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师范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4)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受教育过程的起点和基础,小学教师在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小学教师的培养至关重要。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是采用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模式,这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我国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起步较晚,2014年教育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其中明确指出要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可以说这是顺应我国教育发展要求的。2015年,河南省启动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作实施方案,着力解决农村学校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和教师资源短缺问题。而在众多办学问题中,体育教师短缺问题更为严重,这与国家“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养成锻炼习惯、带动学生体育蓬勃发展”的初衷相违背,也显示出了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中体育环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对于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根据小学体育工作开展需求来分析最为合理,结合当前教育改革需要和小学体育教师这一岗位限定,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小学体育教师所面对的是身心处于发展初期的低年龄段儿童,教师的品德以及外化的言行,会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除此以外,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怀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期,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层出不穷。教师能否积极吸纳新事物,转变教学观念,将新事物主动、及时地运用到教学中去,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可以说这一素质是针对当下教育改革所提出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教师承担着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良好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到教书育人的实效性。“身”除了具有能够胜任教师工作的健康体魄外,还包括以强健体魄为基础的灵活思维,能够随时从容应对各项工作。而“心”指的就是能够胜任教师职业所具备的心理素质。具体来说就是能够自我调节来自周围环境的压力,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同时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够以真诚的态度处理与同事、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
体育的课程价值和教育价值,是通过身体运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所以作为小学体育教师,首先要具备必要的运动技术。此外,还要掌握体育教育方面的知识、体育工具学科方面的知识和体育科学方面的知识。但只掌握体育相关知识是不够的,因为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要更注重事物的整体性和全面性,所以体育教师要尽可能掌握多学科知识,并将其融合到体育教学中,从而高质量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同时还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师的能力素质,是将内化知识转外化的过程,而且这种能力不仅仅要指向现今的教学,更要指向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就是说,既要能够胜任目前的体育工作,这里的工作不仅仅指教学,也包括组织比赛、社团训练等,也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实现对现有知识的再加工和再利用。还要具有科研能力,能够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形成理论。最后还要求教师具有再学习的能力,这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对象不断变化的需要。
自2015年河南省启动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作实施方案以来,根据省教育厅的统筹安排,全省几所师范类院校承担培养任务。虽然每年的招生政策和录取方式都有调整,但考试内容都是以文化课为主,即使有面试,也是形体、语言表达、粉笔字、才艺展示、心理测试等,基本不涉及体育的内容。可以说,选出来的学生其体育基础与其他非体育专业学生无异,他们对于体育的认识和理解比体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偏低。
对于小学全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河南省多所高校虽有所不同,但基本都可以按照通识教育或者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教师教育平台以及实践环节五大类来划分。体育相关的课程基本都出现在通识教育平台中,其他环节体育相关课程安排非常少,与其他专业学生差别不大。所占的学时比例也没有达到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农村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培养方案》的要求。
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是为了满足日后农村小学教学需要。但是就体育学科而言,河南省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体育课程多是以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体操、中国传统体育等技术课为主。但仅学习这些内容,连最基本的小学体育教学要求都无法满足,组织小学体育课外活动、指导小学体育训练和比赛就更难实现。
农村小学是小学全科教师实践所学知识、积累教学经验的重要平台。但是目前河南省农村小学存在体育课时量安排不达标,体育大课间无组织、无监管,大部分学校无校内竞赛活动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小学全科教师到农村小学进行教学实践,能够进行体育课程教学实践的机会也不多。
(1)以政府制定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标准为依据。
为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2011年教育部发布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其中对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提出了基本要求。2016年,河南省教育厅为了发展乡村教育,进一步优化农村学校师资配备,发布了《河南省小学教育专业全科教师培养方案(试行)》和《河南省小学教育专业全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指导标准(试行)》。这两个文件明确规定了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课程设置和小学全科教师需要达到的体育教学能力。可以说这两个文件是对《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具体化阐述。
(2)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
无论是单一学科小学教师的培养,还是全科小学教师的培养,最终指向是能够胜任小学教学工作。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工作,运用所学进行日常教学和管理,并且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起着指导一线教师开展具体教学工作,引领国家体育课程改革方向、指导各地和各小学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的重要作用。所以从现今体育教学和未来体育课程改革两个层面出发,满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需要也就是满足了小学全科教师入职后的体育教学需求,以此为依据进行的小学全科教师体育课程设置才真正合理、有效。
(1)强调针对性原则。
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就业指向是河南省农村小学。所以我们在进行人才培养时,要突出“小学”和“农村”这两个关键点。课程安排要遵循小学生成长、运动技能形成的客观规律,要符合小学教育的特点。同时,要在充分考察河南农村小学实际情况后针对性安排课程,才真正符合河南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需要。
(2)突出综合性原则。
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是我国小学教育的现实需求,这不但是对小学生认知规律的认同,也是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因此,在设置小学全科教师体育课程时,要鼓励他们吃透小学教材,寻找“嫁接点”,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其他学科内容,使小学生在愉快的体育锻炼中获得其他知识。
(3)重视实践性原则。
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目标是要让他们能够胜任小学多门学科教学和管理工作。所以教育实践课程的设置对于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教师岗位,提高教学能力至关重要。在安排学生教育实践时,要尽可能创造条件锻炼学生各学科的教学能力及管理能力,不能仅完成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便草草了事。在河南省农村小学不重视体育课程的情况下,要统筹安排,尽量给学生提供必要的体育学科教学机会。
(4)注重终身性原则。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教育者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满足教学需要。从体育层面来看,不但要教会学生体育知识和教学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自学能力。这对于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掌握和应用新知识非常重要。
(5)发展创新性原则。
现今国家重视对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中,也要注意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避免过度教师权威,在课程中设置合作练习和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想法,从而加大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在国家推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体育学科已经不再是“边缘学科”倍受忽视。小学教育注重学身心的全面发展,体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因此从源头出发,根据河南农村小学实际有针对性地开设体育课程,才能真正培养出能够胜任多科教学需求的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