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油田研究院科技项目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2020-12-31 13:31
石油科技论坛 2020年2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勘探研究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近年来,华东油气田围绕“油气并举、常非并进,自主经营、管理创新”两大发展主题,提出“效益勘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3个方面的保障要求。作为油气田的技术支撑单位,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简称研究院)强化顶层设计,深化精益管理,推进成果转化;激发全院科研活力,充分发挥年轻、高知群体的创新驱动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创效,对完成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油气勘探开发指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1 研究院科技项目管理体系运作实践

1.1 建立科技管理架构,健全科技管理制度

目前,研究院科技项目管理体系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1)科技引领作用不强。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生产代科研的习惯,需要强化科技攻关的顶层设计,优化组织机构,聚焦重点和前沿,立好项,解决实际问题。(2)激励机制不完善,价值引导还不够。对油气发现等生产专项缺少激励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渠道还不健全。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形成良好科研氛围,增强科研人员的获得感。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院设置了科技委员会,下设油气勘探、油气开发、物探、综合4个专业委员会,负责审定年度生产科研项目计划、外协科研项目计划、研究院科研生产质量管理;组织各类专业技术交流,评选推荐各类科技成果奖;指导修订完善科技管理制度、科技发展规划;组织专家参与专业技术管理,提高专家话语权和技术权威地位,更好地发挥专家建言献策、咨询把关、科学论证等作用[1]。

研究院在执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总部、分公司相关制度的同时,充分考虑研究院科研生产实际,制定了《勘探开发研究院纵向科研生产项目管理办法》《勘探开发研究院对外创收管理办法》《勘探开发研究院外协项目管理办法》《勘探开发研究院项目组管理实施细则》共4项科技管理制度和办法,规范项目(组)产生、过程管控、考核、激励等事宜。对保障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激励科研人员的技术创新,保护集体和个人的劳动成果,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1.2 强化项目闭环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项目管理是油田科技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构成要素[2]。研究院科技项目管理实行3级管控,利用PDCA循环对项目运行进行控制[3]。研究部门主要对工作量完成情况、基础资料的准确性、报告图件编写是否规范进行管控;专业组委会主要对研究内容及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研究思路是否准确进行监督;科技委员会主要对成果总结是否到位、创新点的提炼、汇报思路的梳理进行指导。

科技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立项、过程管控、结题管理及成果转化四大环节。其中,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通过解读《中国石化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与激励管理办法》《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技术贸易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理清科技成果转化申报体系,通过实施宣贯《研究院油气发现专项管理办法》《研究院纵向科研生产项目管理办法》,强化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识,鼓励科研成果在油田内部实施和工业化应用,实现“项目立项—验收—鉴定—成果转化”的闭环管理。近两年研究院积极申报企业自行实施成果转化、首次实施新技术、“十条龙”项目工业化应用等奖励,核增工资总额300余万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增值创效。

1.3 组建特色专业团队,支撑油田高质量发展

研究院的主攻方向已由常规油逐步扩展至页岩气、煤层气、常规油三大资源类型,有限的科研力量被进一步分化,需要构建高效精干的科研团队,高效完成年度科研生产任务,支撑油田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以国家重大专项、中国石化“十条龙”及新立项目为平台,以集团公司页岩气创新团队为蓝本,从创建标准、创建目标、领军人物、团队成员、标志性成果、时间节点、表彰激励等方面对标,创建特色专业团队,制定短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助力资源有效勘探开发。

(1)页岩气物探—地质—实验联合攻关团队。集中服务“物探、地质、实验”等领域,履行“井位踏勘、方案论证、井位设计、钻井跟踪、地质导向、压裂试气、动态分析、信息保障”八大流程,实现页岩气勘探开发全闭环、全过程支撑。

(2)煤层气资源评价—目标优选—效益开发产业化团队。从资源评价到实现达产稳产,提供系统支持,重点支撑资源评价及战略选区、延川南煤层气排采、煤系气立体动用、织金多煤层评价,实现煤层气战略接替、效益达产、规模发展。

(3)常规油隐蔽性油藏预测、评价攻关团队。以苏北盆地隐蔽油藏为攻关目标,建立以沉积建模、储层预测为核心的岩性目标识别技术,深入开展盆地—凹陷—区带成藏要素评价及耦合关系研究,明确油气富集规律,预测潜在油藏类型,指导区带综合评价和目标优选,发现并落实一批规模可动用储层,支撑苏北老区可持续发展。

(4)CO2驱—碳封存一体化技术专业团队。以华东CO2驱示范基地品牌为支撑,传统CO2驱油研究团队为基础,拓展碳排放、碳封存研究领域,组建涵盖碳排放、源汇匹配分析到CO2驱选区评价,物理模拟实验,方案设计与优化,效果评价等油藏工程领域的技术团队,提高原油采收率与碳封存的一体化水平。

(5)部署—设计—采集—处理—解释地球物理一体化研究团队。以地质任务为基础,充分考虑地表、地下条件,优化测线部署方案;基于模型正演和前期资料论证的观测系统设计与现场优化调整;内部监督全程,全面严格把关现场采集施工各环节;处理解释前移,室内室外相结合,监控采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1.4 营造科研文化氛围,培育人才队伍

