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颛
(贺州市平桂区农业农村局,广西贺州 542827)
非洲猪瘟简称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该病也是我国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疫情。临床表现为发热(达40~42℃),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部分咳嗽,眼、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脓性分泌物,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出血,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猪瘟症状相似,只能依靠实验室监测确诊。发病过程短,最急性和急性感染死亡率高达100%。目前还没有研制出可以有效防御非洲猪瘟的疫苗,对于已经发病的猪只和疫区,只能采取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所以该病对养猪企业的影响巨大,一旦出现就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每个养殖户都应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控制非洲猪瘟的发生与蔓延。
2018年8月2日,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诊断,在沈阳市沈北新区沈北街道发生疑似非洲猪瘟疫情,并于8月3日上午确诊,至此拉开了非洲猪瘟在中国传播的序幕。在非洲猪瘟进入中国不到一年的时间,北至沈阳南至海南,31个省份、区、市都已经发现非洲猪瘟。农业农村部紧急部署非洲猪瘟的防治措施,针对严重的疫情开展了有效的防治,截止到2019年6月份,已经有26个省份、区、市先后宣布解除了对非洲猪瘟疫区的封锁。但是在7月份,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陆川县发生非洲猪瘟疫情,8月份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0月份甘肃省岷县蒲麻镇一养殖合作社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1月份云南省腾冲市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虽然我国在防治非洲猪瘟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无法阻止非洲猪瘟的肆意蔓延,防控非洲猪瘟已经成为了一场攻坚战、持久战。
作为基层的养殖户,不可避免的需要引进猪苗、种猪。为了防止从疫区引进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生猪,要及时了解全国各地的疫情,可通过网站、微信等获得最新的信息。如果不得不从外地引进猪苗、种猪,引进之后应将生猪进行隔离,与原来的猪群保持较远的距离,并进行一个月的观察[1]。主要是观察引进的猪有没有出现非洲猪瘟发病的典型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跟当地防疫部门汇报,并进行全面的扑杀以及无害化处理。如果一个月内没有发生疫情,可将引进的生猪带进原来的猪舍,也要采取让原来的猪群与引进的猪群逐渐接触的形式,最终达到安全引进的目的。
在中国农村,仍然还存在着散养、放养生猪的方式,是因为很多人认为散养、放养的猪在口味上会好一些。但是这样养殖方式存在很多弊病,散养的过程中,生猪容易接触到很多病原体,甚至是非洲猪瘟病毒,不仅会危害生猪的生物安全,有些病猪肉在被食用后也会对人的安全造成影响。所以我国农村的广大养殖户应转变思想,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这些对我国的非洲猪瘟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养殖场由于生猪数量多,有害的病原体也多,所以应加强日常的消毒工作,给生猪一个健康卫生的环境,从而减少猪群的环境应激,提高猪群的抵抗力。各个养殖场可以结合本地流行病的发病规律,以及防疫部门的建议,制定适合自己的消毒措施[2]。
首先要科学的选择消毒药物。现在市场的消毒药数量众多,要在各式各样的消毒药中选择适合本地的。很多消毒药都具有不错的消毒效果,有的则只对某些病原体有效果。所以我们在消毒时,要明白本养殖场防治的是什么疾病,有针对性的用药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对于非洲猪瘟来说,戊二醛、次氯酸盐类消毒剂、碘类消毒剂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在选择消毒药时,还需明确不同消毒药适用的范围不同,比如生石灰适合用于环境消毒、烧碱适合用于进出场的消毒池消毒,有些适合在室内带猪喷雾,有些则适合空栏熏蒸,针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目的,采用合理的消毒药,达到最好的消毒效果。
其次是要科学的使用消毒药物。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消毒药虽然可以杀灭环境中的有害病原体,但是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比如出现药物的残留,长期的使用某一类型的消毒药还会让病原体产生耐药性。因此养殖场在消毒时,可选择多种消毒药的轮换使用,选用低毒无毒的消毒药物,减少药物残留和耐药性的出现,保证消毒药的消毒效果。为了防止病毒细菌从场外进入场内,要对进出养殖场的车辆、猪群、饲料等进行消毒。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消毒措施。比如出入的车辆,可采取喷雾消毒的方式配合消毒池进行消毒,进出的人员可采用紫外线进行消毒,并更换衣物。如果周边出现了非洲猪瘟疫情,还要对养殖场以及周边的环境进行消毒,至少保持3天一次的频率。要定期的对猪栏进行空栏消毒处理,以减少病毒微生物的繁殖空间。对于猪经常使用的食槽等,要定期清洗消毒保持卫生,通过日晒的方式彻底消毒有害病原体,空置一段时间再使用。
在现代化养殖技术中,全进全出一直是的核心的要求。在传统的养殖模式中,由于猪栏里长期有猪,不能对猪栏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采用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不仅可以对猪栏进行深度的清洁和消毒,还可以切断病原体的寄生场所,达到控制病原体的目的。
作为养殖户要认识到全进全出的必要,如果要引进猪苗,应尽量在一个养猪场引进,不应在不同的地方引进,在引进之前要申报检疫。严禁到非洲猪瘟发生的地区或者高风险地区引进猪苗。引进猪苗后,应先进行远处隔离,并定期进行消毒和观察,隔离一段时间后,确认猪苗无疫情再引进现有猪舍[3]。
作为养殖户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相关规定,承担强制免疫的主体责任。在当地相关免疫机构的指引下,建立健全疫病免疫制度,对于国家强制要求免疫的,如口蹄疫等,做好免疫工作,并配合相关疫病检测部门做好疫病的监控,有效防止重大疫病的产生。
广大养殖户要始终把猪群的健康放在首位,每天都要对猪群的健康进行观察,发现有患病的个体,结合表现症状与非洲猪瘟的典型症状进行比对,发现有相似或疑惑的,要及时向相关疫病控制部门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办法。
每一个养殖户都应加强对非洲猪瘟知识的学习,了解非洲猪瘟的症状及表现。如果在养殖的过程中,发现有类似于非洲猪瘟的症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随着我国养猪业逐渐向集约化发展,养猪业越来越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但是我国农村的复杂情况决定了散养殖户仍然会在养猪业中占一定的比例。散养殖户由于在技术、设备、资金等方面的薄弱,容易受到非洲猪瘟的冲击,从而给整个行业带来危机。只有广大的养殖户共同做好非洲猪瘟的防疫工作,才能赢得这场攻坚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