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卉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蚌埠 233000)
在对电子病历系统评级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作出分析之前,有必要谈一谈电子病历系统范围。许多长期从事信息构建工作的人对电子病历系统的理解不准确或不充分,简单的将电子病历系统理解为记录患者就医信息的数据库。但电子病历系统的范围很广,包括医院所有执行科室对所有患者所产生的电子文书。简而言之,与医疗实践相关的系统软件创建的所有电子记录都属于电子病历系统记录的范围。此外,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提高,出现了医疗社区、远程诊疗、协作门诊、家庭医生和互联网医院等新医疗模式的发展,电子病历系统的范围已逐渐从医院内部扩展到医院外部。在未来的发展中,网络的全面覆盖和高速、高效的大数据管理技术将使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系统更加完善和准确。电子病历系统以患者为中心,围绕医疗工作,在诊断和治疗过程的同时,对就医的所有详细信息进行系统的存储。通过对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的分类和评估,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不足,并指出了医院信息化的发展方向。通过部署和应用移动医疗服务来建立医院信息化,从而提高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水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关注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并逐步完善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建立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平台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电子病历信息系统集成平台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电子病历系统集成平台以分析当前医院信息系统的实际建设状况,并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资料。与医院的日常运营和管理有关的许多细节,例如信息和数据管理,包括在医院正常业务管理范围内的相关系统的使用,例如患者医疗影像,电子病历和检查报告等,都依靠集成平台得到了信息化的收集和整理。医院的大量患者会生成大量数据,无法快速共享,集成平台通过高效交付并采用集成方法来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实现了患者的全面信息管理并提高管理效率。医疗机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集成平台建立信息和数据共享平台,在日常的运营和管理过程中汇总信息和数据,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信息共享,综合汇总各部门和部门产生的信息和数据。通过逐步建立医院内部完整的信息系统集成平台,可以改变现有的一对一接口,实现多个接口的互连,并有效地管理数据和信息,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医院的工作系统可以充分利用集成管理系统并对其进行有效简化,从而减少了员工的实际工作量。电子病历系统集成平台比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更加方便,维护成本低,信息系统的选择不再受到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相关信息,可以及时获取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流以及信息和数据各个方面的信息,使数据和信息共享更加可实现和进一步优化,最大限度地利用医疗资源。
例如医疗机构加强对信息部门的重视,积极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等级的持续发展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一个阶段是验收筛选阶段,包括数据创建和检查,第二阶段是持续改进阶段,分为基准改进和流程改进。在验收筛选阶段就通过集成平台的途径对患者病历信息进行电子信息化处理。病患在就医期间,向医院提供的个人信息以及病情的简单介绍信息,以电子病历集成平台的方式进行收集和检查。对病患的信息收集检查完之后,集成平台及时将信息分送到患者就医相对应的科室,医生就可提前了解患者的患病情况,作出正确就医指导。持续改进阶段利用电子病历系统的集成平台操作,在患者就医结束之后,通过集成平台对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备份。集成平台的有效应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效率,也让医疗机构的数据库操作更为安全和简便高效。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信息中心的状况在不断改善,其作用日益突出,给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化发展理念带来了新的变化。医院电子系统信息中心的地位稳步提高,医院通过开展部门和个人的信息选择活动,有效地提高了信息中心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中心地位。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信息中心的不断应用,达到了规范医院管理和服务,改变以管理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的目标。通过信息技术为患者提供了便利的医疗环境,规范了医院的管理体系。信息中心一直是服务部门成员中的重要角色,在传统的医院组织结构中,信息中心位于底层,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环境下,医院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善,信息中心已成为医疗机构竞争的核心。医院信息化的发展需要计算机的支持,在计算机高效运行的环境中,信息中心人员参与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和开发,以便计算机人员可以了解和理解医院管理。为了在医院的治疗过程中适应新的管理模式,信息部门承担了重新设计业务流程的重任,引导医院采用新的管理路径,消除了原有缺陷,促进了业务中信息的部署。医院电子病历信息中心应该引进什么样的人力资源,培养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直接关系到信息化的速度和程度以及后续发展的空间,因此人力资源的建立是所有医院都应考虑的问题。在电子病历系统信息中心,信息中心的管理人员担当领导角色,除了了解计算机技术外,还必须熟悉医院的总体管理内容和程序,并具有精湛的技能,发挥创新和协调技能以及技术和管理领导者的作用,在信息中心内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充分利用每个信息中心员工的潜力,并共同为电子病历系统的运行作出贡献。
例如医疗机构不仅要对医务工作者进行招聘,也要重视医疗机构信息管理人员的招聘。电子病历系统信息中心的团队必须有专业的维护人员来保证信息中心的安全,优化和维护系统的流程和数据,及时调度计划中的补丁漏洞,并注意硬件的维护和修理。比如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信息中心人力培训可以根据医院信息化需求,建立信息中心人力培训计划,适当引入各种水平的专业人才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和挽留人才。医疗机构有必要吸收先进的信息系统管理技术,进一步完善和完善信息系统集成平台,并确保所引入的技术适合当前的医疗环境。医疗机构可以加强信息和数据的访问控制和加密,对电子病历系统信息中心进行最大程度的安全管理,以确保信息和数据的最大效率和安全性。对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信息中心的管控,医疗机构有必要通过电子病历系统的分类和评估标准来促进医院数据中心的建立。医院要购买高效安全的业务系统来构建信息中心,医院要始终明确医疗数据是医院的最重要资产。在构建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信息中心时,医疗机构要专注于硬件和软件功能的完整性,也要对医疗机构的数字资产制定相应的策略。针对电子病历信息中心软件技术尚未得到充分标准化,医疗机构必须定制相关信息中心软件才能获得更高的效果和评价。比如在医疗机构上线之前,新的应用程序必须经过大量的准备工作,以确保信息中心的安全。典型的模式是对医疗机构进行需求分析、个性化调查、软件修改、再调查和软件修改,此过程重复多次。最后,在信息系统中心开始实施时,该信息中心内在上线之前就已经运行足够,运行时间长而运行稳定。同时项目期间和之后的协调也使保证电子病历系统信息中心运行的关键。医院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尤其是医院自身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在执行项目时,需要很好地协调两者的关系。首先是与医疗部门和护理部门等职能部门合作,组织各种业务流程并确定各种关键需求。第二是与临床和医学技术等应用部门合作,主要侧重于各种过程和要求的实施。这样,该项目就不会脱离现实,将得到各方的积极合作,信息化建设也就更加顺利。为了应对临床实践中出现的常见软件问题,医疗机构的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可以定期访问病房,为医务人员进行软件知识讲座,向医务人员介绍软件的操作过程以及如何使用软件,电子病历系统信息中心的专业管理人员可以对如何正确执行医疗命令进行指导教学。通过医院信息中心的医院内部互动平台,医院的在线办公系统共享和维护,极大地促进了医务人员和电子病历系统信息中心人员之间的沟通。
建立可以科学地监测医疗环节质量的电子病历体系是医疗机构必不可少的,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估体系,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评级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实现以医生工作站和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医疗服务的全面信息化,并通过涵盖医疗质量管理和临床医疗技术各个领域的管理来管理所有业务链接。电子病历系统评级进一步提高了医疗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并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