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眼与生长之树
——隐喻视角下“教学主张”的再讨论

2020-12-31 00:36成尚荣
江苏教育 2020年78期
关键词:育人学科教师

成尚荣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对“教学主张”这一命题的认知也不断深刻完善起来,其实践也不断丰富和具体起来。可见,教学主张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概念,它是在实践土壤里生长出来的又不断生长的一棵理论长青之树。这棵大树将会带来一片思想的丛林。

一、教学主张是闪耀着独特光彩的教师之眼,让教师之眼有新的发现、新的境界

解释概念可以有诗意的表达。比如,何为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众多合唱声中领唱者的旋律。比如,何为教育?教育是输电管里电源的输送。比如,何为教师?教师是派到成人世界的文化使者。更遑论“人,诗意地栖居”了。同样的,教学主张也是可以用上比喻的。为此,我想用“眼睛”来比喻教学主张——教学之眼。用眼睛来作比的并不鲜见:眼睛——心灵的窗户;天眼——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南京之眼——南京市的地标建筑……学术研究中,也有用眼睛来作比的,而且相当精彩:学科之眼——学科的核心概念以及所带来的学科核心观念;时代之眼——英国著名文化史家巴克森德尔对“时代精神”的比喻。这些关于眼睛的比喻特别神似,特有意蕴,有的甚至是描述并形成了一种气象。眼睛的隐喻直抵人们的内心世界,震撼灵魂,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又一扇发现世界的窗户。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和感受到教学主张这一“教学之眼”比喻的丰富和神韵。我们曾经把教学主张界定为教学思想的学科化与个人化。首先,教学主张是一种教学思想;其次,这种教学思想是学科化的,是基于学科特质而指向教学实践的,抑或说,教学主张是在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教学思想;再次,这种教学思想是个人化的,是属于“我的”,而不是属于“我们的”,是教学思想在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透射和具体体现。无论是学科化,还是个人化,都是言说教育主张的独特性,对教学改革具有统领性和引导性。正如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虽然不相同,但各美其美,所有的教师之眼都会异常明亮,用教学主张这一双眼睛发现教学新天地,发现教育新世界。

“教学主张:教师之眼”有着独特的内涵,彰显着丰富的文化意蕴。我试着做些分析,让我们从中透视教学主张的价值与意义。

其一,“教学主张:教师之眼”让我们透过教学主张发现教师的心灵进而塑造学生的灵魂。教学主张的实质是灵魂塑造灵魂。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学之眼”是教师心灵的折射与反映,闪烁着教育思想的光芒,有什么样的心灵便有什么样的眼睛;反之,有什么样的眼睛,便意味着有什么样的教学主张。不难理解,锻造教学主张,必须先塑造自己的灵魂。学生透过“教学之眼”可以看见教师的心灵,触摸到教师灵魂的跳跃。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可以从一双眼睛闪亮另一双眼睛开始。显然,教学主张是对形而下“器”的超越,是对形而上之“道”的探索与追寻。道者,不只是路径,更是规律,是心灵的创造。因此,“教学之眼”好比是教学的指南针,回望传统,审视现在,瞭望未来。

“教学之眼”凝视着学生,让学生在知识中站起来,在能力中强起来,在思维中活起来,在价值体认中生长起创造的力量和人生的精彩。因此,教学主张说到底是育人的主张,是立德树人在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化。“教学之眼”发现了“立德树人”这一中华民族的育人初心,发现了孩子们内心跳跃着的生命火花。在新时代,在教学主张的实践中,用课程、教学塑造孩子们的生命,塑造灵魂,塑造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其二,“教学主张:教师之眼”,让我们透过教学主张发现并把握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探索并寻找到育人的学科方式及学科贡献。

