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秀军
(黑龙江省克东县蒲峪路镇乡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黑龙江克东 164800)
近年来,秋季常发猪病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猪流感、猪流行性腹泻等秋季常发病的发生,不仅会影响猪群的健康状况,还可能为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中草药方剂较为多样,且其安全性较高,将其用于秋季常发猪病的防治,可有效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因此,分析中草药在秋季常发猪病防治中的运用具有一定必要性。
根据猪养殖经验可知,秋季常发猪病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猪流行性腹泻。这种常见病的病因为病毒。发病后,病猪多表现出腹泻、脱水、呕吐等症状。这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的传播能力较强,其对防治工作的要求较高。第二,猪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感染引发的。这种秋季常发病以体温升高、流涕、结膜潮红、跛行、腹泻等为主要表现。当猪链球菌病发展至后期阶段时,病猪可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此时,病猪通常会于1-3d内死亡。第三,猪流感。这种秋季多发病以食欲下降、体温升高、咳嗽为主要表现。猪流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如未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可能会影响猪群的正常生长。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针对中草药在秋季常发猪病防治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近年来,猪流行性腹泻发病率逐渐升高。这种具有较强流行性的常发病不仅会危害猪群的健康,还可能会养殖户、养殖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状况,利用中草药做好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如猪群中个别或多只猪表现出典型的流行性腹泻症状,可于确诊后,采用中草药进行治疗:将由黄芪、穿心莲、无花果、马齿笕以及大青叶构成的中药方剂以水煎服,获得中药液,给予病猪灌服中药液[1]。其中,黄芪具有消肿补气作用;穿心莲则具有抗菌消炎、清热保肝的功效;无花果则具备健胃消食、润肠通便的作用;马齿苋则具有消炎杀菌的功效。以穿心莲为主药,搭配黄芪、马齿苋等中草药共同使用,可有效改善流行性腹泻病猪的症状,并抑制这种秋季常发病的传播。
除了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外,还应重视这类常发病的预防工作。为了减少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养殖场可于秋季初期,于猪群的饲料中混入适量马齿苋研成的粉末,利用马齿苋这种中草药的杀菌消炎作用,抑制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及传播。
相对于其他秋季常发猪病而言,猪链球菌病的特征在于:其危害较大,发病后,病猪的死亡率相对较高。上述特征对秋季养殖场的猪链球菌病防治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旦发现病猪出现链球菌病,可按照如下流程实施中草药治疗:将由石膏、桔梗、连翘、板蓝根、紫草、玄参、黄连、陈皮、知母、僵蚕、薄荷、牛蒡子、栀子、升麻、柴胡以及甘草组成的中药方剂以水煎煮,取汁,给予病猪候温灌服。在这一中药方剂中,柴胡、牛蒡子等中草药可发挥疏风散邪作用;而连翘、甘草及栀子等中草药则可发挥良好的清热解毒功效。诸药合用,伴链球菌病的病猪症状可于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还可借助具有解毒、清热功效的中草药,预防猪群发生猪流感。在秋季阶段,可于猪群的饲料中混入适量甘草、连翘、板蓝根,利用上述药物的清热解毒功效,抑制猪链球菌病的发生。对于隔离出猪链球菌病后的健康猪群,可于其饲料中混入知母、黄连及栀子等中草药,借助清热解毒、泻火作用,预防猪链球菌病的形成。
猪流感具有起病急、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等特征。在秋季期间,一旦出现个别病猪,这种疾病可迅速在猪群内传播,导致猪群普遍发病。根据既往管理经验可知,这种秋季常发猪病的死亡率较低,如伴猪流感的病猪未合并并发症,通常可于发病后7-10天内恢复。但由于猪流感的传播能力较强,且容易影响病猪的食欲及正常生长,因此,做好秋季阶段猪流感的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秋季养殖期间,一旦发现猪流感,可按照如下方法实施中草药治疗:第一,取桔梗、防风、黄芪、柴胡、荆芥、生地、知母以及白芷组成的方剂,以水煎服,取药汁给予病猪灌服,连用3-5d天后,病猪的症状基本消失。第二,取板蓝根、菊花、防风、金银花、连翘、薄荷及甘草适量,以水煎服后,给予病猪灌服用药。持续用药一周后,猪流感可得到良好控制。
而在预防方面,中草药也可为猪流感的预防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养殖场可于秋季阶段,定期向猪饲料中混入适量苍耳子粉末,以降低猪群的流感形成风险此外,还可将蒲公英及板蓝根煎水后,混入猪饲料中进行预防。
综上所述,运用中草药防治各类秋季多发猪病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为了降低秋季猪群的发病风险,可分别从预防及治疗两方面,加强猪群的管理。一旦猪群出现某种秋季常发病,立即根据其疾病类型选用恰当的中草药进行治疗,以降低病猪的死亡率。此外,还应注意总结中草药防治秋季常发猪病的经验,有效提升猪群的养殖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