模式建立了校地企多元协同育人机制,适应了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使培养的学生既具有“三农”情怀,又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生产岗位的无缝对接[6]。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企业的需要科学定制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块,实行双辅导员、双导师制。 从近3年运行情况看,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是学生学业水平提到提升。 模块化的课程设置,让学生学到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学生先后在全国、省市和学校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其中有5 名学生在参加全国大学生动物防疫技能大赛中获得好成绩。
二是教学改革成效得到肯定。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索,是在该专业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现代学徒制“双零”培养模式既继承了该专业原“三维2+1”人才培养模式,又大胆进行了创新与实践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以此为基础凝练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得学院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 “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双零’培养与‘1+1+1’递进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得四川省教育厅教学研究与改革立项。
三是初步构建了多元协同育人体系。 畜牧兽医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中,积极搭建产学研育人平台,初步建立起了课程体系、人才队伍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专业的职教特色和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出来,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近两年就读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数逐年快速增长,供不应求。
产教深度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正以与大北农的合作为契机,不断探索和深化产教融合实践,构建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以培养更适合社会需求的高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