教学之眼离不开学科之眼。学科长着一双独特的眼睛,这双眼睛长在学科的独特性质和独特任务之中,同时,又进一步彰显学科的特质和独当之任。学科之眼,给我们学科的视野,它让我们以学科的方式来观察,发现了学科本身所展现出来的世界,独特、精彩、美妙;进而,又将这个学科所展现的世界与其他学科所展示的世界联结起来,因而发现了一个更宽阔、更宏大的世界。当我们再以更开阔、更宏大的世界回到学科所展现的世界时,定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认识。学科之眼,给我们以学科的方式来思考,培养我们学科思维的品质。语文,培养了我们“灿烂的感性”,去思考语言文字里所蕴含的人生意义;数学,培养了我们深刻的理性去思考、抽象出世界之美;艺术,培养了我们超越时空的想象力,让“伟大的潜水者”在大海深处以及大海之上,追寻闪着异光的彼岸……学科之眼给我们以学科的观念,发现大问题、大情境之中的大概念的闪烁,并以此逐步建构起结构化的观念系统,将我们导向正确的价值世界,去审视,去发现,去创造。视野、思维、观念,学科之眼给我们以超越知识的力量,进而基于学科特质,深入研究,潜心改革,开发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让学科对育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三,“教学主张:教师之眼”,让我们透过教学主张立足现实,瞭望世界,探寻人才的“未来素养”,让学生在学习中走向远方。

教师之眼不只是盯着现在,只盯着现在的,一定是近视眼;教师之眼,不只是盯着地上,只盯着地上的,一定是“功利之眼”;教师之眼,不只是盯着自己,只盯着自己的,一定是“狭隘之眼”。教师之眼是用文化滋养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文化的河床上,让文化意义之水流向远方。

未来与现在并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我们已在未来之中,未来已拥抱了我们;未来就在我们脚下,未来已在创造之中。只有远望未来,教学主张才会更有深度与高度,它应更加关注未来人才的必备素养,除各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外,更重视共同的素养的培育。一是“认知素养”,如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创造性、信息通讯素养等;二是“个人素养”,如自我概念、个人与社会责任感、自主性、情感能力等;三是“人际素养”,如交往、协作、团队精神、冲突解决、协商能力、服务意识、领导力等。因此,教师之眼是“远视眼”——未来之眼、战略之眼。

以上三个视角,从教师之眼的特质与内涵出发,将会使教师对教学主张有新的认知,获得新的启发,在新的挑战中,走向更深的层次和更高的境界。

二、教学主张又好比是一棵教师的生长之树,在漫长的过程中自然生成

显然,不同的比喻有不同的旨意。如果说,用教师之眼作比,意在对教学主张有更深刻的认知,走向更新的发展境界;那么,用生长之树作比,则意在强调教学主张的成长性,它是在漫长的过程中沉淀后自然生成的,犹如美丽的花蕾刹那间的绽放。

提出这样的话题,既出于理论的思考,又出于对现实问题的审视与反思。从理论的视角看,严格地说,我们还没有触及教学主张的基本理论问题,还没有触及与教学主张相关涉的其他理论问题,在理论上我们还不成熟,甚至还停留在问题的表面。从实践的视角看,在追求教学主张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能令人满意,还有一些需要警惕的问题。比如,功利之心、浮躁之气、不当之措,不仅是存在的,而且还有加剧与蔓延的趋势,如果不反思、不纠正,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教学的深入是非常不利的。为此,我们应该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通过讨论来进一步厘清并澄清一些相关的问题,推动教学主张命题本身的完善与实践的深入。

