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药学类专业药理学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

2020-12-31 13:32:46郑书国汪五三张俊秀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期末考试药理学测验

郑书国,汪五三,王 娟,张俊秀

(皖南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的桥梁学科,尤其对于药学类专业来说,药理学更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学好药理学对将来从事药学相关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药理学不仅涉及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还涉及众多临床学科,具有药物种类繁多、内容抽象复杂等特点,加之药学类专业相关基础及临床医学课程开设较少,学生普遍反映药理学难学、难记,因此对药理学产生畏难情绪,严重影响学习药理学的兴趣和热情[1]。目前,我校药学类专业药理学课程成绩主要采用期末考试这一终结性评价方式,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导致许多学生平时缺乏学习的压力和动力,对课程内容预习、复习积极性不高,每到期末考试前就死记硬背。这种现象造成学生对课程内容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严重影响药理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改革药学类专业药理学课程评价方式,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推进药理学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

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一种教学评价方法,是对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等方面做出的评价,其目的是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2]。目前,形成性评价已广泛应用于医学专业本科生外科学、医学检验、病理生理学等课程教学过程,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3-4]。为此,我们在药学类专业药理学教学中探索建立了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1 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

药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基础学科,实验教学在教学内容中占较大比重。由于我校药理学实验部分与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共同组成一门独立课程——机能实验学,因此在药理学课程评价体系中未包含实验相关内容。目前,我们在药学类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综合采用了以下几种评价形式,并在课程开始时明确告知学生,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并提出反馈意见,以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

1.1 课堂考勤

课堂教学是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主渠道。课堂考勤是培养学生良好纪律意识、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形成良好学习风气的必要条件,也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一项基本保障[5]。虽然目前对于大学课堂考勤的必要性尚存在不同观点,但总体来说,对于部分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来说,课堂考勤仍是一种有效的督促手段。由于传统的点名方式耗时过长,我们采用了雨课堂线上签到功能,规范课堂点名流程,提高课堂点名效率。在课程结束时,将学生出勤情况整理、统计后计入课程总成绩。

1.2 课堂提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多方面的作用。首先,提问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复习和预习,增强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提问可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促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最后,提问可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和方式,提高教学质量[6]。因此,我们利用雨课堂随机点名功能进行提问,这些问题既可以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情况,也可以促使学生拓展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然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大班教学中难以保证提问涉及所有学生。因此,在大班教学时,课堂提问成绩不宜作为课程评价组成部分。

1.3 平时小测验

平时小测验可督促学生及时复习所学内容,克服学生课后不复习、期末考试前突击背诵的不良习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我们在每个章节结束后,紧密结合课程大纲和执业药师考试要求,针对重要知识点设计习题,借助于雨课堂开展小测验,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发现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1.4 阶段性测验

阶段性测验是对学生前一阶段学习情况的较全面检测,是形成性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阶段性测验可检验学生在学习态度、能力、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系统性复习前面所学内容,加强对各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有效提高学习效果[7];另一方面,阶段性测验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在药理学教学中定期开展了阶段性测验,每学期3~4次,并将测验成绩纳入课程总评成绩,以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及时复习和巩固,推动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5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单一的期末考试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研究表明,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可明显提高教学质量[8]。因此,在药理学教学中,我们将期末考试与平时表现、阶段性测验等形成性评价方式相结合,构建完整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2 形成性评价体系运行效果

形成性评价体系建立并在药学相关专业运行以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师生互动明显增加,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课堂气氛活跃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新型网络资源的不断涌现,加之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学生的积极性下降,课堂表现不佳。自采用课堂考勤和课堂提问以来,学生出勤率明显提高,上课迟到、早退及无故旷课等现象明显减少,学期平均出勤率达95%以上。为了应对课堂提问,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开小差、玩手机游戏等现象明显减少,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2 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

在传统的药理学教学中,由于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大多数学生平时复习较少,每到期末考试前突击背诵。由于对许多内容不理解,考试时“张冠李戴”现象较为普遍,考试成绩不够理想。采用形成性评价体系以来,由于需要应对课堂提问、平时测验和阶段性测验,学生除了课堂听课更为认真外,课后复习、预习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通过雨课堂或微信与任课教师沟通,增强了交流的便利性和时效性。通过对某些代表性问题的解答,可使更多学生从中获益。

2.3 课程成绩明显提高

多年以来,我校药理学主要采用期末考试这一终结性评价形式。由于学生平时缺少复习的压力和动力,对课堂所学内容不能及时复习、巩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同时,由于缺乏师生交流,教师也不能及时获取教学效果反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了解并做出调整,影响教学效果,期末考试成绩常不理想。实施形成性评价体系以来,由于学生平时学习积极性提高,师生交流增加,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教师也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效果明显改善,课程成绩明显提高。

3 结语

药理学是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药理学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药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在药理学教学中,我们基于雨课堂将课堂考勤、课堂提问、平时测验、阶段性测验等考核形式与期末考试有机结合,建立了形成性评价体系,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明显增强了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期末考试药理学测验
高二期末考试模拟卷(A卷)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向着期末考试,冲刺!
期末考试
艺术药理学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26
《新年大测验》大揭榜
趣味(语文)(2018年7期)2018-06-26 08:13:48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考试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3:30:50
药理学原则在抗微生物药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你知道吗?
少年科学(2014年10期)2014-11-14 07:38:17
药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