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情防控是畜禽养殖过程中较为重要的部分,科学的防控一方面可以减少动物疫情的发生及传播,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保护畜禽健康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但目前我国的动物疫情防控工作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探讨对策,仅供参考。
1.1 养殖场布局规划不合理一些规模化养殖场在选址时仅考虑了交通的便利性和饮水或饲料运输的便利性,而没有根据要求远离交通主干道和生活区,且不得临近学校、医院等场所[1]。养殖场内部的布局也不合理,生活区、生产区距离较近或没有明确分区的现象屡见不鲜。
1.2 养殖场基础设施较差一些规模化养殖场是从散户养殖逐渐发展而来的,所以养殖场内粪便、污水等处理设施的容量不能适应大规模的养殖,消毒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也较为落后[2],加大了畜禽疫病传播的风险。
1.3 疫情防控意识淡薄养殖场的管理人员一般不是畜牧专业或兽医专业的科班出身,多数管理人员不具备畜牧兽医相关知识,而基层的兽医人数较少,不能完全普及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加之防疫补偿落实不到位或补偿金额较低,导致在防疫监管人员对养殖场进行管理时养殖场管理人员存在较大的抵触情绪,发现患病动物不能及时上报,导致了动物疫病的进一步蔓延。
1.4 监管力度较低一些基层防疫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对规模化养殖场的管理仅停留在纸面上,认为只要档案填写完备就是监管到位,这不仅没有起到监管的目的而且造成了养殖场管理人员的抵触心理。基层防疫监管人员的人数较少,但养殖场的数量较多,监管人员很难胜任繁重的监管工作,难免有疏忽的时候。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本是证明养殖场防疫是否合格的有效依据,但一些基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办证人员没有付到相应的责任,办证并没有根据《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严格执行[3],随意颁发合格证,给防疫监管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2.1 改进养殖场的布局和设施由当地的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进行指导和监督,帮助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立合理的排污以及无害化设施,同时合理养殖场的分区,使得养殖场的布局和设施能够满足正常的生产需要。
2.2 加大宣传力度很多疫情防疫中的不足是由于养殖场的管理人员不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而导致的,所以应当通过宣传手册、集中培训或线上培训等多种方式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从规模化养殖场的选址、建设,到动物的调入和管理,最后到动物产品及其制品的产出均应当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管理人员的防疫意识,从根本上解决病死畜禽不经无害化处理、患病畜禽仍就买卖的不良现象。
2.3 加大扶持力度很多疫病一经发现应当立刻扑杀,但目前由于牛等大牲畜的价格较高,疫情发生后又常呈群体性发病,这使得养殖场的管理人员不能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只能将病畜进行售卖来挽回部分损失,这样做会导致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但是这种情况在监管方面难度较大。所以,应当建立补偿资金库,在有疫病发生时,为了促进养殖场及时的上报和扑杀病畜,应当从资金库中提取资金进行补偿,从而更好的提高养殖场的防疫积极性。
2.4 提高业务能力根据《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的相关要求,要对县级以上的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每一个从业人员都能严格审查,对条件符合的规模化养殖场发放合格证,对不符合条件的养殖场进行一定的处罚。确保每一个从业人员在监督执法过程中都能够遵守职业规范,切实做好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发放工作。
综上所述,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疫情防控工作不是某一单一环节,而是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这需要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帮助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管理人员从根本上了解疫情防控工作、重视疫情防控工作,让疫情防控问题从根本上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