搭建多类型交流平台,营造“唯是创新、加油争气”的科研文化。一是针对青年员工、科研骨干、主任师等不同群体开展差异化交流。构建科技译文、科技论文、项目成果交流平台。其中,科技译文主要针对新迈入科研团队的青年员工,科技论文主要针对毕业3~5年的青年科研骨干,科研项目成果主要针对研究所负责人、主任师、副主任师。通过交流平台,营造浓厚的科研文化氛围,培育3个层次人才团队。二是针对研究院业务特点,搭建物探、油气藏动态分析等技术比武平台,提升员工实际操作能力,激发青年员工参与技术比拼。三是搭建大家讲堂,分享生产科研管理经验,弘扬“大家为大家、大家育大家”的培养理念。同时,科技论文、技术比武等作为广大科研人员专业技术岗位(主任师、副主任师等)考核、评定的重要指标,增强科研人员获得感,发挥突出人才的示范作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2 提升科技项目管理水平取得初步成果

2.1 开展国家及集团专项,形成核心知识产权

研究院针对非常规为主营业务的特点,组织科委会开展专题研讨,明确了以国家重大专项、中国石化“十条龙”科技项目为平台,着力打造研究院地质评价技术的知识产权系列。2019年申请“低勘探程度区常压页岩气保存条件定量分析方法”“基于三因素控气的常压页岩气富集高产目标优选方法”等4项专利,形成了常压页岩气特色技术的示范效应。“十三五”以来,研究院共取得发明专利授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5项、软件著作权3项,编制标准6项。

2.2 科技引领生产,助推新发现建设新产能

近年来,科技创新高效支撑企业发展成效显著,发现了苏北南华—仓吉中浅层千万吨级岩性油藏,建成了中国石化第一个煤层气田——延川南煤层气田;渝东南地区常压页岩气勘探实现重大突破,目前正在进行7.9×108m3产能建设,助推华东油气分公司2018年建成百万吨油气田,实现扭亏为盈。近年,研究院科技成果及时转化,勘探开发成效显著,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4项,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特等奖3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渝东南盆缘转换带常压页岩气勘探团队”获得中国石化2018年度优秀创新团队称号。

2.3 科技攻关与科技管理两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跨部门多专业的产业化团队、联合攻关团队锻炼了队伍,提升了科研水平。科研人员通过承担不同层级项目,专业水平得到提升。经常性的基本功训练、技术比武,锻炼出技术精、善创新的专业技术人才。科技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4],通过参加培训和自主学习,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具备较强的政策理解把控、项目协调、服务及沟通能力[5],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与上级主管部门、兄弟单位、社会组织、科研人员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保持科技项目管理运行环节的畅通。

3 科技项目管理工作设想与建议

3.1 抓实科技顶层规划,稳步提升科技引领

坚持基础性、前瞻性、目标引领,与问题导向相结合,进一步优化、精炼油气田、研究院科技立项。重点聚焦新层系评价,加大基础研究力度,为形成新的接替阵地做好准备;开展开发技术政策优化攻关,加强老区生产规律及增产稳产技术研究,保障气田活力。同时针对“十四五”油气田发展方向和目标,抓好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为研究院科技攻关、人才培育奠定基础。

3.2 探索专家准入制度,重点体现职责权利

进一步完善科委会等专家库,设立专家准入标准,形成专家准入机制,对专家的研究领域进一步细化。在项目评审前,根据研究内容选取相关专家。专家打分实行实名制,运用大数据进行监督,对异常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有少数专家出现多次片面性打分,将对其谈话提醒,直至禁入。将专家、主任师与项目组按专业方向进行配对,项目组考核情况与专家、主任师的考核挂钩,充分体现职责与权利。

3.3 完善项目激励机制,充分激发科技活力

一是要细化项目构成。借鉴集团基础前瞻性、重大项目、一般项目来分类设置项目,设立一批具有创新、引领、重要带动意义的基础科研项目。科技进步奖评审时分类评价,避免炒热门,保护冷门项目组,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二是按照科研新锐、骨干、专家、管理等类别设立突出贡献奖项,激发科研人员活力。三是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优化科技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扩展科技人才成才渠道,搭建科技人才成长舞台[6]。

3.4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深化推动科技创效

如果说项目过程管控是工作质量提升的基础,那么项目管理向后延伸就是质量提升的保证。下一步将发挥科技成果对井位部署、开发方案设计、老井调层的指导作用,实现科研效益最大化。加强组织科技成果交流,遴选研究攻关出成效、推广应用效果好的科技成果,加强成果总结、申报鉴定,进一步完善成果转化渠道。对转化应用效果较好的项目给予激励,提高科研人员的获得感,实现科技引领生产。

4 结束语

健全的管理架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科技项目管理的保障,项目运行管理是科技项目管理的基础,人才队伍建设是科技项目管理的根本,良好的科研文化氛围是提升科技项目管理的催化剂,每一个环节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院将努力实现科技项目管理思路更清晰、职责更明确、运行更流畅,多维度激发科技活力,助力油田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勘探研究院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费县故城勘探报告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捣乱!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立秋
浅析测绘在煤矿勘探中的应用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