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

2020-12-31 12:20柴士众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教师学科

柴士众

(榆树市城发乡永兴村小学 吉林 榆树 130423)

引言

小学是大部分小学生认知体育学科、了解体育学科概念的阶段,所以小学体育教学的顺利实施决定着学生今后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做事情的最大催动力就是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体育学习中,然后教师在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乐于锻炼身体的积极学习态度。在当下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最艰巨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但在其中,教师也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应不断吸取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1、目前我国体育教学现状

就我国整体体育教学来看,首先在教学中主要有两大影响因素,一是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二是学校内的体育教师缺少,师资力量薄弱。体育学科与其他理论学科相比,收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关注少之又少,也是因为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校在选择体育教师时过于草率,只走表面形式。学校会认为体育学科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所以不需要具备专业体育训练过的体育教师,还有一些学校甚至有理论学科教师来兼任体育教师。理论学科教师并没有接受过真正的体育训练,所以,根本无法对症下药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得不到激发,久而久之,体育课就只剩下一个空架子,起不到任何积极教学作用。

其次,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在比较偏远、规模较小的县城学校往往因为资金不足而不能购买合格的体育教学配套设施。严重者还会在配备体育器材过程中以次充好,这也是制约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与传统教学的影响,学校以及教育部门过于重视理论学科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的体育锻炼,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有些学校甚至还会直接取消体育课,将体育课的时间安排其他理论学科教学,让学生始终沉浸在单一、无聊的理论学科中,课程表也知识徒有其表,为通过教育部门的检查,在这样的情况中,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成为了学习的机器,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2、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的必要性

小学时期学生还处于儿童阶段,所以这个时期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体育这门新鲜课程拥有极强的好奇心。也正由于小学时期学生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三观没有完全形成,并且对自己适合的体育项目也处于未知状态,因此,更需要教师对其加以合理的指导,让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普遍情况下,大部分小学生会对不熟悉、趣味性强、以及合作竞赛类型的体育活动感兴趣,但如果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兴趣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能使用正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效率,也会阻碍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首要任务,并围绕此来展开一系列教学,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让学生积极加入到体育活动中,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3、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作用

3.1、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学生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到其中。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尝试使用培养学生兴趣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是正确的选择,在其中加强学生对体育学科的认识,让学生重新认识体育学科,了解体育学科所带来的好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氛围的高效构建,对学生学习情况也有极强的改善作用。兴趣应从小培养,年龄越小学生就越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注意力,从而形成兴趣。小学时期学生年纪小,自控力较低,所以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学习兴趣是最佳选择,能够化兴趣为动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2、增强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都需要根据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实施教学,如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生活环境等等,通过这个方式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外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使用柔和的讲话方式打入学生内部,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喜爱。体育教师是最容易做到这一点的,因为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会呈现最放松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最容易向教师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所以体育教师应抓住这一优势与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内心的真实想法,然后通过了解后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体育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因为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但一切教学都需要围绕这兴趣展开。当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相关体育锻炼就是非常简单是事情,由此高效课堂也得以建立,在高效课堂的促进下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3.3、改善学生的体质

带着兴趣的教学能够改变学生对体育学科的热爱程度,也能改善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当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积极进行体育活动,那么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在课间休息中都能够看见学生运动的身影,这就对学生自身体质的提升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学生的体质是应想体育课堂质量的关键因素,二者互相制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还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让学生在教师的体育课堂中,能够不断提高对自己身体素质的要求,主动为自己计划体育锻炼内容,从中获得身体素质的提高。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放松疲惫的学习精神,投入到轻松的体育锻炼中,一改原本紧张的学习状态,调整好状态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准备。根据教学目标实施体育教学,在满足学生学习上的基本要求上,让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健康成长。

4、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

4.1、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正确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让学生在教学中更加积极上进,加入课堂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但是因为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初期。还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所以很容易在课堂中因为新鲜事物而分散注意力,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实施教学。在此基础上根据当下的实际情况及时改变教学方式,使课堂多样化的特点得以体现。此外小学生对任何事都具有较强的好胜心,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比赛。比如,在进行跳绳项目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跳绳比赛,每人进行一分钟跳绳,最后将小组成员一分钟跳绳数量叠加在一起,得出总数,数量最多的学生获胜。在其中教师也可以建立奖惩制度,这样学生们的好胜心得到激发,为了奖品积极加入活动中。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感受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利用好胜心促使学生进行更搞笑的体育锻炼,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2、转变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虽然小学生身心发展并不成熟,但是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应转换思想,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中老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这样的教学不仅效率得不到提高,还会阻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课堂中角色的转变,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的表现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体育活动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设计正确的体育锻炼。比如在进行有关跑步的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操场上进行长跑、短跑等形式锻炼,具体锻炼方式交由学生自行选择。在其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认可学生的兴趣点,可以给予相关建议,但不行被迫选择,这样的方式实现了角色的转换,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加入到体育锻炼中。

4.3、注重情感教学,加强师生互动

在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学生在教学中的引导者,而不是指挥者。小学生天真、直率,所以学生会应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对一门学科感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注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加互动与交流。比如,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放下面子加入其中,以温柔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赢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敞开心扉将内心对体育活动的想法讲出来。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及时改变教学方式与内容,从而获得学生的喜爱,主动加入到体育课堂中。但在沟通时教师还应注意适度,虽然在交流过程中应温柔对待学生,但不能因为温柔而得不到学生的尊重,让学生不听从教师的讲述,所以在教师需要掌握好严厉与温柔的尺度。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尊重教师,在课上听从教师安排,在课下还会与教师以朋友的方式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样关系的建立可以有效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4.4、建立榜样机制

在每位学生心中都会有一位或者几位高高在上的榜样,其中就有很多体育明星、运动员。教师应抓住这一点,建立榜样机制,学生虽然将某个人作为自己的运动榜样,但是大多数学生对其榜样的了解是有限的,教师就可以事先了解学生的榜样,然后为学生接受榜样的锻炼历史,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

5、结束语

小学生是新一代的接班人,在教学中,理论学科是学生的必学科目,但体育锻炼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教育部门、学校以及教育工作者都应提高对学生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在实际教学中,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作为重点开展教学,为学生营造合理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可以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教师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超学科”来啦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