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的“学校”观

2020-12-31 04:56周刚
中学生天地(C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黄宗羲盲从科举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关注教育,尤其重视学校建设,认为“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在其代表作《明夷待访录》中,就专列“学校”一节深加讨论。他对以科举为轴心的学校教育非常不满,痛斥之为名利争夺场。黄宗羲所理想的学校,是超越功名利禄的文化传承与光大之地,是养士之所,又是涵育和推动思想解放与创新的精神家园。

在黄宗羲看来,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更是体现思想解放的创新家园。他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这里黄宗羲断然否认皇权与真理的等价性,强调是非不是任何专断的意志所能独裁,必经理性辨析而后定。其间隐含了黄宗羲对学校的不迷信、不盲从,而唯在求真求是的创新寄意。黄宗羲曾痛斥科举祸国殃民,而其最大的危害则是“取士而锢士”,扼杀教育的启蒙与创新追求,使“经、训”俨然雷池,士人不敢越之半步,“世之庸妄者,遂执其成说,以裁量古今之学术,有一语不与之相合者,愕眙而视曰:此离经也,此背训也”。黄宗羲痛斥科举强化了这种盲从迷信的学术风气,使“数百年亿万人之心思耳目,俱用于揣摩抄袭之中”,士林失去了思想的活力和探索的勇气,从而形成严重的“封己守残”。有鉴于此,黄宗羲大声疾呼要冲破迷信,要学贵独创,学贵自得:“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黄宗羲反对“以水济水”,正是期待学校教育彻底摈弃科举的“锢士”之弊和“空华臭腐”的精神沉沦,而涵育独抒己见的勇气与冲破成见的创新活力。

黄宗羲曾开宗明义地说过:“学校,所以养士也。”不过,这里的“养士”,绝非仅仅是培养、造就一般的人才,或者是科场得意,进而能博取功名利禄的人,其寄意所在是为国家培养和准备安邦与治天下的精英与栋梁。具体说来是像东汉太学生那样,“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是如宋代的太学生那样,“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可能正是在此安君保国的意义上,黄宗羲又强调学校有着使天下达于大治的重要功能,用他的话说,即学校为“治天下之具”:“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黄宗羲认为,学校固有“养士”之功能和职责,但“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在黄宗羲的教育设想中,学校还有改善社会风气和推进文明进程的义务。黄宗羲认为,如果没有学校,人民将有陷于野蛮之虞:“学校之法废,民蚩蚩而失教。”黄宗羲认为改变风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为厉禁,一为教育。就效果和功效来看,前者为末,后者为本。黄宗羲说:“故治之以本,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投巫驱佛,吾所谓学校之教明而后可也。治之以末,倡优有禁,酒食有禁,除布帛外皆有禁。”在黄宗羲看来,光有禁是难以变民风、改民俗的,只有依靠教育才能从根本上移风易俗,即“学校之教明而后可”。黄宗羲主张,一地教育的主管者,对一地的风俗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入其境,有违礼之祀,有非法之服,市悬无益之物,土留未掩之丧,优歌在耳,鄙语满街,则学官之职不修也”。值得注意的是,黄宗羲提出学校教育不仅有“革习俗”的文明进步的意义,也是富民的关键措施之一,“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华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这里黄宗羲实际上已触及启民智与富民的关系,其本质是肯定了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意义。

(摘编自2018年8月4日《光明日报》,作者胡发贵)

这是一篇介绍黄宗羲“学校”观的文化类科普文。文章论述了黄宗羲对于“学校”的地位与性质的看法,展现了黄宗羲对于学校、教育等问题的深刻认识。

第一段: 指出黄宗羲对于学校地位与性质的总体认识和看法。

第二段: 阐述黄宗羲对于科举制度的看法以及学校作为思想解放创新之地的观点。

第三段: 阐明黄宗羲认为学校具有“养士”和使天下达于大治的功能。

第四段: 指明黄宗羲的教育设想中,认为学校有改善社会风气和推进文明进程的义务。

阅读指津、命题及解析:北京师范大学台州附属中学 周 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黄宗羲关注教育的主要表现是重视学校建设,他认为学校是超越功名利禄的文化传承之地,学生肩负着传承文化的使命。

B. 黄宗羲痛斥科举强化迷信盲从、禁锢士人、扼杀思想解放与创新活力,是因为科举取士“祸国殃民”。

C. 黄宗羲认为,“养士”是学校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学校的职责就是培养和准备“使天下达于大治”的精英与栋梁。

D. 黄宗羲认为,如果学校之教不明、地方的教育主管者失职,教育很难发挥淳化风俗、推进文明进步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本文大量引用黄宗羲著作中的原文,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有效地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

B. 文章运用假设论证,借黄宗羲反对“以水济水”的表述,阐释了“学贵独创”的重要性。

C. 文章采用“总—分”模式,依次展开论述,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D. 就逻辑关系而言,文章的分论点之间不是简单并列,分论点二、三之间是递进关系。

3.根据文章内容,黄宗羲的“学校”观对当下的教育有何可资借鉴之处?(4 分)

1. D

A 项,原文中没有“学生肩负着传承文化的使命”这样的观点,属于无中生有;B 项,因果倒置,黄宗羲痛斥科举取士“祸国殃民”是因为科举强化迷信盲从、禁锢士人、扼杀思想解放与创新活力;C 项,原文没有提到“养士”是学校“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学校的职责就是培养……”理解片面,黄宗羲认为“学校还有改善社会风气和推进文明进程的义务”。

2. B

此处不存在假设论证,“以水济水”属于比喻论证,引用黄宗羲的著作原文属于引用论证。

3. ①从某种意义上说,黄宗羲所批判的功利主义、缺少创新等教育弊端,在当今依然存在,有其警示作用;②黄宗羲认为学校应肩负培养国家精英与栋梁的责任,对当下的学校教育有指导意义;③黄宗羲关于“厉禁”和“教育”的观点,强调“教化”为本,“严禁”为末,对于当代教育者来说有学习、借鉴意义;④黄宗羲“教育富民”的主张蕴含着开启民智能富民、文化建设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思想,对当下的教育理念有借鉴意义。(每点1 分)

猜你喜欢
黄宗羲盲从科举
盲从
盲从
新新人类
黄宗羲一生勤奋
从《红楼梦影》看顾太清对科举仕途的思考
哲理思辨
“科举”
黄宗羲与柳馨远改革思想之比较
南戏中的科举程式
黄宗羲 “风雷之文” 诗学思想内涵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