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肖青,窦玉坤,田明伟
(青岛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织造学”是高等纺织院校纺织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我校(青岛大学)纺织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共48学时(其中6学时为课内实验),3学分。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了解机织物织造原理的基础上,掌握织物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各工序的工艺流程及设备选择;各工序的工艺原理及主要工艺参数;主要工艺设备的工作原理等,了解机织技术的发展趋势,初步具备制订纺织产品上机工艺及参数的能力。该课程内容较多,共有两篇十二章,要在理论和实验共计48学时内理解并掌握所有内容难度较大。因此,本文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及学生反馈意见,根据“以学为本”的素质教育要求,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设定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织造学”课程第一篇为准备篇,分别为络筒、整经、浆纱、穿结经、定捻和卷纬、并捻;第二篇为织造篇,主要包含开口、引纬、打纬、卷取与送经、织机传动及断头自停、机织物加工综合讨论[1]。几乎每一章节中都包含织造工艺、设备、原理、质量控制等内容,学生要在48学时内理解所有的内容难度较大。
“织造学”课程是关于机织物生产织造的一门加工技术课程,是一门典型的工科课程,目前主要依靠理论授课完成课程目标,而本课程涉及的织造工艺、原理与设备非常复杂,仅靠学生的想象建立工艺与设备之间的联系,并理解二者之间的空间关系非常困难[2]。
目前我校“织造学”课程的教学手段主要是借助于多媒体进行理论授课,附有6个学时的课内实验辅助学习,多媒体授课对于传统的板书授课提供了丰富的授课素材,如图片、视频、动画演示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授课效率,但是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这是因为“织造学”是典型的工科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性非常强,仅通过课堂听讲想象对应的产品、工艺与设备是非常困难的,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考核方面,目前我校主要通过期末考试和6个学时实验课的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在复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只会背诵知识点,缺乏对工艺、设备和产品的系统了解,导致考试中工艺分析、计算设计题的得分普遍较低。
“织造学”是一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课程。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摆脱纺织品传统加工方式的束缚,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础理论和原理,还要求他们具有分析和解决纺织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织造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目前,“织造学”使用的教材是朱苏康,高卫东编写的《机织学》,属于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该教材的准备篇第一章就是络筒,而“织造学”是一门承前启后的课程,织造学中的原料就是“纺纱学”的最终产品,而织造学的最终产品又是“染整工艺学”的原料。因此在“织造学”课程之前首先要利用3个课时给学生梳理纺纱学的工艺流程,然后简单介绍织造学的概念、工艺流程、设备、产品等基础知识,最后再给学生讲解织造学得到的机织物还需经过退浆、煮练、漂白、染色等后加工处理才能得到面料。通过这种系统的知识梳理,使学生对织造学在整个纺织服装加工领域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全面的了解。
在织造篇,由于织造设备的更新换代比较快,目前纺织企业采用的主流织机为喷气织机和剑杆织机,有梭织机几乎被市场淘汰,而教材中还是对有梭织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对喷气织机和剑杆织机仅是简单提及,与企业实际生产现状脱节严重。因此,我校纺织工程教研室组织专业教师座谈,对“织造学”的课程教学进行调整和更新,将有梭织机的学时调整为1个学时,而喷气织机和剑杆织机调整为4个学时。
“织造学”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因此需通过多渠道获取教学资源,目前主要的方法有:(1)网络资源。进入相关设备生产企业网站下载视频、演示动画等。(2)企业资源。利用参加纺织机械展会的机会搜集设备宣传图片和产品小样。(3)实物展示。上课过程中现场演示、模拟管纱、筒子、综丝、停经片、槽筒等实物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
虽然我校织造学配备了6个课时的实验内容,但不能满足让学生掌握工艺与设备间对应关系的学时要求,因此要借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专业实习的机会加强其对织造学知识的学习,如邀请企业老师进行讲解,组织学生在企业跟踪产品的织造、后整理等工序,最后在实习报告和实习答辩中考察学生对织造设备、工艺、产品和工艺参数的掌握程度。
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通过近年来织造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一种“分组评定”模式的考核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3~4人,在本课程教学期间每一组至少列举1个与工艺与设备有关的实例;至少录制本组学生10分钟的讲课视频或让学生独立制作课程某一节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并进行流利讲述。
期末成绩考核方面,去除名词解释题等客观题,增加了工艺设计、理论计算、判断分析题型,增加了考试难度,更侧重考核学生的综合设计分析能力。
利用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成绩及课内实验成绩进行课程达成度计算、分析,对下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改进。
我校纺织工程专业的“织造学”课程教学经过积极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课程、专业和学科建设长远角度出发,还需要从两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鼓励老师深入企业学习,提高老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了解现代织造设备与产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二是增加实践机会,加强校企合作,使更多的学生深入到企业,融会贯通课堂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