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荣辉
(卢龙县基层畜牧兽医管理委员会,河北卢龙 066400)
随养猪惠民政策的实施,以及生猪市场的好转,生猪规模化养殖渐成趋势,但是,由于防病意识差、免疫制度不合理、养殖管理不科学、猪场建设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的存在,造成规模猪场猪病防疫差,各种病患丛生而影响到产出的经济效益。文章由此而展开论述,分析规模猪场疾病防疫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健康养殖提升产量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猪场工作人员对疫病危害程度认识不清,加上缺乏专业技术培训的机会,疫病防疫意识较差。一旦出现病患,常常因为意识上的欠缺,造成执行能力的不足,而延误防疫时机,扩大疫病影响面。
在防疫接种方面,不少养殖人员只知道接种,而忽视接种是一项操作性极强的技术措施。防疫期间,疫苗、环境、病原等等都会影响接种质量。尤其不少猪场,因为条件受限,很多免疫措施、检测技术等不能采用,规范化的免疫程序难以执行,势必给免疫工作带来很大的阻挠。
个别养殖户过于强调成本控制,而饲用廉价或不卫生的饲料,也没有按照科学的配方,致使猪群营养不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此外,不少养殖户凭自己经验和感觉养猪,对疾病防控缺乏规范性。猪场封闭化管理执行不到位,人员的进出把关不严,一些药品的推销员和饲料公司的人员不经消毒随意进出猪场,造成很多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很多养猪户初期由于对猪场规划的不重视,导致猪场设计不合理,投产后不能做到全进全出,猪场的效益不高。养猪场的建设布局没有严格的按照防疫和环保的要求执行,猪场的粪污处理不当,随意排放到周边的环境中,不仅污染周边的环境,还危及养殖场的自身发展;生产区、生活区和隔离区没有分开;一般盖建猪舍都是采用流水式猪舍,或大通间猪舍,一个猪舍内养猪有上千头,不能实施全进全出以及彻底空栏方针,很容易造成猪舍的消毒不彻底,如果发生传染病就会大面积的扩散,不利于疾病控制。
合理选址,留意周边环境,避免因污染造成的防疫问题。要远离人口集中区,远离重度污染区,远离交通主干道,以便于营造安全、安静、卫生的养殖环境。
同时,还要保证向阳、通风、地势高燥。要近水源,保障供电便利。选址建场后,规划场内布局,做好排污管理,实现雨污分流,满足基本的防疫要求。
消毒是防疫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执行严格的消毒制度,能彻底清灭病原菌体,起到控病与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场内消毒,应细化到药物、设备、饲料、用具等等。同时,做好养殖隔离,严格车辆、人员消毒。要每天定期做。同时,能根据生长特点、气候变化等,制定一整套完善的消毒体系。消毒方法,应囊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措施,不能盲目使用,避免破坏猪场环境,降低消毒效果。
防疫接种是预防猪病的关键,做好猪场防疫工作,应根据流行特点、养殖规模、生长品系、阶段特点等等,制定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养殖户能根据免疫程序,执行规范的接种计划,选择合适的时机接种。同时,做好二次免疫,多数疫苗需二次重复接种,才能确保高防疫效力,以起到预防接种的效果。接种后,做好抗体监测,及时补免,以确保高免疫效力。
推进标准化养殖,规范场内养殖制度,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推行科学化养殖体系。树立防重于治的理念,要加大猪病防治重要性的认识,做好猪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保证每个养殖户主都能意识到规范养殖在猪场防病的重要性。应意识到改善喂料质量的重要性,控制霉菌毒素的影响,饲料中适量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吸附霉菌,禁用变质、过期饲料饲喂,以增强猪抗原应答能力。日常注意用料搭配的科学合理,能根据生猪营养需求调配饲料,禁止为促生长而过量用育肥料。此外,禁止用泔水喂猪。
对生猪养殖场而言,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猪场的效益和水平。为此,要利用好闲暇时间,组织好培训工作,以提升其养殖专业技术水平。
作为养猪个体,要定期参加养猪行业协会经验交流会,掌握最前沿的生猪养殖技术。要积极参加畜牧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会,增强科学防病的技术水平。要留意各种先进养猪技术的报道,要有随时学习先技术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