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云路鹏程九万里,雪窗萤火二十年。中国的教育改革处于进行时,有人认为应该快乐教育、快乐童年,尽管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在现今的教育中,唯二十萤火,才能鹏程万里,我们依旧受益匪浅。
首段将教育置于时代发展脉络中思考,开篇大气。但对“快乐教育”持怎样的态度并不明确,“二十萤火”“鹏程万里”与“受益匪浅”之间思维脱节,逻辑不通。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教育”与“快乐”的关系是:经过教育最终能有所成,也能找到快乐。因此应在首段直接明确观点,引领下文。
❷“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一百多年前的中国还处在战争的硝烟之中,割地赔款,外交失败,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教育在当时还处于萌芽状态,大多数人只思考如何存活。“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中国做到了将“正学”作为改革的重点,层层推进,成为世界上普及教育最广泛的国家。我们不应认为教育带来的只有竞争,只有优胜劣汰,中国教育更多的是为读书人提供了一条路径,培养担当历史重任的时代新人。
段落②回顾历史,站在革新的角度审视教育的意义。由于前文没有明确观点,这里又没有明确将教育的意义与“快乐”联系起来阐述,使这一段与主旨的关联若即若离。本段应阐述教育的意义以及快乐的源泉,并将二者联系起来,方能论证观点。
❸每一次日夜兼程,未必朝霞满天;每一次翻山越岭,未必春暖花开。但历史总以乐观主义的基因宽慰我们,这一路驰聘的日子,终不会辜负沉潜的力量。中国的教育,离不开作业、考试、排名、竞争,但它告诉我们的是通过自己的奋斗去博取一个自己的明天。这正如余光中所言:“总有一天,我索性从这岳顶,把这一切峰岭冈峦,俯瞰作脚下的盆景。”通过努力,在竞争中超越自己,将自己变得优秀,我想,这其中的快乐是其他任何事都无法比拟的。正如“浮舟沧海,立马昆仑”,在竞争中拥有豪情万丈的气魄,在中国教育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热忱与快乐。
段落③论述了学习的过程是辛苦的,但历尽艰辛后“超越自己,将自己变得优秀”,“这其中的快乐是其他任何事都无法比拟的”,对苦乐有辩证的认识。但是,整段文字虽然语言华丽优美,论述却非常肤浅,只是不断引用名言反复表达“通过教育获得成功,找到快乐”。
❹青青蒿草,呦呦鹿鸣。屠呦呦在艰难的环境下攻坚克难,寻得一株济世草。前辈在困境中未轻言放弃,吾辈更应“一思尚存,此志不懈”,在教育的环境下,收获更多,思考在中国教育中如何迎难而上,找到快乐。
段落④承接上文,以屠呦呦为例,论证不怕苦才能有所得,对比屠呦呦所处的环境和现在,更凸显教育应迎难而上,找到快乐。事例典型,有一定说服力。若能将段落③论述提炼精简,然后将本段并入其中,能使论述变得精干有力且思维有推进。
❺“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青年一代有青年一代的快乐,在求学之路中无畏前路漫漫,无惧踽踽独行。又如古者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教育给我们带来的是更多的思考,思考奋斗的意义,收获知识的快乐。
段落⑤把教育的收获从“快乐”上升到“思考”,思维有提升。但是如同段落③,本段也不断引用名言,语言华丽,论述却过于简单肤浅,建议适当结合事例丰富论证。
❻云路鹏程九万里,雪窗萤火二十年。中国教育本身不排斥快乐,而我们更应从中获益,找到快乐,终有乘风破浪,终有无限喜悦。
最后总结观点,照应标题,呼应开头,语言整饬。
文章优点…………………………………………………………………………
1. 能围绕“教育”和“快乐”展开论述,昂扬大气,充满了青年应有的激情。
2. 对教育的苦与乐有自己的辩证认识:教育不排斥快乐,教育使人终有所成,也能找到快乐。
3. 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不足之处…………………………………………………………………………
1. 思考流于表面,论述浮浅。全文几乎只反复强调“教育使人获益,也能找到快乐”,没有思维的推进:为什么这么说?怎么做才能通过教育获益又找到快乐?段落⑤试图把教育的收获从“快乐”上升到“思考”,但三言两语浅尝辄止,导致思考依旧停留在表面,论证浮浅无力。
2. 过于追求语言的华丽优美,就论述文而言理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