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宇航,齐 冰
(1.河南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2.河南大学 党委办公室,河南 开封 475004)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我国物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物流业不得不改进运输方式,提高运输效率。集约高效的多式联运对物流业降本增效具有重大意义,它能够将多种运输方式结合在一起,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运输优势,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强有力支撑,被《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列为12大重点工程之首[1]。但当前河南省整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多式联运的发展非常缓慢,各市由于经济、技术、基础设施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多式联运的发展受到制约,因此,为了快速高效地发展多式联运需要各地结合自身的特点,同时借鉴一些成熟的案例发展具有河南特色的多式联运模式。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国的主要枢纽城市,有着天然的交通区位优势。目前,河南境内,在公路运输方面,有4条国道,9条省道,11条过境高速公路;在铁路运输方面,拥有7条铁路干线,米字型高铁网也在逐步形成;在航空运输方面,河南新郑机场现已开通的客运航线共有208条,同时还拥有34条全货运航线。河南省凭借全国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不断承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庞大的国际货运需求,2016—2018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分别为10.1万亿元、11.14万亿元和13.09万亿元,物流业稳步上升并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然而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基础设施薄弱、整体规划滞后等问题依然显著。在此背景下,河南省多式联运步入全面发展阶段,物流枢纽设施建设持续加强,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完善,行业运营标准和信息共享平台逐步建立。目前,河南已拥有“双十字”城际铁路网、“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四纵六横”的大能力货运铁路网[2]以及“一点连三洲,一线串欧美”的航空国际货运网络[3],形成了以郑州航空港和国际铁路枢纽等重点口岸为主,特种商品口岸为辅的区域联动开放口岸体系[4]。但由于地处内陆,既不临海又不沿江,河南省多式联运发展困难重重。
现阶段,我国交通运输主要是以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为主,各部门缺乏紧密联系和合作,特别是在河南省等内陆城市。由于其运输方式的局限,不仅增加运输成本,而且降低货物运输效率。发展多式联运,不仅能够有效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输成本,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除此之外,河南作为全国粮食产量和人口大省,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体系,促进河南农产品的快速发展,提升粮食产量大省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是非常必要的。目前,解决河南省多式联运问题已经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发展多式联运不仅可以使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促进企业间的协调,而且还能带动金融、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其次,发展多式联运有利于多式运输网络的形成,从而改进传统的运输方式,达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和节约资源的目的,以适应国家整体的发展战略。
本文立足于河南省实际情况,从枢纽网络、标准统一、信息共享、协同机制等方面出发深入分析立体化多式联运发展现状及问题,并基于降本增效、智能集约、绿色低碳理念,为打造“枢纽网络+运载标准+信息平台+协同机制”四位一体的立体化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体系提供对策建议。发展多式联运对于河南而言,是一个提高河南省整体物流发展水平的一个机会,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形成河南省自身的发展优势。从而为巩固提升河南省国际性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的战略地位,为河南省乃至全国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构建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生态圈、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提供借鉴。
河南省为了响应国家发展多式联运的相关政策法规,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河南省多式联运的高质量发展,为河南省多式联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11年《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河南省提出加快推进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的意见;201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的通知》,确定“服务‘空中丝绸之路’的卡车航班空陆联运示范工程”等12个项目为河南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2020的省政府发布相关公告,确定“服务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陕宁辽’-河南无车承运铁海(水)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等10个项目为河南省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不断落实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虽然政策大力支持发展多式联运,但河南省在发展多式联运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河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不平衡,内河航运仍较为落后,并且缺乏用于联系的多式联运专用场站,枢纽之间尚未实现平稳而有效的衔接,如河南省虽然已经构建起了“铁、空、路”三网联合体系,但是新郑机场与正在建设的郑州南站中间仍然有7公里的距离,并没有真正地实现并建设,使各种运输方式难以紧密配合,多式联运集疏运优势难以完全发挥。受自然、地理、历史等因素制约,河南水运资源先天不足,作为多式联运发展短板严重制约了多式联运一体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此外,虽然河南省不断加强对物流园区、开放口岸、货运场站等枢纽节点的建设,但是综合服务型多式联运专用场站依然短缺。枢纽节点之间仍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物理衔接,在货物转运时需借助公路运输来完成。然而公路运输运量有限,在运输网络中多式联运的集疏运能力受到严重限制。