首先,在认识上,教学主张这棵树不是孤立的,它只有在树林中才会有生命的活力——关于教学主张独特性的讨论。

教学主张是一棵树,说它是一棵树,是言其独特性。说它是树林中的一棵树,是言其不能离开整体性。作为教学主张,可以从教学风格的角度来界定。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整体风貌与鲜明的独特性。这一界定及其基本理念完全适用于对教学主张的阐释。教学主张具有独特性,否则便没有触及教学主张的真义。独特性是教学主张的鲜明特征,也是教学主张的本质之所在,若缺失独特性,则无教学主张可言。但是只有独特性而无整体性,同样也无教学主张可言。这一基本规定性并不难理解:整体性,亦即教学的规律、要义和框架,这些是教学主张独特性的背景,更是独特性的基本依循。离开整体性,独特性就失去了依据与依靠。独特性要反映整体性,更要融入整体性,独特性是整体性的一个侧面,抑或说是整体性的一个角度的透射,抑或说是整体性的某一聚焦与凸显。总之,教学主张应是独特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遗憾的是,这一基本认识没有为大家所认识,更没有真正得到落实,主要表现在刻意去寻找甚至人为地制造出某一教学思想的独特性来,其结果,不是教学主张提炼不准、提炼不出,就是教学主张显得单薄而无分量,或是让教学主张离开整个树林,孤立地“树”在那里,没有整体风貌,形成不了气象。只有把教学主张根植于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和教育规律的土壤中,教学主张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会有厚度。所以,教师们要着眼于教育规定性与基本规律的探寻,着力于自己教学整个过程的回顾、总结与提炼。

其次,在价值指向上,要让这棵树长健康、长结实,而不是让绚丽的花遮蔽壮硕的树干——教学主张独特功能的讨论。

心理学告诉我们,个性的原义是面具,由此说开去,教学风格也是一种面具,而作为教学风格的理论基础——教学主张当然就有面具的意思。不能否认,面具是有功能的,其基本功能是表演。从表演理论来看,表演无非是两种:舞台上的艺术表演与社会性表演。教学,远远地超越了社会表演。这是一个师生对话、共同建构生命共同体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价值传递、价值生成、价值体认、价值创造与价值引领。教学的本质属性是育人的活动,其根本的宗旨是育人,各学科都要充分开发学科育人的独特价值,一如上文所述,为育人做出学科努力、学科贡献。教师形成教学主张的目的,是为育人服务,是为了更好地育人。教学主张让教师与学生之间敞开心扉、坦诚交流、共同探索、深度体验,在教学中培植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让学生从小就挺起民族的脊梁。与此同时,学生也实现了个人的价值。假若教学主张偏离了育人的宗旨,追求所谓的教学个性、彰显教学特色,而且在不自觉中成了自己教学技艺的炫耀,显然,这就降低了教学主张的境界,甚至异化了教学主张的核心价值。这样的现象是存在的,只是自己还没有深刻反思,没有意识到,更没有真切的改变。教师应该铭记:教学主张是对学生成长的核心关切,用自己的教学主张在教学过程中镌刻“育人”两个字,才是教学主张的根本宗旨。

再次,在追求的心态和方法上,等待教学主张这棵树依着天性成长,而不是拔苗助长——教学主张形成规律的讨论。

《管子篇》里说:“一日之际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这就是生长的规律、育人的规律。教学主张的追求与提炼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律。如果对规律做个概括,当是八个字:顺其自然,积极探索。具体说,是否可以将以下几点作为规则来对待。

一是要积极,但不要心急,追求教学主张,将其提炼出来,应当有积极性,有紧迫感,但是不能心急,更不能浮躁,尤其不能浮华。积极而不心急才是良好的心态,折射出自己内心丰富的安静。积极更侧重于精神状态,而心急则是急于求成的情绪倾向,恰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积极。因此,追求教学主张重要的是精神价值的追求。二是要浇灌但不能“催肥”。一棵树的生长,需要阳光的照耀、雨露的滋润、养分的支持,什么时令做什么事,做到什么程度是有讲究的,“时令”就是大自然赋予生命成长的节律。而“催肥”则不同,是强加给树苗的,破坏了自然生长的节律。长期的浇灌才会有丰厚的积淀。三是要刻苦但不能刻意。刻意会带来“目的性颤抖”,刻苦让刻意发生了价值转向。

但愿“教学主张”这棵大树天天向上、欣欣向荣。

猜你喜欢
育人学科教师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学科新书导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最美教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超学科”来啦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