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大学 李 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人才永远都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所以,要想实现乡村振兴这一战略目标,就必须牢牢把握住人才这一重要资源。农村是我国发展建设的大后方,是我国各项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优秀的专业人才对于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了解涉农专业毕业生心中所想,才能更好地吸引他们加入乡村振兴这一战略任务。
一般来说,毕业生的学历程度对于其就业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学历越高的毕业生相对而言不愿意选择基层就业。其原因在于,一方面,高学历毕业生之所以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一步深造,一部分动力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待遇,但基层工作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另一方面,高学历毕业生更加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而基层工作的工作形式、工作内容以及外界人士的评价等各方面都很难帮助毕业生获得这种价值感。
家庭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毕业生对于自己毕业后薪资的预期,也代表着他们的日常消费水平,家庭收入越高的毕业生选择基层就业的可能性越低。一方面,基层就业的薪资水平往往较低,对于家庭收入较高的毕业生而言,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预期;另一方面,家庭收入较高的毕业生有着更高的消费水平和更多的消费需求,而基层的商业配套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从事农业工作的,那么对于毕业生而言其选择基层就业的可能性就更高。首先,如果有家庭成员从事农业工作,那么毕业生会得到更加全面更加丰富的信息,有助于他们加强对基层农业的认识,减少偏见;其次,对于毕业生自身而言,在有家中长辈进行指导的基础上,也会更有信心选择基层农业工作;最后,家长对毕业生就业选择的阻力也会相对较小。
对于家庭所在地在乡村的毕业生来说,相较于家住城镇的毕业生有更大的可能性选择基层就业。他们对乡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使命感,更愿意投身乡村建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促进乡村的发展与进步,这是一种对家乡表达情感的方式。此外,由于他们对乡村环境较为熟悉,所以会更容易接受基层生活。
父母的态度对子女的就业选择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父母的支持会让子女更有可能选择基层就业。长期以来,父母都在子女的各种选择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子女也会在面临重大选择时征求父母的意见,在就业选择这一问题上更是如此。所以,父母如果对子女选择基层就业持支持态度,那么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可能性。
毕业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对于未来工作的福利待遇和薪资水平是十分看重的。在目前我国将越来越多的资源倾斜到基层乡村的大潮流下,基层的发展也为毕业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再匹配以足够优厚的福利待遇,对于吸引毕业生投身基层工作有很关键的作用。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能够服务社会、有着奉献精神和强烈使命感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培养只关注自身利益得失的利己主义者。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分工各有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种职业都是社会正常运行、国家向前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并没有哪种职业更加高贵。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才。其次,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选择与自己最相匹配的职业。在社会舆论和公众意识的影响之下,毕业生不可避免地会去追逐体面多金的工作,即使这份工作并不适合自己。但这样的就业态度是不负责任的,对于毕业生的长远发展并没有帮助。
对于出身农村的毕业生而言,他们对于基层生活和基本情况更为了解,对于农村也有着更为亲近的情感。所以,有关部门应当做好吸引出身农村的涉农专业毕业生回到农村,投身基层建设的工作。首先,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基层基础设施的建设,让农村环境变得越来越自然舒适,让农村生活的生活品质大幅提升,这对于吸引出身农村的毕业生回到农村参与农村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其次,高校应当做好针对农村毕业生的宣传教育工作。学校和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说明农村毕业生投身农村工作的优势所在,从而增强毕业生的信心。
做好毕业生父母的思想工作对于促进毕业生选择基层就业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父母的支持会让毕业生有更大的支撑和信念坚持自己的选择,否则毕业生将会面临就业与父母的双重压力。首先,学校应当加强与毕业生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与他们进行沟通,为他们详细讲解基层就业的重大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让父母真正认识到这份工作的意义,从而支持子女的选择,并由衷为他们的选择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其次,有关部门也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在电视和社交平台上宣传党和政府的乡村振兴战略,宣传人才对于这一战略实施的重要性,从而加深父母对于基层农业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让他们更加支持毕业生投身基层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对于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应当着重强化大学生特别是毕业生对于这一战略任务的认识和理解。首先,在高校思政教育课堂上,教师应当注重讲授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和认可。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授毕业生投身乡村建设的案例或者播放相关的纪录片等影像资料,让学生有一个最为直观的感受,让他们了解到这一工作的意义以及其中所蕴含的责任和使命,从而培养学生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理想和情怀,有助于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其次,学校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乡村,拜访附近的大学生村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乡村的具体情形,以及他们的同龄人为乡村建设所付出的努力。在此基础之上,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都会有所增强,投身乡村建设的信念也会愈加高涨,对于日后选择基层就业也会起到重要的影响。
如果说上述措施是为了让毕业生有投身乡村建设的想法,让他们能够选择基层进行就业,那么提升涉农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在乡村中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好地实现建设目标和自我价值。基层工作不仅要求工作者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吃苦奋斗的精神,更需要工作者有过硬的专业水平。首先,学校应当加强涉农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为学生制定严格的学习任务,并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作风严格要求,严格考核标准,争取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充足专业知识、具有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作风的优质人才。其次,学校还要加强涉农专业学生的实践学习。乡村建设需要的人才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知识型人才,而是能够灵活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全方位人才。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价值,而学生也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训练自己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综上所述,吸引涉农专业大学毕业生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我国推动农村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乃至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做好相关工作,加强毕业生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和认可,提高他们投身乡村建设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为我国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奉献青春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