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海超
(阜康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阜康 831500)
在预防接种前或在预防接种期间,突然人为改变牲畜的正常饲养管理程序,如上槽时间的改变、饲喂方式的改变、饲料更换、长途运输等,都会使牲畜出现应激反应而使代谢机能受到一定影响,注射疫苗时引起畜禽不良反应。
由于长期营养不良,饲料中缺乏必需的矿物质元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造成牲畜体质差、消瘦、抵抗力低,在注射疫苗时发生疫苗反应。
注射疫苗前后,牲畜正在病中或将要发病,此时注射疫苗,会引起不良反应。
注射疫苗无论是单一的、还是综合的,都对牲畜生长、发育和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怀孕后期,对外来刺激较为敏感,这时注射疫苗,易引起母畜流产。
疫苗出现质量问题,如疫苗过期、规定的时间内未用完的疫苗继续使用、疫苗质量不过关(疫苗内含有其他杂菌)、间隔时间短或同时注射两种或两种以上疫苗而引起疫苗间的相互干扰等,都会使牲畜发生不良反应。
牲畜发病正在用药期,注射疫苗后,疫苗中的某些物质可能与治疗所用药物中的某些物质发生颉抗,而引起不良反应。
注射疫苗时操作不规范,如剂量不准确、对注射部位消毒不严格、疫苗摇动不均匀均可引起不良反应。
长途运输,牲畜发生运输应激反应,这时注射疫苗易引起不良反应。
如对免疫接种家畜保定不当,强拉硬打,造成免疫接种家畜过度刺激兴奋紧张而引起。
2.1.1 为了防止和减轻不良因素造成的影响,必须在牲畜的饲养、购销、运输和屠宰的全过程中改善饲养管理,为牲畜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这对牲畜的繁殖、生长、发育和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2.1.2 进行各种防治措施时要提前做好准备,增加饲粮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量的供应,以提高机体的抗病力。
2.1.3 适时给予镇静剂,降低应激反应。
2.1.4 尽量避免驱赶、捕捉和恐吓,减少惊扰。
2.1.5 饲养工艺要合理,避免频繁转群。
2.1.6 运输前最好禁食,饮用电解水或葡萄糖水;在运输中要防止拥挤、日晒、风吹和雨淋。
为了消除不良因素的影响,在注射疫苗前可通过饲料、饮水或其他途径给予药物调整。这些药物一般分为二类:应激预防药和促适应药。
2.2.1 应激预防药能消弱应激因子对机体的作用。通常有安定止痛剂(氯丙嗪、嘧哌嗪、三氟拉嗪、氟哌啶醇)、安定剂和镇静剂(苯钠嗪、溴化钠、烟酸地巴唑)。
2.2.2 促适应药能提高机体的防疫能力,缓减和调节刺激因子的作用,促进机体对其适应。此类药物有参与糖代谢的物质(柠檬酸、琥珀酸等)、缓解酸中毒和维持酸碱平衡的物质(碳酸氢钠、氯化铵等)、微量元素(锌、硒等)等。
3.1 奶牛应尽快皮下注射0.1 盐酸肾上腺素 4~6ml/头,连用 1~2次;羊、猪皮下注射 0.5~1ml/头,连用 1~2 次。同时也可以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奶牛 0.25~05g/头,猪、羊 0.04~0.06g/头,30~60min 后临床表现消失,恢复正常。
3.2 对应激反应临床症状表现严重的病畜,可对症治疗,用抗组织胺类药物缓解消除荨麻疹,眼睑水种,便秘、腹泻以及支气管痉挛、腹胀等应激反应症状,可用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肌肉注射。奶牛、羊、猪可按2~4mg/kg 体重.次。2~3次/d直至应激反应临床症状消失为止,或者肌肉注射扑尔敏,以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消除肿胀,减轻渗出液。家畜体温超过40℃以上时,可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配合抗菌素药品治疗,以防止继发病的发生。若出现心脏衰竭时,皮肤发绀,不能站立时,可肌肉注射安那钾或者樟脑磺酸钠等药品治疗,此时,要将病畜置于安静、通风处,细心管理,并且给予充分的清洁饮水,至康复为止。
3.3 休克症状治疗对于出现临床休克的家畜,除用上述治疗方法外,还要迅速在去甲肾上腺素加入 10%等葡萄糖注射液中缓慢静脉滴注,奶牛10 mg/头,猪、羊2mg/头;10 %葡萄糖奶牛1500~2000 mL,猪、羊500mL。同时用针头刺耳尖、舌下、尾根、蹄部,放少量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