运输系统之间相互独立,运载单元和货运车型的标准尚未形成良好对接,且每一运输系统载运设备的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仍处于较低状态。在载运工具方面,缺少铁路集装箱专用车辆,陆上运输车辆还是以中小型车辆为主,陆路、水路运输所使用的集装箱与航空专用集装箱的标准不一致,这样就无法形成货物装卸运输的无缝对接。由于河南省的“铁、公、机、港”等运输系统分属于不同管理部门,在确定载运设备标准时通常仅从本行业出发,而未考虑多式联运系统中其它行业主体。此外,在铁路运输方面,河南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与国际标准集装箱在尺寸、载重方面上不一致,当跨境运输需换装时,货物与集装箱不能精准匹配,空间利用率大大降低。在专业化方面,多式联运对人工作业依赖度高,而像自动导引车(AGV)、传送带、堆垛机、输送机、穿梭车(RGV)等自动化设备的使用还很少[5],极大制约了河南省多式联运专业化发展水平。
因为多式联运要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组成,而各种运输方式的信息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监管,各种运输方式的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导致物流信息难以准确按时的传送到下一个部门;其次河南省多式联运信息互联互通性只存在于运输链的个别节点或局部环节,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单到底”。长期以来,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等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在管理体制方面存在较大障碍,缺乏有效的、良好的、科学的共享与合作机制,部门间责任分工不明确,沟通和合作不畅通。另外,各运输部门间信息系统标准尚未统一,多式联运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门到门互联互通,也无法为相关企业提供高效、优质、全面的信息服务。
在多式联运系统中,市场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尚未形成跨部门、跨政府、跨行业的多式联运协同发展机制,“一单制”便捷运输依旧困难重重。目前,多式联运部门分割、政出多门,且各运输部门擅长“单兵作战”,彼此之间联动作用较弱,难以发挥各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以实现协同发展。比如在铁路运输方面,无论是调车还是出现问题需协商时,总是存在扯皮现象,严重影响了多式联运的运营效率。
持续加大对内河航运的资金及技术投入,补齐多式联运发展短板,加强集成式联运站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其作为多式联运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完善多式联运枢纽网络布局,实现枢纽节点间的无缝衔接。周口作为河南省唯一的通航城市,应加大航道整治力度,增加内河运输对货源的吸引力,同时完善大型综合物流枢纽服务功能,建设枢纽节点间的专用线路,实现各物流环节间直通作业,构建一体化、网络化、组织化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统筹建立多式联运载运设备标准体系,加快提升“铁、公、机、港”载运设备衔接、转换和互联水平,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精准对接国际标准。推广使用标准化、智能化、集约化的运载单元和货运车型,提高载运设备在多种运输方式间的转换效率。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一带一路”对外开放高地,争取与国际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对接。
目前河南省的一些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主要集中在铁路方面,如12306铁路货运服务中心用以处理相关事务,但在其他方面如水路、空运等方面缺少成熟的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这就很难促进不同运输方式间信息的流通。因此,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大交通”管理模式,整合多式联运资源,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为支撑,打造开放型政府(包括交通运输、海关、国检、商务等其他有关部门)公共信息交互共享综合服务平台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提高多式联运主体的参与度以及信息监管的透明度,需积极与铁路、民航和邮政等主管部门沟通与协调,打破各运输方式的信息和制度壁垒,鼓励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参与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共享,为多式联运的发展提供更加开放的信息平台。同时,应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在多式联运方面的应用,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全程监控物流运输过程,实现多式联运信息跨区域、跨部门、跨企业间的交换与共享,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公共信息服务。
首先,加强多式联运顶层设计,设立多式联运统一协调管理机构,明确划分运输主体的业务范围,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运输方式的独特优势,实现运输业务“宜公则公、宜铁则铁、宜空则空”的发展目标。其次,要突出交通主管部门的主体地位,在与规划、建设、交警等专业部门之间构建“动态、逐级、过程型”沟通协调机制,以达到政府各部门间“各定其位、职能错开、权责对等”的目标,促进多式联运竞合协作与共享发展。
自“一带一路”提出以来,河南省凭借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逐渐发展为全国物资集散中心,而多式联运凭借其集约高效、绿色安全等特点成为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河南省多式联运还存在诸多问题。鉴于此,本文从降本增效、智能集约、绿色低碳视角出发,探索“枢纽网络+运载标准+信息平台+协同机制”四位一体的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体系,全面打造降本提质、互联互通、一体高效、绿色集约的“铁、公、机、港”融合联动发展新格局,从而为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巩固河南省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地位打下坚实基础,为河南省乃至全国打造现代物流协同生态圈、建设交通强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借鉴。
本文主要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河南省多式联运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因河南省是一个内陆省份,其他城市成熟的发展方式并不一定适应于河南省,其他城市的发展指标、相关数据与实验结果也不是一定适合河南省,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采取定量方法,对影响河南省多式联运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探索出适合河南省的多式联运发展方式,从而推动河南省多式联运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