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红柱
(山西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山西 太原 030012)
林木种质资源是一种特殊的可再生资源,是国家林业生产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林木良种选育的原始材料。林木种质资源作为“森林之本”“生态之基”“财富之源”,其保护与利用关乎物种安全、食药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和公益性工作。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杨树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第二批公布的86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之一。项目以建立收集、保存和利用为一体的杨树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为目标,立足国家种质资源战略高度,以保存杨树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为基础,深度调查杨树的天然分布、优良无性系选育成果和良种推广应用情况,收集大量的杨树种、种源、家系和无性系,建立规范的收集区、扩繁圃、采穗圃和无性系测定林,开展综合评价和利用,将杨树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成为杨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基地、杨树良种的选育研发中心、科学研究的合作交流平台和科普教育的展示窗口,为实现我国杨树种质资源科学保护和评价利用做出更大贡献。
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地点位于怀仁县金沙滩镇、应县大黄巍乡栗家坊村。属温带半干旱草原气候,是介于温带森林气候与温带沙漠气候之间的过渡气候,呈干旱半干旱状况,气温年较差较大。年均温7.5 ℃,≥10 ℃的年积温2 737.5 ℃,无霜期122 d~130 d,年均降水量414 mm,年日照时数2 800 h.土壤主要为栗钙和风沙土。项目区水资源丰富,紧靠桑干河,为季节性河流。
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杨树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是山西首家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建设期限为2 a,建设面积96.7 hm2,总投资1 088万元,建设内容包括调查与收集工程、扩繁与保护工程、研究与开发工程等。资源库以建立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为一体的杨树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为目标,围绕杨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杨树新品种培育等课题,积极开展速生、优质、抗旱、抗寒、耐盐碱杨树品种的选育等工作,以满足林业生态建设及造林绿化的需要。项目为杨树异地保存库,其中,采穗圃5 hm2,扩繁圃6.7 hm2,种质资源保存区80 hm2,无性系测定林5 hm2.目前已收集保存杨树种质资源963份,其中,无性系793份,家系99份,种源71份。建有日光温室1 000 m2,地窖温床70 m2,地窖200 m2,标本室85 m2,组培室255 m2,实验室140 m2,检验室85 m2,化验室85 m2,生产性用房200 m2.购置用于种质资源科研的设备6套,建立了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数据库。
山西省林木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但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保存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林木种质资源的底数含量摸底不清。由于森林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林方式、树种单一等原因,导致山西省林木种质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流失严重,目前的数据难以正确反映我省林木种质资源真实情况。二是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体系不健全。对生物资源,尤其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缺乏系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被动,管理模式落后,资金、人力投入严重不足。
林木种质资源是遗传多样性的载体,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是地球上极为重要的财富。同时,林木种质资源又是林木良种选育的原始材料,是林业生产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公益性的重要工作,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不管是杨树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部门,还是实施单位或技术支撑单位,所有参与项目的工作人员,只有认识到我国近50年林木种质资源流失严重,种质资源保存已经成为人类应对发展必须直面的问题,及林木种质资源在生物经济时代的基础战略地位,才能真切感受到实施杨树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项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做到高度重视、精心谋划、统筹合作,才能做好项目建设工作,让杨树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
随着国家对林木种质资源战略的重视,原国家林业局于2009年确定了第1批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13处,2016年又确定了第2批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86处。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杨树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是第2批国家库之一,是全国两个杨树种质资源库之一(另一个是青海省西宁市杨树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项目从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始,到初步设计、实施方案,始终以建立国家一流的林木种质资源库为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以第1批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为参照,学习其建设理念、管理办法和科学技术,吸取其经验教训,结合自身的杨树种质资源优势和社会经济条件,制定高效管理办法、科学技术路线,培养奋发有为的研究团队,最终建成一流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
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杨树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规模96.7 hm2,内容涉及林木培育、设施改造、设备采购、软件开发和水电工程等多个方面。要实施好这个科研项目,需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高素质的科研团队、科学的管理办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项目建设领导组由第一责任人和有关分管领导组成,全面负责项目建设及项目实施的领导工作,研究确定项目管理各职能组职责及人员组成,负责项目资金的落实、安排和使用等,研究制定项目建设各项管理办法。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项目批复的《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和《实施方案》执行,把握时间节点、质量要求、数量要求,确保项目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严格招投标程序,完善项目监理程序和检查验收程序,遵守财务制度,做好资金管理工作,以“一档案两保存三备份”的形式保存项目档案资料。
杨树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内容较多,涉及事项繁杂。在实施过程中要有大局观念,项目建设单位、监管单位和技术支撑单位要始终抓住杨树种质资源这个核心不动摇,以杨树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为工作中心,以基础设施为配套,制定种质资源调查收集、扩繁和建库进度计划,制定技术路线及基础设施、设备采购计划和辅助工程计划。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将专业实施组进一步细分为调查收集与研究开发组、资源扩繁及苗木培育组、收集保存区建设组和档案信息组,全力保障杨树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扩繁和建库任务顺利完成。
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杨树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实施地点位于山西省怀仁市金沙滩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项目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因地制宜,交通便利。根据建设地实际情况,优选考虑在交通便利、水资源充沛的区域,布局区划扩繁圃、采穗圃、收集区、生产用房等。其次,集中连片,集中管理。将生产区、收集区、扩繁区等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地块集中连片。最后,设施集中,利于实施。将标本室、组培室、实验室、检验室、地窖、温室等基础设施集中布局。按照这3条布局原则,在科学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的条件下,将项目区划分为3个建设区域。一区设在杨树局科技中心苗圃,可发挥种质资源扩繁圃、采穗圃2个功能;二区设在应县大黄巍乡栗家坊村,在桑干河一级阶地营建杨树种质资源收集区和无性系测定林;三区设在科技中心办公区,进行设施幼化复壮扩繁,便于日常管理。
首先要确定杨树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对象。我国杨树天然分布种有35个,人工栽培种(无性系)数量庞大,栽培范围遍及全国。要建设一流的杨树种质资源库,就要保存尽可能多的种、种源、家系和无性系。项目建设单位和支撑单位在对全国杨树种质资源分布情况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研讨,明确了调查收集范围和对象,即以中国华北、东北、西北各省市区杨树天然分布和人工栽培区域为主,以中国西南山地杨树天然分布区域为补充,优先调查收集天然种的种源和家系,调查收集近30年来大面积栽培的无性系。其次,应根据杨树调查收集对象,制定科学清晰的技术路线,对各个关键技术环节予以明确。如,确定杨树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方法和全国交通路线,确定种质资源幼化、复壮与扩繁方法,确定采穗圃、扩繁圃、收集区和无性系测定林的建立方法等。在项目实施中做到有计划可实行,有路线可参考,有方法可遵循,有技术可指导。
杨树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的核心是杨树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与保存,对杨树领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要求较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建设单位专业团队的培养,吸收和培养一批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一方面可保障项目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可保障杨树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可持续发展。
杨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最终目的是保存和利用。在项目建设后期或更长时期内要对收集保存的杨树种质资源进行系统、完整的分析评价,开展形态特征、经济性状观测,基因分析,及不同基因型与环境的交互效应等相关评价工作,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筛选核心种质,为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数据基础。根据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建设要求,在项目结束前要建立杨树种质资源数据库,完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平台的录入工作,将所有收集保存的杨树种质资源数据全面开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国内实现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