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的临床症状与综合防治

2020-12-31 13:43
兽医导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水疱口蹄疫亚型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性较强的动物疫病,主要感染牛、羊、猪等偶蹄动物。该病是1514年首次在意大利被发现,而后在1898年由德国的微生物学家证明该病原为滤过性病毒[1]。该病的发病率可达100%,但基本上呈良性经过,多数动物患病后如无继发性疾病不会发生死亡。由于其传播能力极强,所以国际兽医局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且位居前列,所以科学的对口蹄疫进行防控十分必要。

1 病原学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口蹄疫病毒是微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的成员之一,病毒呈六角形或球形结构,由核糖核酸以及蛋白壳组成,没有囊膜结构。该病毒有7个不同的血清型,分别为O型、A型、C型、SAT I型、SAT 2型、SAT 3型、AsiaⅠ型,这7个血清型又可以分为不同的亚型,目前已知的亚型已经达到80个以上,且各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反应,亚型之间的免疫力也不尽相同,这给预防口蹄疫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口蹄疫病毒对低温的抵抗性较强,4℃左右可以存活几个月,零下70℃可以存活几年,紫外线对于该病毒有杀灭作用,高温条件下该病毒也不易存活,沸水中3min就可以杀死全部病毒,阳光直射1h也可以将其杀灭。口蹄疫病毒对酸碱的抗性较差,pH值为5时立刻就能杀灭大部分病毒,所以肉类经过酸化处理后,其中的口蹄疫病毒基本上可以被消灭。普通的消毒剂对口蹄疫病毒没作用,对于口蹄疫的消毒应当用2%的氢氧化钠,2%的氢氧化钾、1%~2%的甲醛溶液或4%的碳酸钠溶液。

2 流行特点

猪口蹄疫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猪和带病猪,猪在感染初期的传播性最高,即便患病猪已经病愈,仍可以向环境排毒,口腔、鼻镜、蹄部等处的水疱皮、液以及患病猪的排泄物均能够作为传染源传染给其他猪。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消化道传播、呼吸道传播、黏膜传播以及垂直传播。口蹄疫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夏季由于天气炎热,病毒的抗性较低,不易发生大规模流行。

3 临床症状

猪口蹄疫的潜伏期在2~5d之间,也有的会在感染后18h左右发病。感染后会在皮肤无毛区域出现水疱,以口腔黏膜、鼻镜、舌头、乳区以及蹄部为主,患病猪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水疱内一开始为透明的黄色液体,而后逐渐转为粉红色液体,最后变为混浊的液体。随着病程的延长,水疱逐渐破溃,变为红色的烂斑,且附着有浅黄色的渗出物,渗出物逐渐风干为黄色痂皮,1周后痂皮变为结痂,患病猪逐渐痊愈。但是如果在病猪发病的过程中出现继发感染,患处将逐渐扩大并形成溃疡,有时还会造成蹄壳脱落,影响病猪的活动,母猪患病时常因乳区疼痛而拒绝哺乳,容易造成仔猪的死亡。仔猪患病后容易引发腹泻或心肌炎,病死率高达60%~80%。

剖检患病猪可以看到口腔黏膜、舌头、支气管、器官上有多处圆形水疱或病灶,有的病灶因感染而有脓性分泌物,症状较重的猪还会有心肌炎症状,室中膈内有灰色斑点或坏死灶,也称“虎斑心”,脑干和脊髓中有散在的出血点,肌肉中有灰白色或灰黄色的条纹。

4 综合防治

由于猪口蹄疫病发现后需要进行扑杀,加之这一疾病传播速度极快,这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面对猪口蹄疫病应当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这是最直接有效控制猪口蹄疫病的手段。制定免疫程序时,应当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考虑到地方病、当前季节流行病等诸多因素后再选择合适的疫苗对易感动物进行免疫接种[2]。有学者对不同阶段的猪进行了免疫程序的优化研究,结果发现母猪产前45d注射口蹄疫(Ⅱ)疫苗效果最佳;仔猪出生后1个月进行首免,间隔半个月后再进行加强免疫,4月龄时再进行一次免疫效果最好[3]。

除了建立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外,还应当加强饲养管理,根据猪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供给充足的营养,保障饲料的品质,使猪能够保持较好的身体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够有足够的免疫力来对抗疾病。圈舍应当进行定期消毒,消毒药品应当交替使用,避免病菌产生耐药性。只有做好了以上几点才能够切实降低猪口蹄疫的发病率。

猜你喜欢
水疱口蹄疫亚型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2012—2018年长春市手足口病非肠道病毒A组71型肠道病毒V P1基因特征分析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尖锐湿疣患者感染HPV亚型的研究及临床分析
Acknowledgment to reviewers—Novem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不同治疗时机对扁平苔癣疗效的影响
口蹄疫
“口蹄疫”是怎么回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